止于至善:我读《大学》《孟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必忠信以得之

【原文】《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惟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解读】《秦誓》是秦穆公打败仗之后,当着群臣作的一次自我检讨。作为一国之君,在王权至上的战国时期,能以国家黎民的利益为重,公开悔过,虚己待贤,十分难得。《大学》引用《秦誓》这段话,曾子赞赏之意明显。

《秦誓》中秦穆公说:“假若有这样一个臣子,老实诚恳,没有其他才能,但他心地仁爱,宽厚容人:别人有才能,好像他自己有才能一样,人家德才兼备,他从心底里高兴,不只是嘴上说。他确实具备仁爱容人的高尚品德。任用这样的人就能保护我们的子孙和黎民百姓,而且一定有利于国家啊!而另外一种人呢,人家有才能,他嫉贤妒能;看到德才兼备的圣贤之士与国君接近,他就去打压,闭塞国君近贤之路,不让圣贤之士与国君接近,这是胸心狭隘不能容贤的人。任用这样的人,就不能保护我们的子孙和黎民百姓,对国家也很危险!有仁德的人要把这些人放逐到夷蛮之地去,不与他们同住于国中。这就是说:只有仁人才懂得爱好人,识别品德恶劣的人。”

见到贤德的人,不能举荐任用,即使推举了也不优先任用在重要的职位上,这是怠慢;见到坏人(品德恶劣的人)不能辞退,即使辞退也还离岗不远,这也是过错(也许是机制所限)。爱好大家都厌恶的人和事,厌恶大家都爱好的人和事,这是违反人的道德品性和常理,这样做会有灾祸及身。所以有道德修养的君子要居仁由义,走仁义之大道,亲亲仁民,仁民爱物,忠诚守信,才能得人心,不仁不义、骄纵恣肆必失人心。

还是讲高尚的道德品性很重要,关系到为人为政,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