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高原戍边模范营”:扎根世界屋脊的英雄部队

喜马拉雅山北麓,日喀则市GB县,这里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最低气温-40℃,含氧量不足内地的40%,紫外线强度是内地的5倍,8级以上大风一年能吹200多天。

从1961年开始,“高原戍边模范营”在“云上边城”岗巴坚守了61载,管控两百余公里防区和多处通外山口,守卫着共和国平均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的边防线。

先后9次获得全国全军表彰、5次被授予荣誉称号,涌现出5名一等功臣、46名二等功臣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战士们在雪域高原书写的忠诚答卷。

坚守:物质的人,精神的兵

“岗巴是个听了不敢来,来了却不想走的地方。”这里好像有一种“魔力”,深深吸引着边防军人。

刚来岗巴营的时候,大学生士兵刘一辰非常不适应,觉得多待一天都是煎熬,直到第一次参加巡逻。当他第一次踏上国境线,第一次与邻国军人正面相遇,那一刻,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他激动得有些发抖。

“祖国就在我身后!”站在雪山之巅,刘一辰第一次体会到边防军人的价值,感悟到“你站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的含义。

在边关,祖国是具体的。

2021年9月,战士吕凤洋第一次参加巡逻,返回途中突遇暴风雪。暴风雪后,白茫茫一片,根本无法判定位置。巡逻队爬上周围的小山,开始寻找哨所的方向。

“国旗!国旗!是哨所的国旗。”吕凤洋在一个山坡上指着前方,不停地喊。

从此,哨所官兵的脑海里留下了这难忘的国旗情结。吕凤洋说:“有国旗,就有了方向。再艰难,再害怕,看到哨楼上飘扬的国旗,心里就踏实了。”

5592观察哨,是如今祖国海拔最高的驻兵点。2020年6月,根据上级命令,“高原戍边模范营”昌龙边防连日夜兼程赶到这个重要战略位置。

出发前,原教导员李鑫动员:“这里是我们一锹一镐建设起来的,也是我们誓死要捍卫的地方。我们的脚下就是最前线,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就是万家灯火!我们岗巴营哪怕就是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也得给我牢牢地钉死在这里!”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每一名岗巴军人骨子里都透着这样的豪迈。“他们是物质的人、精神的兵。”XZ军区领导如此感叹。

奉献:巡边守土,保家卫国

“在高原军人面前,没有扎不下根的生命禁区。”按照上级命令,某连由海拔4000多米的驻地换防至海拔5100米、气候更恶劣的“无人区”。

“全体人员登车!”连长王旭一声令下,巡逻队踏上了未知的探险征程。

巡逻车在盘山路上蜿蜒前行,躲避着山顶滚落的巨石。

路尽了,官兵们跳下车在荒石滩摸索前行。时有碎石松动滑落,战士们手脚并用,紧贴山体,艰难前行。

行至冰湖悬崖之间,一级上士尚道虎带领尖刀组前出侦察。

“注意落石和暗冰!”每过一处危险路段,他都要抬头向山上观望,小声提醒战友。

大约2小时的跋涉,一条“悬挂”在云雾中的蜿蜒小路,呈现在气喘吁吁的巡逻队伍面前,左侧高耸入云的崖壁,右旁深不见底的冰缝,令人不寒而栗。

泥土下面全是暗冰,悬崖又立在冰面上,官兵们戏称这段路叫‘冰上崖关’。这里海拔接近6000米,虽只有2公里路程,最快也需要2小时才能到点。

巡逻路上险象环生,战士们早已司空见惯,高原反应、受伤、截肢、雪盲、心脏病……甚至牺牲,都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

有名年轻战士的请战书中,有这样一段写给父母的话:“为了祖国安宁,我早已做好牺牲一切的准备,我的名字无人知晓,我的功勋祖国不会忘记!”“我辈之青年当立志高远,守一方国土,保一方平安”。

荣誉室里,许多巡边故事只留下只言片语:某年,一支小分队巡逻到海拔5000多米的曲登尼玛雪山时遭遇雪崩,5名战士牺牲,仅有2人生还;某天,年仅19岁的上等兵任浪,在巡逻途中突发高原心脏病,一头栽倒再也没有醒来。进驻岗巴以来,营队先后有33名官兵献出年轻生命,4名军嫂长眠雪域,患病致残的难以计数……

备战:提高本领,勇毅进取

“海拔高标准更高”,是“高原戍边模范营”的口号!

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人在哨所里生活,每天相当于负重25公斤。人们常说,在哨所恶劣的环境里生活,哪怕躺着也是一种奉献。可战士们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斗志昂扬,誓要战胜雪域高原。

子夜时分,急促的哨声划破夜空,“高原戍边模范营”炮兵连官兵迅速起床,发动装备快速机动,到达预定阵地后立即展开进入待发射状态。

这是连队组织的“假想敌”袭击演练,类似的演练是他们每周五的规定动作。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岗巴营官兵时刻处于枕戈待旦的状态。有一次,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学果弄地域,营队担负火力打击任务。在友邻单位密切协同下,指挥班背负数十公斤的器材冲上海拔5700多米的山头开设观察所,比规定时间提前10分钟传回了射击数据,占领发射阵地的炮班以绝对的速度优势实施精确打击,完成了火力覆盖任务。

这只是一次平常训练。官兵们不断重复战术动作、提高冲击速度,跨越战壕10余次,因严重缺氧、运动量增大,多数官兵脉搏每分钟高达140次,面部充血,嘴唇乌紫,但仍没有人放弃,只为将来在变化莫测的战场再快一点,离打赢更近一点。

“把风沙嚼碎了,咽下;把寒冷嚼碎了,咽下;把海拔嚼碎了,咽下;把一切艰难嚼碎了,咽下……”这是流传在岗巴营官兵间的几句诗。岗巴营的官兵放得下一切伤病,却从未放下过军人的信念、荣誉和责任。

如果说XZ的山峰为世界之最,那比XZ的山峰更高的就是XZ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