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雪崩浩劫英烈永存(下篇)
在雪崩浩劫大灾大难面前,所有救援的指战员们,总是呼唤着战友鲜活的生命而来。在第一时间施救过程中,在“前指”统筹正确指挥下,所属救援分队指战员们发扬“连续作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逐日扩大施救范围,不顾再次发生次生灾害,冒着生命危险,想办法救战友。在冰天雪地里连续奋战,踏黑暗,披风霜,战雪夜。他们顶着刺骨的寒風,忍饥挨饿,一心抢救战友,有的摔坏身子骨,有的双手刨雪,手指头磨破皮;有的脚冻麻木了;有的脚冻伤;他们不呻吟,不说累,全然不顾自己。
开始两天抗灾救援进展缓慢。主要原因积雪厚、太冷、缺乏食物,凄惨场景不可避免的影响战士情绪也在其中。干部战士过度疲劳,体力透支等诸多因素。后来天气转晴,冰雪有所融化,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每一天能挖出多具遗体。
六连遭遇雪崩浩劫后,敏村、夏村、滚村等村庄的群众先后主动及时将自已家里的糌粑面、酥油茶、青稞酒、柴禾、炊具等生活必需品,送到抗雪救灾現场,为干战们烧茶送水。夏村生产队女队长普次带领群众(晋次后晋升为宗嘎区委妇女主任),拿上铁锹、锄头等挖雪工具与部队战士一道挖(刨)冰雪,现场搬运尸体,坚持到部队搬运尸体回荣哈的那一天她才离去。
当部队有难之时,驻地人民群众视金珠玛米为亲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群众积极抗灾救援,与战士们患难与共。分忧解难,雪中送炭,使部队渡过难关。这正是:雪飞梅岭梅含玉,春到柳堤柳定金。军民团结情意深,边疆泉水亲又纯。
悲惨的抗雪救灾现场,饥饿、寒冷、次生灾害时时事事袭击着抢险者。二营四连有一名战士倒下去就再也沒有爬起来了。他就是抗雪救灾的战士段昌德(1970年从四川江津应征入伍),在抗雪救灾前两天,因昼夜挖(刨)雪,劳累过度,汗流浃背,冷热交叉,严重脱水,患高原感冒至重感冒,尔后转为肺水肿。由于抗雪救灾现场缺医少药,沒有得到及时治疗,加上劳累过度,最终段昌德同志将自已年轻的生命献身于抗雪救灾现场,他与六连遭遇雪崩牺牲的战友们一道長眠于雪域高原。
施团长本身身体欠佳,带病坚持指挥在第一线。自接到噩耗电报,从组织抗雪救灾到徒步亲临现场指挥,他竭尽全力,超过极限,抵达雪崩现场两、三天后就感冒了,回团路程难走,不回团有风险,睡不好,吃不好,伤心之地忧愁大,在那恶劣的环境中,空气稀簿,感冒容易转患肺水肿,在雪崩现场应该有了“前人失脚,后人把滑”的经验教训。谢增良医生,杨副团长,魏副参谋长等再三劝他到二营营部如卡駐地去,那里的空气稍好一些,他坚持不走,战斗在自己的指挥岗位上,直到罹难遗体清理结束,他才提前返回团部安排下一步工作。真是:雄心不与年华去,壮志宜随春意来。
此次六连驻地遭遇雪崩浩劫后,在抗灾现场身故1人。凡参加抗雪救灾的人员,他们的耳朵、面部、双手以及双脚或轻或重,不同程度的受到创伤或冻伤。杨明中、王德龙,他俩的脚被冻伤后,住院治疗三、四个月才保住脚趾,治愈出院。在抗雪救灾期间冻伤的同志在此不一一列举。
据幸存者说:“在发生雪崩的晚上,连队沒有安排晚饭后娱乐活动,可战士们情绪异常,欢天喜天,兴高采烈,唱歌跳舞,狂欢不止,熄灯号吹过,大家还是很兴奋,扯东说西道古今,天南地北谈聊斋,根本沒有睡意,夜不入寐,最后还是在指导员钟吉祥多次催促下,各班排战士才上床钻进自已的被窝入睡”。
更为奇怪的是:藏族副连长旺堆饲养了一匹白馬,旺堆副连长每天夜里都是把马匹栓在馬厩里。雪崩当晚,那匹马挣脱僵绳,冲出馬厩,跑到半山腰“前哨排”的一个废弃的碉堡里,旺堆副连长发现后,将它牵回马厩栓着。可它还是拼命挣脱僵绳跑回那个碉堡里去了。旺堆副连长几次都将它牵回马厩栓着,可它最后还是挣脱僵绳跑回碉堡里去了。旺堆副连长对他的马匹几经挣脱僵绳跑到废弃的碉堡也无奈,任随它去了,再也沒有去将他的白马牵回来栓在马厩里,而是任它夜歇在废弃的碉堡里。当夜旺堆副连长遇难,而他的白马却幸存活下来了。”这说明大灾大难降临人间之前,有些异常之举和诡异之事,古今动物灵性有之,可能是人们不在意而已。
在第二阶段挖掘遗体期间,实施分段负责制。连部一栋房屋和炊事班部份房屋被大雪埋了10多米深,分别由特务连和二营负责挖掘,挖了五、六天才将掩埋的指导员钟吉祥、副连长靳国荣、旺堆、通信员徐希良(以碑文为准)、司号员程从久,给养员周代全、副排长蒋德孟等20多名干部战士遗体挖掘出地面。在“前指”统一指挥下,抗雪救灾全体人员经过十几天的共同努力下,排除各种困难,把六连26名干部战士遭遇雪崩雪流掩埋的遗体全部挖掘出来,挖掘遗体工作结束。
接踵而来的是将遗体转运到荣哈。搬运遗体的分队将任务落实到各连队,连队又具体落实班排,四人负责搬运一具遗体,每具遗体用黄色棉被裏着,尔后在遗体背上用木板垫着被子,再用背包绳梱着。一百多人抬着二十七具遗体和扛有其它物质的人员,长长的队伍,每个人怀着悲痛的心情,行走在艰难的15公里雪地上,感觉到亡者是多么的淒凉,幸存者是多么的悲伤,抬运遗体下山,道路是多么地漫长坎坷。抬遗体的木杠又短,横抬行走路又太窄;地面的积雪厚度在60至80厘米,看起来表面较硬,可当移动双脚用力踩下去时,一踩一个坑,人多行走,后面就成了一条冰雪槽道路。直抬遗体就会碰撞前面人的腿肚子,后面碰着人的膝盖。有的战士看路段情況,灵活采用各种办法,一会儿将遗体抬着走,路段实在难行,就将遗体一人背着,一人扶着走;有些路段只能拖着走,甚至有的路段用肩扛着遗体走。如此艰难地行进,体力消耗过大,人感到很疲劳时,只有停下来稍作休息,喘口大气,呼吸正常后,又继续前进。在搬运遗体过程中,战士们发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体力强者帮助弱者,走得快的将遗体搬运到三号沟后,又回转去帮助走得慢的。长长的转运遗体队伍怀着悲伤的心情,行走在那艰难的道路上。二十七名罹难者(含抗雪救灾现场献身的段昌德),就这样告别他们生前的军营,八号沟地域的山山水水。真是:“雲鶴失聲一片鮮花凝血淚,寒松有节千秋碧色凜冰霜”。
抗雪救灾队伍300多人,从第一阶段抢救生还人员到挖遗体,从挖遗体到转运遗体回荣哈,指战员抬(运)着27具遗体,他们战胜各种困难,将遗体搬运至三号沟,再用解放牌汽车运回团部住地~荣哈。从离开凄凉的八号沟一路走来,这一路走了三个多小时,走出八号沟口,越过“死亡龙达湖畔”,步入六号沟;高山连绵起伏,地无名,编为军事素语几号沟,都是人迹罕至,春风不度,绿色不驻,除了寒冷,便是苍凉,溯风冽冽,雪花飘飘,天公冷酷,地母无情,地广人稀,生灵寥寥。这一路走来,也是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趟。回到荣哈,工作更忙。祭奠烈士,告慰亡灵,安葬英灵,入土为安。此项工作,才告结束。
经卫生队人员给27名罹难者清洗整容,给他们更换上最后一套应享受的草绿色新军装,闭目安祥地趟在由后勤处木工房制做的灵柩内,27个灵柩有序地停放在他们生前未进去过的大礼堂台上,由四名战士昼夜轮流站岗值勤。1973年应征入伍到独立六团的新兵,第一晚上就睡在大礼堂内,台上摆放着一排一排的灵柩,台下睡的是整齐有序的新兵。“英灵已作蓬莱客,德范犹薰梓里人”。
雪域高原的三月,XZJL县烈士陵园,荒芜的山脊仍被大雪覆盖,沟壑坚冰,土冻三尺,寒气袭人如冬天。团机关,直属分队抽调几十人,带上园锹,十字镐,钢钎、二锤、雷管、炸药,前往JL县烈士陵园内,破土挖墓穴。主要以抡起二锤、掌握钢钎打炮眼,放炮炸土,然后才能开挖撮土,几十个人整整挖了一天,才将27个墓穴挖好。在安葬27位烈士入土的当天上午,独立6团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三大机关、直属分队等单位除值班、警戒人员外,其余的领导干部、战士以及荣哈群众自觉自愿前来参加悼念的群众,依次步入大礼堂,由政治部主任主持追悼大会,从团长到每位战士、群众都向遗体三鞠躬,大礼堂外面,几名战士鸣枪为烈士送行。由施文坚团长宣读悼念词后,接着依次向体告别,向英灵祈祷,作最后送别。
施团长这位18军步兵162团最后一任团长,改番号为独立六团第一任团长,向来有着军人坚强性格的他,看着年轻的干部、战士,有战士刚满19岁,还带着幼稚的面容,大多数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他们就那么严肃的躺在灵柩内,他们就这样离开远方的爹娘和親人,辞别他们的妻室儿女,离别生前向往的军营,永远谢世於人间,长眠于世界屋界边陲。施团长的双眼湿润了,手绢无论如何也沒有制止住他的热泪奔涌而出,满脸泪痕的送别27位年轻的干部战士。所有参加追悼会的指战员和群众,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依次向27位烈士遗体告别,战友、鄉友双手爬在灵柩的告別悲痛声,悲伤泪水沾衣襟,唏嘘唏嘘的抽泣声回应在礼堂内。“悲声难挽流云去,哭声相随野鹤飞”。
108人抬着27位烈士遗体灵柩,一、两百人的长长送葬队伍将27位烈士遗体送往JL县烈士陵园安葬,封闭墓穴垒土。“白骨未埋三尺土,忠魂已上九重天”。月照荣哈空廓荒山徒泣泪,霜凝陵园素車白馬更伤情。
原独立6团特务连指导员袁玉光回忆文率写道:“XZ军区将独立六团雪崩灾情、马拉山公路大雪受阻实际情况和面临物资告急等情况,逐级上报至中央军委、国务院、惊动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震惊了中央首脑机关和三总部,并引起了高度重视。”“由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亲自给成都空军部队下令,立即向XZ吉隆及部队实施空投救援物资”。
XZ军区就空军空投物资事宜召开了专题会议,在XZ主管航空方面的是驻藏空指的侦察科,由他们汇报空中的情况。LS空指侦察科参加会议的是蒋参谋(上海人)汇报时说:“首先提到尼泊尔政府要派飞机救援,中国政府没有同意”。“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二等秘书通告尼方称:‘中国飞机运送救灾物资空投时,在边界空中盘旋可能会越界至尼方’…”。
“独立6团通过XZ军区向成都军区空军部队转达了空投联络频率及联络方式…”。随后六团在荣哈开阔地用红布摆了一个大五角星作为空投标记。当时团里红布不够用时,驻地老百姓自觉将家里带红色的氆氇、布、衣服、红色腰带都捐献给了部队。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成都空军部队的飞机首次从XZ某机场起飞,飞越雪域高原海拔万米以上高空,按约定时间、联络方式飞抵荣哈上空寻找空投目标,实施空投物资。第一次投放的大米、面粉等食物包装被摔破,砂砾参杂无法食用。于是用无线电向机组人员报告,请求第二次空投时带伞投放。尔后接连不断带伞投放了主(副)食、固体燃料(化学品)、药品、被装等大量物质,缓解了独立六团和JL县人民群众物质短缺的燃眉之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XZ边防部队指战员和驻地群众的深切关怀和爱护。
时隔两个月后的五月份,馬拉山公路开通,日喀则地区革命委员会的领导、日喀则军分区的领导分别率地区、分区慰问团赶赴JL县、部(分)队进行慰问。慰问团成员所到之处,听到干部、战士、群众叙述发生雪崩后,抗灾救援场面、挖掘遗体、搬运遗体的凄凉悲惨情景,每个人忍不住簌簌泪下。军分区慰问团领导授上级首长委托,给JL县、独立六团参与抗雪救援人员每人贈送纪念毛巾一条,毛巾上面印着金灿灿的20个字:“无愧伟大的人民、无愧伟大的军队、中央慰问团贈”。
袁玉光指导员带领特务连从2月中下旬带领20人从“龙达湖畔公路铲雪队”为“八号沟抗雪救灾队”。在此项工作结束总结时,该连20人均受到各级领导表扬和嘉奖,袁玉光指导员荣立三等功一次,奖给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一套(5本)。袁指导员在回忆录文章写道:“这条毛巾至今我仍精心保存和收藏着,作为我永久的纪念物。每当我看到它,就想起了我那段艰辛的经历。更深深怀念着在那次雪崩、雪灾中長眠于吉隆烈士陵园的战友,战友们安息吧”!
独立六团一、二营1973年2月26日至3月初,遭遇雪崩和抗雪救灾牺性共计30人,其中:一连2人、四连1人、五连1人(1973年2月26日,五连吴明万副班长带领陈光国、韩锦贵同志前往团轮训队训练,途经龙达湖沟口一座雪山时,由吴副班长指挥,拉大距离前行,韩锦贵前行后,陈国光再前行,陈遭遇雪崩牺牲。该团第一名因雪崩牺牲,然而8月分雪化完后,尸体显现,是最后一名安葬入土的烈士),六连26名。30名烈士中(安葬于吉隆烈士陵园),其中:连干3人、副排长1人、班长4人。党员12人、团员13人、青年5人。四川籍19人、甘肃籍6人、湖北籍4人、XZ籍1人。年龄:19岁1人、20岁1人、21岁7人、22岁5人、23岁4人、24岁6人、25岁3人、26岁1人、27岁2人。平均年龄22·5岁。6连26名烈士牺牲的时间永远定格在公元1973年2月28日子时;地点:XZ日喀则地区JL县八号沟(据悉,后来将八号沟更名为英雄沟)。
因1973年2月28日八号沟六连驻地遭遇雪崩后,由此导至3月10日前后,共发生次生灾难5起,罹难11人。分别是:
1、独立6团1连,3月2日派出5人从连队驻地娘村送“通报”到樟村二排途中遭遇雪崩,刘定友、魏再全等二同志遇难。当年安葬于樟村北边约50米处,最后连队撤离时,刘、魏二同志遗骨移至吉隆烈士烈陵园。
2、4连1人,段昌德献身于抗灾救援现场。
3、独立6团7连遵照团“通报”精神,3月7日派出6人从连队驻地曲乡前往康仙桥守点途中(把该点战士接回连队),5名战士遭遇雪崩遇难:
李双鎖,1969年从GS省武山县入伍,独子。后任给养员工作;
李正才,四排炮班战士,1970年从HUB省入伍;
王治富,机枪班战士,1970年从HUB省入伍;
何大辉,报务员,1970年从SC省入伍;
陈天华,炊事班副班长,1970年从四川江津入伍。
五名战士安葬于NLM县樟木烈士陵园,有关情况不详。
4、XZ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郭映绪率领抗灾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前往独立6团途中,夜宿马拉山兵站,因恶劣气候患病身故1人。随后将其遗体运回XZ军区司令部,停放在管理处门前的小车班車篷里,第二天安葬于LS西郊烈士陵园(年代久远,至今不知该同志尊姓大名)。
5、XZ军区从LS林周农场抽调一名推土机驾驶员驾驶着履带式推土机从LS启程(不知驾驶员尊姓大名),前往马拉山推雪。政治部群联处干事群培随推土机驾驶员一道前行。推土机行驶至佩枯措湖畔时,白雪茫茫的大雪把公路、溪沟、湖泊覆盖得与平坦大地不分彼此,由于驾驶员对佩枯湖畔地形及公路不熟悉,分不清公路在何处,误将推土机驾驶至佩枯湖,因湖面中心水深冰层较薄,湖面冰层承受不住推土机的碾压,冰层突然坍塌,驾驶员无回天之力挽回推土机下沉的残酷事实,无逃生之办法,驾驶员、群培干事和推土机一起沉入佩枯措湖湖底,献身于抗灾救援途中。
翌年五、六月,XZ军区请来海军某舰艇潜水员潜入佩枯措湖底,将两具遗体打捞上来。由日喀则军分区汽车连五班战士张尊伦(1971年从四川纳溪县入伍),将两具遗体运到日喀则军分区,安葬于日喀则烈士陵园。
这次雪崩浩劫及其导致的次生灾难逐级上报后,惊动了中央军委、国务院。军委向XZ军区发来慰问电。XZ军区、XZ自治区政府在XZ军区大礼堂召开高规格追悼大会,沉痛悼念牺牲的38位烈士。真是:“大义长存热血一腔化聚雨,忠魂不死雄心百代泣长风”。
笔者:各位领导、老兵、战友们:您们满腔热忱回忆1973年2月28日雪崩浩劫、抗雪救灾以及次生灾难的情景,旨在“趁我们还活着,别让岁月淹沒了XZ军区独立六团那段英勇而悲壮的历史;核实真相,敬慰逝者;告白生者,启迪后者”。您们用语音讲述、用文字记叙,把文稿转寄给我,您们心灵的呐喊感动了我,邮寄文稿激励了我;六年多来(我从2017年5月至2023年3月我参加四川营山战友联谊会收集信息资料为止),秉笔记录,先后三次修改、联结了1973年2月28日雪崩浩劫及其导致的次生灾难人员伤亡始末;这次使我较完整的记录和印证了您们讲述忠于祖国,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指战员们历尽人间既短暂坎坷的道路,又漫长日月的守边时光;38位烈士生前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而轰动神州大地,只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满腔热血报效伟大的祖国;历练了平凡而不平庸的伟大光荣人生历程~脚踏实地履行军人职责。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38位烈士生前分别来自全国各地(其中独立6团35人,XZ军区司、政、后各1人。这是自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120多名志愿军指战员被冻成冰雕壮烈牺牲以来,在祖国和平时期,是边防指战员因雪崩而牺牲人数最多的一次),他们胸怀壮志,豪情满怀步入軍营,忠诚履行本职工作岗位职责,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保卫祖国XZ边防领土完整和边疆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坚韧不拔,千锤百炼,铸就坚強性格,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傲然挺进;38位烈士卫国戍边,壮志凌云,甘洒热血,勇于奉献青春,最终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荒岭雪地、狭谷河流、抗雪救灾现场、抗灾救援途中及湖泊里。人员伤亡情景惨烈,惊天地,泣鬼神。牺牲的指战员们的年龄永远定格在19岁至27岁之间的享年春光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長眠雪山。他们这种伟大的献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英雄军队的法宝,是原独立六团的军魂,军魂永存,彰显来者。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为守卫祖国边疆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拉扎青山枕蓝天,冰雪堆积若干年。癸丑牛年黄牛志,乙未子时赤子心。
惊天动地雪崩坍,巨石泥流八号沟。倾泻狂飙覆军营,六连遭遇灭顶灾。
午夜干战正酣睡,委肉虎蹊祸降临。晴天霹雳轰隆隆,俯瞰满目白皑皑。
惨绝人寰大浩劫,韵冷苍天鹤梦寒。心怀恐惧送音讯,如卡电波传噩耗。
将士三百聚狭隘,军营荡然已无存。饥寒交迫严相逼,风餐露宿搏恶浪。
刨冰旋涡救生灵,挖掘坚冰觅罹难。棉被裏尸英灵骨,运抵荣哈歇礼堂。
壮志未酬登天堂,故里亲人望异乡。鸣槍送行寄哀思。悲歌慟地悼亡灵。
榮哈流水作哭聲,吉隆杜鹃凝血淚,贫瘠荒塚静无声,与日同晖烈士墓。
前行荣哈云和月,重山峻岭西风烈。客栈栖身患沉疴,兵站缺医又少药。
昔日情怀逛新城,今朝泪洒马拉山。魂归九天悲夜寒,芳流百代忆春風。
驾驶履带推土机,翻山越岭忍饥寒。星夜驰援八百里,再行路程一日到。
甘巴崎岖扬尘土,佩枯措湖凝冰雪。迷茫歧路遭沉沒,救援途中献忠魂。
赤胆红心忠于党,满腔热血卫人民。吃尽雪域千般苦,换徕神州万家乐。
男儿从军路遥远,勇士戍边无归期。流芳百世三十八(注),名垂千古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