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醉僧
转眼间二人又斗了三十余合,忽然张万安伸手一带,济慈的指力不知怎么竟然偏了,与此同时张万安快速切入到济慈身边,手掌猛地按在了济慈的左胸口。
当时济慈只感觉心头一沉,此时张万安只要掌力一吐,自己即便当场不死,也得被震成残废,然而张万安却并没有那么做,而是一沾即离,退到一旁冲济慈拱了拱手:“方丈,承让了!”
由于事发的太突然,变化得也太快,济慈就保持着当时的姿势迟愣了很久,脸上的神情是阴晴不定,隔了许久他才长叹了一声,与此同时双手也缓缓放下。
“时隔几十年,没想到老衲还能见到如此的年轻英豪,果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啊。”济慈当时是仰天感慨道。
张万安闻听眉头一动,似乎发现了济慈话中的重点:“怎么,方丈大师还曾见过跟我一样的年轻高手?”
济慈苦笑:“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说来那位如果还健在,如今恐怕也已经年过花甲了。”
“他是谁?”张万安问道,实际上不止是他,连带林虎等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感到好奇。
“不知张少侠可曾听说过几十年前武林中曾经出现过一位惊世骇俗的奇才,那就是明教的张教主,他纵横武林的时候跟你如今也差不多大。”
张万安闻听先是微微一愣,神情显得有些复杂,接着笑道:“明教张教主名满江湖,号称仅次于武当张三丰,张真人的天下第二人,晚辈又怎会没听说过?不过听大师的口气,似乎见过张教主?”
济慈道:“说来都是四十年前的事了,当初我寺举办“屠狮大会”,天下各门各派的英杰汇聚一堂,各献绝技,老衲当时还是个小沙弥,有幸跟着师长们恰逢其会,就是当时远远见过张教主几次,其风采即便过了几十年是犹在眼前...说来张少侠跟他还是本家啊,莫非...”
张万安赶忙摆了摆手:“巧合,巧合而已。”
济慈一笑:“也是,张姓乃是大姓,偶有雷同也不足为奇,不过张少侠的风采确实已不在当年张教主之下。”
“那按方丈你看来,我跟他究竟谁高谁低?”
“毕竟事隔几十年,老衲也不敢妄言,不过相比之下似乎张教主要更加老练一些,这也是老衲我的一家之言,还望少侠切莫介怀。”
张万安闻听摸了摸下巴,似乎是若有所思,最后说道:“无妨,大师你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那事到如今贵寺还派哪一位下场呢?”
不仅是济慈,在场的其他少林僧众闻听大多眉头一皱,济慈的武艺在如今少林派中堪称是出类拔萃,即便有几位自问或许能胜过他,倒要像张万安那样赢得如此轻松是绝对无法做到,故此一时无人胆敢再上前,可如今一来少林寺就算败了,传扬出去是大不光彩。
正在此时一个瘦小的僧人快步来到济慈身旁耳闻了几句,林虎等人之前听济慈介绍过,知道这是当今少林般若堂首座济世和尚,这位足智多谋,号称是当今少林派的“军师”,如今看这架势似乎他想到了什么对付张万安的办法。
由于俩人说话声音很轻,故此其他人听不清他们究竟在聊些什么,只见济慈先是面露难色,最后似乎在济世的反复劝说下终于还是动心了,是点头同意,济世当即快步往后院去,而济慈则和张万安说道:“少侠武艺高强,老衲等辈是自愧不如,但为了少林数百年的声望,我们还不打算就此认输,如今只好麻烦几位已经隐居的前辈师长出面,还望少侠稍待。”
张万安闻听也不禁一愣:“怎么,莫非少林“圆”字辈的高僧还有在世的吗?”
济慈苦笑:“尚有几位。”
张万安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我是一定要讨教一二。”
此时锦衣卫一行人也是吃惊非小,所谓“圆”字辈那就是济慈,济源他们师父那一辈,如今假设还活在世上,那少说也得七,八十岁了,这还能打吗?一时间林虎等人也是颇为好奇,心说这次少林之行还真是大开眼界啊。
结果众人等了半天,济世和尚还没回来,忽然从后院走出来一位,一看这位的模样锦衣卫众人跟张万安都是一愣。
少林僧众整体给人的感觉不管衣着穿戴的档次高低,基本都还是干干净净的,可这位不同,一件僧袍打满了布丁不说,而且油油腻腻的,似乎平时就拿衣服当擦手巾的在用,再看这位左手拿着个葫芦,边走边喝,隔着很远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酒气,似乎葫芦里装得是酒。
再看这位满脸通红,似乎是喝多,走路都是一摇三晃的,其实这位本身长得也算五官端正,但跟张万安一个毛病是不修边幅,留着络腮胡,整个人显得是又肮脏又邋遢。
“哟,今天怎么那么热闹?聚了那么多人。”醉和尚一看院子里面这场景不禁说道,一边说话还一边打着酒嗝,活脱脱一副市井酒鬼的模样。
张万安跟锦衣卫众人都没有想到会在少林寺遇到这么一位,一时间有些诧异地看向少林群僧,而济慈方丈等人此时都显得是颇为尴尬。
“济善,你怎么又在寺里喝酒,这是公然犯戒你知道吗!?”戒律院首座济真大师当时是忍无可忍冲着那醉和尚是高声呵斥道。
被称为济善的醉和尚对此是不以为意,眯缝着醉眼看了看济真说道:“师弟你何必生气呢?就许你们成天跟别人比武较艺,这就不算犯嗔戒,到我这里就是喝点酒,你们就不依不饶的,需知酒肉穿肠过,是佛祖心中留啊。”
众僧闻听是微微一愣,济善后半段话完全就是歪理,实际上其引用的是传闻中南宋高僧道济和尚留下的四句佛偈,原话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后两句是对前两句行为的一种注释,甚至是否定,然而济善的前半段话却并非没有道理。
佛家讲究地是四大皆空,心无挂碍,而习武之人好勇斗狠,这本身就和佛家的宗旨相违背,站在这个角度少林群僧一时似乎还难以反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