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讲文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玉的应用本文写于20世纪50年代前期,为“中国玉工艺”讲稿之一。

玉的应用,是从石器应用挑选而来,所以一面保留石器的实用的种种,一面也就因为难得,很早即转到象征方面去。如圭(图1),就是由石斧变化的;璋(图2),是由石刀变化的;璧,是由圆石斧变的。照现代地面知识,河南安阳殷墟,即发现过铜、玉工作地,已分开。又商代玉雕琢已和牙骨铜器媲美,所以最低可以说,至少在三千二百年前,这个部门的雕刻美术生产品,已经用到分工的方式,为奴隶主大量生产。

玉的应用照中国文献记载,应当是从黄帝起始。提到这个问题,多引《越绝书·宝剑篇》,说轩辕神农以石为兵,黄帝以玉为兵。《越绝书》出世晚,对于中国史说明不可靠。但是这种传说和近代推论却相合。《中国通史简编》即用这个意见,认为黄帝是一个西方民族,用玉作兵器侵入黄河流域。大致商代,奴隶主对于玉的应用已极广泛,所以《逸周书·克殷篇》,说武王伐纣,纣自焚于鹿台,简直是用玉包裹一身。

玉的质度既坚硬,所以玉的雕刻术的发达,必和铜的应用有关。那就是说,玉的加工,大致是在商代。比较古的玉,必和石器差不多,只钻孔、磨光,刻镂少。

现在对于古玉的时代判断,比如玉斧类,一般方式即从花纹决定时代。作斧铲式,无花纹,打孔眼一面大、一面小,或两面大、中间小,孔圆而精,是古玉。大小一律是后作。这是一种判断。必须看玉材,作为补充知识。

图1 新石器时代晚期 玉圭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2 新石器时代晚期 玉璋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3 良渚文化 玉钺(yuè

美国芝加哥美术馆藏

图4 夏 玉戈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玉材知识必从比较经验得来,图录不甚可靠。

到商代,玉纹饰多了些,有极精细的,如罗振玉藏的大玉刀,上面刻字多而精。但大多数重器,刻镂还少。可以作两种解释,如圭、璋多朴素,所谓大器不琢,作为天子权威象征,不必有过多花纹。玉器过于坚硬,难刻花纹。

在应用上,照周代人记载,是那么处理,把它和奴隶社会制度作紧密结合。《周礼·考工记》“玉人”条说:

镇圭,天子守之;信圭,侯守之;躬圭,伯守之。

这就是这些变相的石刀,是归奴隶封建主掌握的且居多用来镇压奴隶的。

璋,是天子巡狩时候祭山川的东西。巡狩是打猎,也是打仗。玉戚、玉钺(图3)都是斧类,武王伐纣砍这个奴隶主和当时宠姬妲己的头,就用的是玄钺、素钺,即是黑玉斧和白玉斧式武器。

圆形石斧到玉器上发展为三种,即璧、环、瑗(yuàn)。

这是日本人滨田耕作的说法,或不尽可靠。因为中国细石器中发现的环状石器,即战国时的环或瑗,和石斧条件不合,倒像是古代货币代用品。璧、环等的说明多根据《尔雅正义》。它的区别是:孔小边大,名叫璧;孔大边小,名叫瑗;孔和边相等,名叫环。先秦两汉时,圆形玉器的器名纷杂。有学者主张将剖面呈长方形者统称为“璧”,比例上孔大者称为“大孔璧”,剖面近圆形者称为“环”。

图5 玉璧、玉环、玉瑗、玉玦、玉璜的示意图

璧到后来是重要东西,礼天、祭河、聘问都用它,象征最重礼物。璧由礼器又转为佩饰,比较小,就名叫系璧,意思是悬挂佩的。这个制度从周代起始。上刻半浮雕子母夔(kuí夔,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形象多为无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在钟鼎彝器等青铜器上经常会饰有夔纹。,大致是汉代才用到。普通常见三五种,多汉式。

朝鲜汉代古坟的发现,又让我们知道大璧用到殉葬,是放在胸前。比较后一些时代用的青铜镜,也放在胸前,可能就是这个方式的遗留转变。

系璧中一种佩饰玉,有个缺口的叫玦(图9)。《广韵》说:“佩如环而有缺,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返,赐玦则绝。”

其他史传上也常有提到,著名的如《史记》记项羽和刘邦鸿门宴时,项羽伏下甲士想害刘邦,范增累举玦给项羽看,表示要下决心,羽不忍,因此刘得借故逃脱。“环”则有“还”意思,也用到封建君臣、男女关系象征上。后来一般用到衣袢上,直到唐、宋和尚还用。

图6 龙山-齐家文化 玉璧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7 玉环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8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玉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9 良渚文化早期 玉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10 新石器时代晚期 玉璜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11 战国 玉珩(héng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瑗和环用处同,荀子说“召人以瑗”古时凡天子召见诸侯,诸侯召见卿大夫,使者会持瑗作为凭证。,象征还。

又射箭时右手拇指扳弓弦用的和搬指相差不多的玉,也叫做玦,有玉和骨牙做的,吴大澂以为不是一物。这个或者名叫做鞢。

半璧名叫璜(图10)。《周礼》称大宗伯以玄璜礼北方,即祀地用的玉器。后来成为佩玉,由朴素到浮雕、透雕花纹,还有半圆雕双兽头的,是胸前装饰。

又有叫做珩(图11)的,式样相差不多。以为起源是模仿兽牙做成的。是矗挂的。古诗常提起,大约是周代封建主和士大夫普通装饰。

古代祭天祭地是一件大事。因为社会生产力主要是农耕和蚕桑。地下生产又非靠雨露阳光不可。祭天用璧,祭地则用琮(图12);琮是方柱形中空的玉。《周礼》即提起黄琮礼地之说。注为八方所宗,像地德。用祭地。由王后主管。诸侯献天子也用它。有好几种,常见的是分段形、刻纹和素的。内圆外方。有象征,解说不大清楚。有的说和井田制有关系。有说是从商周之际祭家庭的中溜来的(影响到瓷器,广窑的琮瓶即模仿而成)。也用殉葬。和璋、璧、圭、琥(图13)同。按照《周礼正义》说,是圭在左,璋在右,琥在足,璧在背,琮在腹。不大可信。和琮一样极短的,俗称车辋头,一般以为是封建主车轴的镶嵌装饰。似可疑。因从实物证明,有些极小,不适用。有些白玉质过精,不像车饰。可能用到人身上。

和琮同样不易理解的是璇玑(图14)。如一个齿轮,照例有三圭角,不雕花纹。因《尚书》有“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后人解释作天文用仪器。也即是汉代浑天仪。是看星宿用的。用法已不明白。也可能是石斧衍变下来的。这种玉多素朴不琢,时代旧。

图12 龙山-齐家文化 玉琮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13 新石器时代 玉琥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14 龙山文化 璇玑

滕州博物馆藏

图15 清 玉磬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磬(图15)本来是石质乐器,重在发音。商代发现过玉磬。是玉制乐器较古的。古乐器八音中之一种。

有名璂()的,如大钮扣,古代皮帽上用装饰。

有玉笄()(图16),插头上的,后变作簪。直到唐代贯发还用得着。明、清二代道士贯发也还用它,即圆柱簪。

图16 石家河文化晚期 玉笄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珥、瑱,或以为是耳环,或以为葬时放耳朵内,说的不一。后代耳环从这个产生。罗振玉以为是挂在耳朵上。

封建时代用玉,一切有象征,这个也有象征,封建主不乱听杂声。正如冠冕上下垂的珠和勾玉,挂在眼前,防止乱看。

有刚卯(图17),是四方或六方小玉柱,上刻符咒,是王莽时方士造作的,说可以辟兵,也就是后来符牌意思。

翁仲(图18)是小玉人,多刻作老头子形,刻法简单,多汉或以前物。大都有孔可穿,可能是仿秦始皇时南海出的长人,孩子们佩戴易于长大,如后时符牌厌胜物。

(图19),玉坠式佩玉,有圆雕,形短,多琮式。有琚,是玉佩间的东西,说明不大详。有觿(),仿兽牙作成,即解结的椎。《礼》称“童子佩觿”该说法出自《诗经·卫风·芄兰》,此处疑为作者误记。,是小孩子用的。

图17 汉

青玉刚卯严卯

天津博物馆藏

图18 东汉

翁仲人形玉

上海博物馆藏

图19 春秋

玉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玉既从石器发展下来,独立成一个系列。商、周两代用玉的多,一面可见出西方交通和商业交换制度,这也是一个主要东西。就文献所载和杂史材料,中国送出去的是丝绸或粮食(晚些日子才有茶叶),拿回来最有用的是马,最无用的就是玉。玉虽由应用石器转成象征东西,在璧、璜、圭、璋形态上还可看出。玉的加工精制,必是用铜器来处理材料时,到这时玉自然已完全脱离了应用,成为装饰。这个从铜器上也可看出变化。商代兵器玉钺、玉戈,还兼用铜、玉在一器上。刃用玉,用铜镶嵌。又有以铜为主的兵器,镶一点玉。再后是剑鞘、靶、托的玉的装饰,也即是古书上常提到宝剑值千金的玉具剑。剑不一定值钱,价值大半在玉装饰雕工上。由战国到三国,成为一种风气。这从现存的遗物可知。

剑鞘中段名叫璏(zhì)、璲(大多刻作云兽对称花纹,也有浮刻蟠夔的。时间晩些)。剑托名叫琫(běng)。又或作璏。剑柄部分叫琫。剑鞘下端叫珌。

图20 剑饰器的名称和位置

汉代又讲究带钩(图25),所谓视钩而异,意思是人人不同,很发展了小件浮刻圆雕设计。洛阳金村遗宝中有镶玉的。又另外有全玉的。《石玉概说》作者以为因胡服马上应用,带钩因此不用玉用铜,是一种推测,不甚可信。因用铜,中国兵车战也会自用,春秋时即有了,不必学来的。带钩虽已少用玉,玉带制度玉带指用玉装饰的皮革制的腰带。玉带制度是唐、宋时期舆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等级、地位的象征,皇帝常常用玉带颁赐卓有功勋的大臣。臣之间亦以玉带相赠。却一直到唐宋明,十分贵重。这时玉多是方片镶嵌,有的十二片成一围。清代复改制,一种是复古,盘龙盘螭(chī螭,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盘螭即两两盘卷的螭。;一种是刻龙。刻龙镶到金或鎏金的,制度容易认识。比较简略具体的区别,即明以前多圆刻,纹较简,清代多刻龙云,细密繁复,工虽多,并不美。

图21 战国 玉剑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2 战国 玉剑琫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3 战国 玉剑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4 南宋 玉剑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5 西汉中晚期 玉带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6 西汉中期至东汉 玉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汉代既特别重玉饰,佩玉刻龙凤云是主体,式样特别多。另外还有玉鸠(图26),是手杖头上用的,封建主尊敬老年,用这个作赏赐。因相传鸠不嗌食,老年健康意。玩玉的也因此保存鸠杖头比较常见。

还有玉刻女人像,玉刻禽兽二十四肖,大多是一般佩件。为玩玉的所重视。又有方柱玉串,俗称十八子;十八枚形式不同,有人形、鸟形,和其他状式,多汉代或以前出土。(图28—30)

玉既贵重难得,所以封建奴隶主和公侯士大夫统治阶级,直到死后还把它殉葬。纣王用玉裹身而死,只知道名“天智玉”的,火焚不毁。周、汉两代殉葬玉,一部分是日用的,一部分是特别的。特别为死人用的有二种极重要:有玉豚(图31),有的说握手用,有的说塞肛门用。象征意义已不明白。

有琀,刻成蝉形(图32),放口内,象征如蝉蜕化而升天,或根据方士黄帝成仙说而来。刻法都极简古,如翁仲,是刻玉法最简的,只用八刀。从何而来已不明白。

汉代王公大臣死,赏赐葬物有玉衣(图33—35),多用小片玉、金银丝穿成如甲状,汉墓中发现过。

图27 西周 玉龙凤纹饰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8 春秋晚期 玉龙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9 战国 玉兽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30 西汉 玉舞人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31 汉 玉豚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32 战国 玉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33 西汉 金镂玉衣

河北博物院藏

图34 金镂玉衣头部

图35 金镂玉衣手部

玉鼎类容器,和铜器相同,多战国时和汉代器物。到后来只有香炉还保存。

玉碗玉杯,记载多,实物不多。玉杯多刻云夔纹,作筒形。饮器多用玉,斝、爵、角、觚、斗、觞。玉斗是方杯,双耳。觥作兽形,大器。爵如鹤,高足。

洛阳金村遗宝里面,玉觞特别好。也有素的。形制和周、汉漆陶觞式相同,长圆双翅,本来是象征鸟翅,后来通称双耳。所以到汉时叫耳杯。是漆器上写的。晋代王羲之著名的墨迹《兰亭序》“曲水流觞”,就是把这种有耳朵的船式喝酒器皿(大体还是用漆的)浮到水里,大家坐在溪边喝酒事。这故事据记称是周公经营洛邑发明的方法。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曾发现这个时代的漆觞。玉觞多战国时制,到现在为止,应数金村所发现玉觞足代表当时最高成就。

还有一种东西和历史关系极大,即封建主用的即位玉玺。所谓传国宝。最著名的玉玺是相传秦始皇时李斯写字“受命于天,天禄永昌”八字玺。作皇帝得不到它,就不能骗人。从此二千年封建,封建头子的印信总是用玉刻的。

图36 西汉早中期 玉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37 明 小玉觚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到汉代普通官人也用小玉印(图38),战国多平坛式、桥式,汉多有浮刻点龟兽纽头。字体易区别。制作上也易区别,战国制精美过于汉代。

还有一种玉镜,战国和汉代,和铜镜式同。到后代似只在武装的甲上作装饰。汉代有琉璃镜,即人造玉镜,可以说是后代玻璃镜的祖先。此外玉珠串簪环约指,直到现代还用。其中珠串用的最久,因从石器时代最初用起,到现代,女人永远少不了;和人发生关系,且恰恰是从锁链而来。到现代,应当和《共产党宣言》所说,无产阶级革命是去掉锁链,女人也应当把这个放弃了。

图38 汉 玉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39 南宋 鹿纽玉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玉乐器的箫管,大多是唐代东西。记载上称盗发敦煌太守张骏墓,得玉箫管,等等。就文献说来,温峤用玉镜台一枚作聘礼,已是稀礼。晋代二豪门王恺、石崇斗富,比赛珊瑚大小,一用丝步嶂,一用锦嶂,提玉器不多。《水经注》提昆仑山下西王母神祠用玉做成,都说明晋人已对于这部门工艺不常用,成为传说。所以外国贡玉佛,到东昏侯即萧宝卷(483—501),南朝齐的第六位皇帝。时且被改作钗环,如玉多,哪用得着玉佛?所以晋六朝玉我们对它极少知识。如为唐代玉,比较容易辨识,即花纹。除仿古,花纹和唐代其他工艺美术必有相联系处。唐代已重玉带,多用玉片镶嵌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