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和药物的那些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能治病的绚烂染料

氯丙嗪的诞生颇为曲折。事实上,这种化学物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才最终变成我们现在所说的氯丙嗪。如今的氯丙嗪诞生于法国制药公司罗纳-普朗克(Rhône-Poulenc)的实验室。20世纪30~50年代,罗纳-普朗克公司致力于抗组胺药的研发,而氯丙嗪是其将抗组胺药丙嗪氯化后得到的产物。尽管氯丙嗪的诞生可以归功于罗纳-普朗克公司及其全体科研人员在1950年的共同努力,但它的存在实际始于19世纪中期,当时的有机化学家发现,通过蒸馏煤焦油,可以制出各种绚烂的颜色制剂,作为染料出售。

其中一种名为亚甲蓝的染料,被证实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事实上,亚甲蓝至今仍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抗疟药,位列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清单,同时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也有一定前景。1886年,在研究疟疾治疗的过程中,亚甲蓝被证实有效。德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在实验中发现,这种奇异又强大的蓝色液体能够对青蛙的神经细胞进行选择性的染色,似乎与引导我们感知外界与自身的神经细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埃尔利希观察到,这种蓝色染料仅仅浸润青蛙的神经细胞而未触及其余部分,因此想要用亚甲蓝来治疗神经痛,却没能成功。1899年,一位名叫彼得罗·波多尼(Pietro Bodoni)的意大利医生在了解了埃尔利希的研究后,改用亚甲蓝来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躁狂性兴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平息精神病患者的极度恐惧感和激越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回看这段历史,这种成功显然是有迹可循的。因为,在波多尼对热那亚饱受精神病疾苦的患者尝试使用这种染料的51年后,在有机化学研究鼎盛时期发现的所有染料之中,只有亚甲蓝通过蒸馏、合成转变为了氯丙嗪。

尽管亚甲蓝在缓解精神病患者的躁狂性兴奋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它从未被广泛地使用,因为在波多尼首次使用亚甲蓝进行治疗的5年后,也就是1904年,巴比妥类药物诞生了。巴比妥类药物见效快,使用范围广,其强镇静作用几乎可以使所有类型的精神病患者平静下来,比非镇静剂亚甲蓝更有效。此外,巴比妥类药物可以被用于深度睡眠疗法,而亚甲蓝却不能。

人们通常想当然地认为,在氯丙嗪及其后的药物出现之前,精神科医生都处于黑暗的时代,只能使用那些“喜忧参半”、近乎野蛮的疗法。然而,真实情况要微妙得多。不可否认,过去的大型精神病院可能令人毛骨悚然,但医生及其治疗方式,与其所处的环境并不能混为一谈。就像之前提到过的医生兼飞行家和小提琴手这样的患者,他们所接受的精神外科手术确实成功了,类似的情形也曾发生在接受胰岛素昏迷疗法、电休克疗法和睡眠疗法的患者身上。

可见,我们的先辈并不是在黑暗时代行医,而今天的医生也并非身处启蒙时期。过去的医生常怀着无尽的困惑,采用一系列有争议的治疗方式,有时候也能歪打正着。如今的情况和以前并无不同。亚甲蓝就是“歪打正着”的药物。它之所以逐步从精神病治疗中淡出,并不是因为它没有效果或太过凶险,而是因为英国精神药理学家戴维·希利(David Healy)所说,“一旦新药物获得专利,即使旧的药物仍然有效,制药公司也不会继续销售旧的药物了”。在亚甲蓝的例子中,“对其他类似的疗法或者利益集团来说,总有比亚甲蓝更赚钱的疗法”。20世纪70年代,作为治疗躁郁症的手段之一,亚甲蓝又重回市场。亚甲蓝对躁郁症非常有效,但真正起作用的是企业的利益驱动,而不是药物的疗效。

这个故事中真正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如何看待过去。在讲述精神病学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往往更愿意把它描述成一个不断进步的故事,顽症不断被攻克,治疗手段越来越高明……氯丙嗪的诞生标志着黑暗时代的终结、胜利的来临。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亚甲蓝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亚甲蓝的问世比氯丙嗪早50年,可谓完美的精神药物,却随着时代发展而被束之高阁。那时的人们转而使用风靡一时的巴比妥类药物,但这类药物却极易成瘾。对过去的仔细审视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合理的甚至可以称得上优秀的治疗手段,而对当下的审视也让我们有同样的收获。人类在精神病治疗方面的确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如今的很多治疗方法并不比从前的更有效。所以,所谓的黑暗时代并不存在,突然而来的光明更无从谈起。其实,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仍在对已经普及的治疗方法进行着研究。即使有了技术实力,精神药理学家在开诚布公的情况下也会承认,他们其实仍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他们看不到所治疗疾病的病因,只能将治疗建立在假设之上,所以比起之前的时代,现在的情况算不上多么乐观。

至于亚甲蓝,谢天谢地,这种染料从未被完全抛弃。这种染料的成分之中包含一种三环分子吩噻嗪。大约在20世纪,尤其是对法国而言,吩噻嗪成为新药开发的基石。吩噻嗪的三环分子核具有抗组胺作用,这是罗纳-普朗克公司研究的重点。它能使人昏昏欲睡,还能消除季节性过敏,缓解春夏两季因花粉刺激而导致的流涕和眼部不适。罗纳-普朗克公司利用吩噻嗪核研制出了很多我们至今仍在使用的药物,比如苯那君(Benadryl)通用名为盐酸苯海拉明。——编者注;也用它研制出了一些如今已经不再常用的药物,比如化合物RP-3277,也被称为异丙嗪。异丙嗪诞生于1947年,是一种强大的抗组胺药,是氯丙嗪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