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王渝生
中国科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科技馆原馆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五千多年前,世界文明四分天下,中国占其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两千多年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出现了中断,中华文明持续发展,并与新兴的古希腊、其后的古罗马文明并驾齐驱。
一千多年前,欧洲进入了中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乏善可陈,史称“黑暗的中世纪”,而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农、医、天、算四大科学体系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发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处于领先地位。
近代几百年前,欧洲相继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解放运动,特别是16世纪的天文学革命、17世纪近代科学的诞生、18世纪的产业革命、19世纪的电力革命,西方国家在机器大生产的资本主义道路上奔跑,把明清以降依然在封建老路上蹒跚爬行的东方大帝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充满艰辛与屈辱,继而奋斗自强的过程。
20世纪初期,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是继五百年前日心说和经典力学的近代科学革命之后的现代科学革命,继而引发了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变革。
20世纪中期,出现了宇宙大爆炸模型、全球大地构造板块模型、物质结构夸克模型和遗传基因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模型。
20世纪后期,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蓬勃发展。
历史雄辩地证明,科技革命总是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思想是精神力量,是第一精神力量。
然而,在后工业时代,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人对大自然着重征服、索取,而不留意保护,结果受到严厉报复:资源匮乏、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天气变热,珍稀物种灭绝,自然灾难频仍,科学应用于技术和人类社会生活,出现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即所谓双刃剑效应。
这本书以新科技革命为火把,踏上探索未来之旅。
科技是怎么发生的?这是走向未来要弄清的源头。本书从科技发展史出发,特别结合新科技的萌芽和产生过程,提炼出科技发生的三个要素,即人类需求不息的呼唤,科学家的创造动能和研发特质,科技规律的神秘作用。三个要素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形成科技的发生机制,使科技推陈出新,繁荣发展。
新科技革命有何特点?这也是作者在探索中揭示出来的重要观点。在透视科技的多领域群发和强劲力度的基础上,将激增、即用、融合、领先列为新科技革命的四个特征,比如,阐述激增这个特点,就罗列了激增的速度、内容、效率等现象,并分析其背后存在的一组不衰的推力,包括范式突破、厚积薄发、灾难刺激、投资拉动等。新科技激增的本质,既给未来传递了人类的现实困境,也是人类积极参与未来的解决方案。几个特征论述充分,令人折服,让人耳目一新。
新科技革命的影响是什么?这是科技塑造未来的方式,也是这本书的重点所在。正在爆发的新科技革命,除了以传统格式推引经济、推荐序二社会、文化发展,最伟大和深远的影响在于,颠覆性变革生产力要素,铺设通向未来的链轨,生成超越工业社会的数字化形态,奠定共享发展的基座。仅以新科技革命引发的生产力嬗变为例,它使机器人跻身劳动力队伍,劳动工具的智能性质超出其工具定位,劳动对象因为传感器和物联网的进入,在沉寂中生出了能动的活力,这一影响力,足以推动未来世界的奇迹性变化。
如何消除未来引擎中的负效应?作者的答案是伦理引导和适当监管。科技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带来异化、负效应和潜在风险,其背后的科技与社会关系,揭示出问题的本质依然在人。这就需要科技伦理的引导和监管,进而将科技消极因素压缩到最小,将其正能量扩展到最大,如此方能创造更加美妙的未来。
这本书以科技为主轴,贯穿历史、现实与未来,以历史为基础,以现实为起点,以预测未来作目标,对涉及的问题深入思考,条分缕析,洋洋洒洒数十万字,蔚为大观,充分展示了科技魔力——引擎未来的新科技革命,或者说是未来引擎——从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
对于以未来战略为研究方向的忘年交邵君春堡,八旬老顽童甚感欣佩,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