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
骆宾王(生卒年不详),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曾任道王府属,后任武功、长安主簿,升侍御史,不久获罪下狱,贬临海丞。徐敬业起兵反武后,骆宾王为其府属,兵败后不知所终。有《骆临海集》。
在狱咏蝉[1]
西陆蝉声唱[2],南冠客思侵[3]。那堪玄鬓影[4],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5],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6],谁为表予心?
鉴赏
骆宾王因为上书议论政事,触怒武则天,被诬陷受赃下狱,事在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冬到永隆元年(680)秋。这是他在狱中所作的一首咏蝉诗。
古人认为蝉“饮露而不食”,所以蝉是清高的象征。诗人咏蝉,正是借以表明自己的清白。开头写蝉声告知秋气的来临,引起囚徒与世隔绝的悲哀。三、四句分别与一、二句对应,蝉翼黑色,向来比喻乌黑的鬓发,而骆宾王提及自己系狱的诸篇诗赋都说此时已经白头。所以听到外面的玄鬓影对着狱中的白头来吟唱,两相对比,更令人不堪,言外自然流露出岁月蹉跎、老迈沦落的忧思。“白头吟”三字与汉乐府《白头吟》题面相同,可能只是偶合,但相传卓文君因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示决绝之意。古诗中存在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的传统,诗人或者无意如此联系,但字面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臣为君弃的含意。
蝉因露水太重,翅膀沾湿难飞,仿佛诗人自己因遭谗太深而难以辨明冤屈;蝉的鸣声因风大而被淹没,又像是种种诽谤阻断了诗人向朝廷表明心迹的言路。如果说前半首还是蝉与人分两层对应,那么五、六句妙在只是写蝉,而喻人之意自明。所以结尾自然又将蝉与人相绾合:无人相信蝉的高洁,又有谁能表明自己的清白呢?
咏物诗贵在贴切而有寄托。齐梁以来,咏物诗流行,成为五言诗题材的大宗,但多数极貌写物,惟求形似。此诗借蝉兴感,又借蝉寓意,句句扣住蝉的特点,以蝉之“清畏人知”自喻品性,以蝉餐风饮露的生活环境比喻险恶的政治环境,明切含蓄,深沉凝练。这就以汉魏诗的比兴寄托充实了齐梁浮浅的咏物诗。
[1] 本篇见《全唐诗》卷七十八,诗前有序说明题意:“余禁所禁垣西”,“有古槐数株焉”,“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因“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2] 西陆:指秋天。古人想象太阳按黄道向东走,365日绕天一周,日行东陆为春,行南陆为夏,行西陆为秋,行北陆为冬。
[3] 南冠:春秋时楚人钟仪被晋军俘虏,戴着“南冠”。后人遂以“南冠”指囚徒。
[4] 玄鬓影:指蝉翼如黑色的云鬓。
[5] 露重:露水重则蝉翅湿。
[6] 高洁:蝉栖息于树间,餐风饮露,所以说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