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中华民族诞生的那天起,就有了诗的歌唱。关于诗歌的起源,中国人也早就有自己的看法。《尚书·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见,中国人认为诗的起源是由人的情感发生。这种情感发生在心中就叫作“志”,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叫作“诗”。这说明诗的产生远在文字之前,甚至远在语言尚未发展成熟之前,所以才会有“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的情况出现。同时也说明诗与一般语言的不同之处,它是以“声依永,律和声”的方式,亦即合于歌唱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淮南子·道应训》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首原始的歌,只是由古人抬木头时发出的合于音乐节奏的呼喊声构成,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也许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诗歌形态吧。
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文字,人类早期的歌唱并没有记录下来。只是在发明了文字以后,人们根据口传记忆,才在后世的文献典籍中留下了零星记载。这些记载已经不是人类早期歌唱的原生形态,它无可避免地要带上后世人们的文化思想印记。但即便如此,它们仍然无比珍贵,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来遥想先民的身影,静听他们的声音,体会他们的精神面貌。在《周易》的卦爻辞中,就保存了许多这样古老的诗歌,如《屯·六二》:“屯(zhūn)如邅(zhān)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用简单的诗句描写了婚礼迎亲的场面。此外,在《左传》《国语》《礼记》《山海经》《吕氏春秋》《吴越春秋》等先秦两汉文献中,也辑录了一些较为原始的歌谣。从题材类型上看,有劳动歌,有祭祀歌,有战争歌,也有游戏娱乐之歌和婚姻爱情之歌。这些古老的诗歌,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特性,它们直接面对现实生活,以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与乐舞相结合,向后人再现了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风情和先民的精神风貌。它们是中华民族童年纯真的歌唱,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辑录了从殷商时代到春秋中期共三百零五篇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种类型。它既是音乐的分类,也是内容的分类。大致来讲,“风”指世俗风情,《风》所辑录的是表现当时十五个诸侯国和地区世俗风情的歌诗;“雅”有正的意思,相对于各地音乐来讲,它是属于周王朝具有雅正意义的音乐,多用于礼仪燕飨,并且多与王朝政治有关。其中《大雅》主要涉及王政大事,《小雅》则包含着一部分个体小我的抒情之作。《颂》包括《商颂》《周颂》和《鲁颂》,分别为殷商时代、西周王朝和春秋时代鲁国的宗庙祭祀乐歌。《风》《雅》《颂》的分类,说明早在西周时代,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诗乐观念。诗配乐而行,广泛用于国家的宗庙祭祀、礼仪燕飨、颂美讽谏、审美娱乐、文化教育和世俗生活。《诗经》的内容极其丰富,几乎可以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有颂美祖先道德功业的诗,有农业祭祀诗和农业生活诗,有战争诗和徭役诗,有礼仪诗和燕飨诗,有卿士大夫的政治颂美诗和讽谏诗,有表现婚姻生活的爱情诗、婚嫁诗、弃妇诗,有对各类民俗风情的生动描述,对不良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批判,还有各种复杂思想情感的表达。它的作者虽然大都无考,但是通过内容可以看出,既有周王和诸侯,有卿士大夫,也有下层民众;既有男人,也有女子。他们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心有所感,便诉诸诗歌,三百零五篇作品,交织成一幅多层次、多角度、从多个方面展现殷周社会生活的立体画卷。它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向我们展示了殷周时代乃至远古社会的历史风貌。它是直面现实的艺术,沉潜着植根于农业文化的深深情蕴,充溢着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它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带有亲切的生活感,朴实而又真诚,优雅而又丰润。那农夫们在田间耕耘的勤劳身影,征人们在途中跋涉的仆仆风尘形象,君子们仪表端庄的虔敬神态,武士们袒裼暴虎的矫健雄姿,情人们水边相会的深情注目,夫妻间琴瑟好和的切切心声,这一切的一切,都会把读者带进一个熟悉而又亲切的人间世界。《诗经》凝聚了早期中国的人文精神,是以小溪汇成的巨流,是以个体的平凡而构成的伟大的群体的艺术。
《诗经》有精美的形式,体现了高超的技巧。古人把它的艺术手法总结为“赋”“比”“兴”。“赋”就是直言其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开篇就直接描述“氓”的形象和他的故事;“比”就是用比喻言事,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用大老鼠比喻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兴”就是借物言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以桃树的茂盛和鲜艳的花朵来暗示新嫁娘的美丽和她带来的家庭幸福。这基本概括了《诗经》内容表现的基本方式。它是诗乐合一的艺术,它的语言组合方式与重章叠唱的曲调组合方式相统一。它的表演方式丰富多彩,或者是独唱,或者是合唱;或者是一人主唱多人复唱,或者是多人轮唱。它体现了早期诗歌口头传唱的特征,形成了以套语套式为特色的口传歌唱技巧。《诗经》以四言为主,以二拍子为基本节奏,同时杂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多种句式。《诗经》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它运用了大量的嗟叹词和语助词来强化诗体的音乐功能,显得摇曳多姿。它所用的名词和动词富有具象化特征,多用双声和叠韵的形容词来描摹声音与形态。《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文化传统,确立了以“风雅”和“比兴”为特色的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原则,也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
《诗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两千五百多年以来,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思想、道德、文学等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诗经》的产生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才具。《诗经》从编成的那天起,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学习的范本、生活的教科书。它不仅培养了中国后世的文学,而且培养和教育了后代的人民。文学的传统就是民族的传统,这是《诗经》之所以伟大的根本所在。
《诗经》之后二百年左右,在中国的南方产生了另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是在《诗经》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又带有鲜明的南方色彩,多用楚语且有独特的乐调。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他是楚国的贵族,有高贵的血统,天赋异禀。他有伟大的社会理想,高尚的个体情操。不幸的是他生当贵族社会即将解体的时代,他的社会理想不但没有实现,而且还受到小人的排挤和楚王的放逐。于是,他把满腔的悲愤和杰出的才华诉诸诗歌,谱写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华美乐章。他继承了《诗经》大小雅中贵族诗人的怨刺精神,内中又贯注着诗人高贵的灵魂、不屈的精神、张扬的个性和磊落不平之气。将富于浓郁浪漫色彩的楚文化融入其中,在原有楚歌的基础之上,天才地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楚辞体,词采华美,意象新奇,流丽婉转,摇曳多姿。这其中,又可以分成不同的诗体,并体现了不同的风格。如《离骚》所展现的诗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实现美政理想而上天入地的求索,为保持个人高洁人格的卓然不群,用瑰丽多姿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庞大恢宏的抒情诗结构。《九歌》这一组诗则充满了神话浪漫色彩。诗人将人间的情爱赋予天上的神灵,用绚丽多彩的语言编织出一个个感动人心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个个凄迷婉约、底蕴难穷的艺术境界。《天问》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理性精神,敢于叩问天地鬼神宇宙人间的强烈批判意识,让我们可以一睹屈原作为伟大思想家的风采。《九章》诸篇则将笔触投入到诗人流放后的生活,让我们体会诗人所经受的种种苦难,和他在苦难之中对现实的冷静思考,体会诗人渴望返回故里、肠一夕而九回的企盼以至最终的理想破灭。这一切都表现在诗篇如实的描写和沉痛的诉说当中。正是这一切,使楚辞成为可以与《诗经》并列的中国早期诗歌的又一高峰。而屈原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一位个体诗人,令后人高山仰止。他至死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坚守高尚的个人节操,这两者都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最终投江而死的故事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的忌日也成为中华民族最富有传统色彩的一个节日。屈原死后,楚国还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继承其志,创作辞赋,成为汉代以后楚辞体诗歌的先声。
中国诗歌从先秦发展到两汉,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自春秋战国以来近四百年的社会动荡,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由先秦时代的世袭贵族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下的官僚政治社会。这使得在《诗经》时代形成的《风》《雅》《颂》三位一体的诗歌创作格局各自朝着独立的方向发展。这其中,作为国家宗庙祭祀乐歌的颂体诗歌脱离了大众生活领域,成为高高在上仅具有神圣意义的庙堂文学,如《郊祀歌》十九章;雅诗的作者意识得以突显,其作者身份也由文人的出现,由先秦时代的贵族诗歌为主变而为汉代以后的文人诗歌为主,其抒情基调也由关心王政的《大雅》情怀转向关注个人一己得失的《小雅》情怀为主,甚至连汉武帝这样的一代帝王也未能免俗;而作为以表现世俗风情为主的风诗则逐渐变为以楚歌、鼓吹、横吹和相和歌为代表的歌诗艺术,娱乐化的色彩进一步增强。从诗体形式来讲,则由先秦时代的诗骚体为主转为五七言为主。作为诗歌的表现形式,也由先秦诗歌的诗乐一体转向汉代的诗乐分流,由此而产生出以汉代的楚辞体抒情诗和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文人五言古诗,从此走向了一条脱离音乐的独立发展之路,并成为后世中国诗歌的主要表现形式。所有这一切,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汉代开始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一是以相和歌为主的乐府诗,一是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文人五言诗,展现了汉代社会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和汉代文人的文化心态。它们也以各自不同的艺术风貌,为后世诗歌树立了优秀典范。
从中国诗歌的原始发生到汉帝国的衰落,先秦两汉诗歌有传承久远的历史,有蓄积丰富的文化内容。这是中华民族诗歌的奠基时代,也是后世诗歌典范确立的时代。由于时代的漫长悠久,这一时代流传下来的诗歌不多,其数量远远不能和魏晋六朝以后相比。但是,这些诗歌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都经过了历史的严格选汰,无论是现存的原始歌谣、《诗经》、《楚辞》还是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都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这里的每一首诗作,几乎都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诗歌创作产生过不同的影响。因此,要从这些经典诗歌中再选择其中的百首,并以普及国内大众、对外介绍中华诗歌传统为目标,也颇不容易。在选编注释的过程中,笔者希望尽量照顾到它的思想性、艺术性、代表性和通俗性,所以从选目的范围来看,比起一般的诗歌选本要宽泛一些。例如为了让读者了解中国诗歌的原始发生和早期风貌,笔者选择了五首古代歌谣。从其文献出处来看,这些歌谣辑录的时间有的已经很晚,带有很强的传闻性质,未必是真正的原始诗歌,也未必是早期诗歌的原生形态。但是在这些歌谣当中,我们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中国早期诗歌的一些原始特征,让我们去遥想中国早期诗歌的样子和先民们歌唱的风采,从而让我们认识到中国诗歌的源远流长,认识到像《诗经》这样伟大的作品不会凭空产生,它一定经过了先民们长期的诗歌创作经验积累。《诗经》三百零五首作品,每一首都可以称得上是经典,它本身就是经过周王朝的乐官精心选择的结果。这里我们选录了五十六首,重点集中在《国风》当中。这并不意味着《雅》《颂》部分的作品不那么重要,而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文辞更加古奥,考虑到读者阅读和接受的难度。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把选目的范围尽量扩大,以便让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诗经》的丰富多彩。《离骚》本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抒情长诗,不能不选。但是由于它的篇幅过长,对一般读者而言阅读困难,所以在这里只节选了其中的第一部分。汉代诗歌部分选录了三十一首,除了一般选本常选的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之外,这里也尽量多选了几首有主名的诗人之作,以见汉代诗歌作者队伍的广泛和诗歌内容的丰富。注释力求简明扼要,不做专门的学术考证。赏析则尽量做到要言不烦,除了侧重于一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评析之外,有时会增加一些简单的文化知识介绍,以便让读者可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加深对这些诗篇的理解。当然,受作者能力水平所限,错误在所难免,敬祈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