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是“树人”的基础,我国教育事业所树之“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是核心。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应立之“德”主要体现在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深具中华民族主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认同和深度自信等方面。这些“德”如果能够“立”起来,那么“树”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便具备了坚实的根基。对“立德”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的是培根铸魂的作用。新时代立德树人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树立中华民族主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创造的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核心理念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下,中华民族形成了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一脉相承的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而这些都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其二,树立马克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突出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意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引导受教育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其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向上向善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华传统美德,其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里,是能够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传承和升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其四,树立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母体。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所讲的“中华文化”包括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有助于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总之,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资源,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新时代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政治觉悟、文化素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当前,尽管学界普遍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价值,教育工作者也有在工作中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较强意愿,但是,就现有研究状况来看,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体有哪些价值理念、思想资源可以为立德树人服务,又应该如何恰当理解、正确使用这些价值理念和思想资源,却以宏观的、框架式的探讨居多,而缺乏深入、细致的梳理和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本著作即以此为主题围绕立德树人的需要而作,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研究的缺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必然随之内涵丰富,采用不同的研究框架,站在不同的视角可以做出不同的归纳和解读。因此,以何种框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筛选出有助于开展立德树人实践的思想资源是本著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著作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纲领性文件精神为指引,紧扣立德树人的实际需要,确立了人格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三个研究向度。这三个向度涵盖面广,既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己达人、修齐治平的思想特色,又符合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定位。本著作即从这三个向度入手来搭建研究框架,分门别类地发掘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有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同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考察其源流、辨析其特征、展现其基本内涵、评估其历史影响、探索其历史传承,并结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做出诠释。

毫无疑问,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阴阳家、兵家、名家、杂家等都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华传统文化是这些思想流派分途发展又相互交融的结果。既然如此,那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例外。但是须同时注意的一点是,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贡献最大。儒学创始人孔子通过对夏商周的礼乐文明进行因革损益,将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元素和人文精神突显出来,建构了儒家学派。就儒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儒学上承夏商周三代之精华,下开两千年中国思想之正统,上行下效、深入人心;儒学对中国历史进程、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并且发挥了主导作用,远远超越了其它学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尺度来审视中国思想史上出现的各主要思想流派,可以发现那些公认的、党和国家所倡导的能够对中华民族精神世界起到支撑作用、能够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的中华传统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绝大多数都与儒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儒学中的优秀部分有大面积的重合,儒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锻造者,儒学之外的其它学派起到的主要是附属和补充作用。基于此,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内更深入地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本著作主要以儒家经典为思想资料来揭示这些核心价值理念的基本特征和精神内涵。

本著作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提供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路,可以从价值观层面为教育工作者以及理论宣传部门提供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也可以为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