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唐诗之路 兰亭流觞,天姥留别
▲ 位于浙江省新昌县的天姥山,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而闻名于世。
如果有人问,世界上最浪漫的路在哪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就在浙东的唐诗之路!
古代以钱塘江为界限,将浙江分为浙东和浙西。具体地说,浙东就是指现在的宁波、舟山、绍兴、台(tāi)州、温州、金华、丽水、衢州地区。
从钱塘江到天台(tāi)山,唐代共有450多位诗人写下了1500多首唐诗。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孟郊、刘长卿、白居易、元稹(zhěn)等教科书上出现过的大诗人,都歌咏过浙东山水。他们横渡钱塘江,经浙东运河过绍兴、上虞,访嵊州、新昌,最后到达天台山石梁飞瀑。20世纪90年代,新昌学者竺岳兵先生提出来,把这条路线称为“唐诗之路”。
《全唐诗》收录的唐代诗人共有2200多位,其中歌咏过浙东的诗人就占了1/5。而浙东的面积,只有唐时国土面积的1/750。浙东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吸引这么多大诗人渡江而来,写诗歌咏?
浙东的地形看上去就像一个倒过来的“爪”字。底面(南面)一撇,是括苍山和大盘山,上面三画,从左到右(即自西到东)依次是会(kuài)稽山、四明山和天台山。三山的交汇处,即现在的新昌、嵊州一带,就是唐诗中所称的“剡(shàn)中”。剡溪水穿过剡中盆地,直达三山。这些诗作中描写最多的是浙东的三座雄奇大山——天台山、会稽山、四明山,和一脉秀丽的剡溪水。
三座大山中,天台山高耸入云,连余脉天姥(mǔ)山都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气势;会稽山秀丽挺拔,一派“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的人间仙境;四明山贵在出奇,有“玲珑开户牖(yǒu),落落明四目”(刘长卿《游四窗》)的奇景……
四明山因何而得名
四明山的主峰和天台山的华顶峰遥遥相望,南面有一个高五丈,宽六十丈的大石室,中间横空驾着三块巨石,把大石室一分为四。从下面往上望,好比是一扇四面玲珑的石窗,四明山因此而得名。
在古人眼里,浙东的三座大山是神仙出没的地方。距今大约7000年前,浙江沿海地区发生过几次卷转虫海侵,海水泛滥,一直蔓延到会稽、四明、天台三山的山麓(lù),使这三座山看起来就像是漂浮在海上的蓬莱仙岛一样。
什么是卷转虫海侵
陆地相对于海面下沉,致使海水侵入陆地的现象叫“海侵”,海面相对于陆地下降,致使海水后退的现象叫“海退”。距今11万年~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宁绍平原一带,海侵、海退来回发生了三次。专家分别将三次海侵命名为:星轮虫海侵、假轮虫海侵、卷转虫海侵。这些虫其实就是专家在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每次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时,都有一种虫子跟着上来,最后附着在地表,成为化石。于是,这种虫子就成了今天人们区别地层年代的工具。第三次海侵,就是卷转虫海侵。
人们还传说,浙东海岸原来有五座神山,除了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外,还有两座山叫岱舆(dài yú)山、员峤(qiáo)山,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可是,神山在海里没有根,就像浮萍一样漂浮在海上,晃晃悠悠的,神仙们住得头晕,就向天帝求救。天帝派黄帝的孙子海神禺强,带了十五只巨鳌前来定山。禺强把巨鳌分成五组,每三只一组,每座山由三个鳌头顶住,这样,五座山就被牢牢地定在了海中。可还没等禺强喘口气,意外发生了。
那时有个龙伯国,国民都是巨人。龙伯国的一个巨人,看到东海里有这么多巨鳌,就来钓鳌,一下子钓走了六只。岱舆、员峤两座山下的巨鳌被钓走后,山便摇摇晃晃地沉入了海底,只留下了会稽、四明和天台三座仙山。
这就难怪三座仙山都有神仙的传说:舜帝在山上开田,天上降下谷种撒到田里,老百姓才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大禹在会稽山洞里找到了写有黄帝治水方法的天书,这才决定用疏导的方式治理洪水;刘晨和阮肇(zhào)在天台山上遇到仙女,天姥山上传出天母的歌声……
而那一脉由会稽、四明、天台三座大山流下来的溪水汇成的剡溪,更是让诗人们魂牵梦萦。
▲ 剡溪夹岸青山,溪水逶迤,历史上有“剡溪九曲”的胜景。
剡溪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溪流,而是三山环抱的一条大溪江。它发源于海拔1100多米高的天台山华顶峰,流淌过有“石梁飞瀑”奇观的石桥,穿过新昌县城,到达南岩。穿过南岩,环绕嵊州城西、南、东三面后,向北流入嶀(tū)浦。在嶀浦,剡溪放宽成川,成了剡川,也就是现在的曹娥江。
在唐代,共有340多位诗人游历过剡溪,留下了很多歌咏剡溪风光的诗篇。唐诗中,剡溪有很多别名:剡江、剡川、嵊水、戴溪、禹溪,其实都是指剡溪。剡溪这个地名出现在唐诗中的次数,肯定能排到前三名。
浙东的山水也吸引了许多北方中原地带的世家大族前来避祸隐居。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北方士民为了躲避战乱,渡江南下,到会稽、剡中地区定居,史称“永嘉南渡”。谢安、谢灵运祖孙,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雕塑家戴逵(kuí),道士葛洪,名僧支遁、许询等名士纷纷隐居到剡溪边。这些名士在这里演绎了一出出典故,留下了一处处遗迹。
“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浙东既有秀美的风景,又有传奇的人物。这里有三座仙山的传说,有舜帝耕田、大禹治水的遗迹,有越王勾践励精图治、秦始皇刻石记功的故事,有魏晋名士流传不息的典故……这些都让唐朝的诗人们流连忘返。
风景和故事,给诗歌插上了翅膀。诗人们写下的1500多首唐诗,洒满在浙东200多千米长的唐诗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