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中国未来产业发展蓝皮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2021年国外重点国家和地区未来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第一节 美国

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未来技术创新政策,引导未来产业发展。2019年,美国出台《量子科技国家战略概述》,指出下一场技术革命主要由量子信息科技引领,要加快基础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特朗普政府提出“美国将主导未来产业”,并将新兴技术作为未来产业的技术内核。2020年,美国发布《电磁频谱优势战略》,明确提出要继续保持美国在无线通信方面的领导地位,包括支撑5G产业的发展。2020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SB)在《2030愿景》中提出了保持关键技术优势的发展策略,并规划了美国未来10年科技政策和基础研究的走向,为未来产业发展指明道路。

美国建立了专项投资体系支持未来产业发展。一是政府专项投资。美国参议院建议成立新的国家技术基金会(NTF),以政府主导、公私联合的方式推进中度成熟技术的未来产业应用研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美国能源部和巨头科技公司于2020年8月宣布将在5年内投资10亿美元,支持建立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科学等12家研发机构。二是政府直接采购。美国政府也会根据自身需求直接购买企业的技术服务,如中央情报局通过DARPA、In-Q-Tel等机构和企业,获取最新的信息技术服务以支持美国的情报能力。

美国继续加强重点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2021年5月,美国推进《无尽前沿法案》(后更名为《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其他先进软件开发、高性能计算、半导体和先进计算机硬件、量子计算和信息系统、机器自动化与先进制造、自然和人为灾害防御、先进通信技术、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网络安全、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技术、先进能源,电池和工业效能、先进材料科学、工程学和其他重点领域加大投入,促进科技创新。同年10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与国家纳米技术协调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战略规划》,以确保美国在纳米技术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设立专门研究机构整合未来产业创新链。2021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在《未来产业研究所:美国科学与技术领导力的新模式》报告中正式提出建立一个由多部门参与、公私共建、多元投资、市场化运营等具有独特组织模式、管理结构和运营机制的未来产业研究所(Industries of the Future Institutes),其建设目标是促进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新技术产业化的全流程整合,推进交叉领域创新和效率的提升。

第二节 欧盟

欧盟及其成员国出台一系列未来产业相关政策,优化未来产业发展环境。完善的政策引导是推进未来产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欧盟为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见表2-1),从总体目标、发展现状、重点任务及分工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确定了未来发展产业的路线,对优化未来产业布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表2-1 欧盟出台的未来产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续表

(资料来源:赛迪智库整理)

欧盟构建了完善独特的协同创新体系,规范未来产业的发展。欧盟协同创新体系具体包括四种模式:一是项目多元合作创新,即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机构共同合作、及时交流,采取政府资助、企业投资、民间投资等投资模式,促进前沿技术的融合发展。二是专门机构指导,即在不同地区设立政府创新管理机构和非政府独立机构,如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瑞典创新署、德国学会等,指导未来产业的发展。三是建立知识群体,即以高校、研究院和企业的知识三角为基础理念,促进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相互融合。四是建立虚拟协同创新模式,即通过先进的网络和通信技术构建数字化、虚拟化、网格化、开源化的创新社区,提高成员合作创新能力,形成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2021年以来,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积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2022年2月,欧盟委员会通过《欧洲芯片法案》,旨在加强欧盟半导体生态系统,确保芯片供应链弹性和减少国际依赖。半导体芯片作为数字技术的核心,对于欧盟工业和社会至关重要,对于推动欧盟绿色和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欧洲芯片法案》提出五大目标,即强化欧盟在研究和技术层面的领导地位;建立并强化欧盟在先进、节能和安全芯片设计、制造和包装方面的创新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制成品;建立一个适当的框架大幅提高其在2030年前的芯片生产能力,减少对外依赖;解决技能短缺问题,吸引创新人才并支持熟练劳动力的培养;加深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了解。

第三节 日本

日本以“技术+应用”推动未来产业的融合发展。2016年,日本首次提出超智能社会(“社会5.0”)概念,通过打造下一代数字化平台和智慧城市建设,以“创新的创造”推动社会变革,加速数字化转型,加强作为创新源泉的科研实力,融合人文社会科学才智,实现持续且具有韧性的“社会5.0”。根据“社会5.0”愿景,日本提出发展未来产业,并计划投资26兆日元促进相关技术研发。2019年,在达沃斯论坛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指出“社会5.0”的最终目标是依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充分掌握社会的种种精细化需求,并及时供给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增长,缩小贫富差距,变革产业、生活与生存方式。在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日本颁布的相关政策见表2-2。

表2-2 日本未来产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资料来源:赛迪智库整理)

2021年以来,日本聚焦前沿技术领域制定发展规划和方案。2021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成立“半导体·数字产业战略研讨会”来应对半导体短缺的严峻局面,为半导体产业规划蓝图并研究稳定供给的方案。新的研讨会不但研讨如何强化供应链,还将研究有关半导体和数字产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新产业政策。今后的会议还将讨论有关5G和光纤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软件开发等问题的发展方向。3月26日,日本政府发布《第6期科技创新基本计划》,作为指导2021—2025年科学技术与创新发展的纲领性规划。

第四节 韩国

利用民意调查实现在未来产业领域方面的共识。2022年5月,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发布未来战略产业技术民意调查结果,公布了韩国民众选出的“改变韩国未来的十大发明技术”,以确定民众在培育未来韩国战略产业技术领域的统一共识。调研结果显示,排名前十的技术领域分别为人工智能(投票占比15.1%)、机器人(13.8%)、未来汽车(10.4%)、氢气(8.3%)、能源(8.1%)、生物科学(7.5%)、宇宙航天(6.3%)、新材料(6.1%)、电池(5.5%)、半导体(5.2%)。据悉,韩国将根据调查结果大力发展相关产业,例如,人工智能是韩国新政府选定的未来战略产业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半导体、电池等技术的差距;机器人技术是韩国新政府提出的跃升为世界三大强国中长期展望的技术领域;随着全球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市场的激增,韩国也在为确保未来汽车核心领域标准专利而积极地提供支撑。

政府及产学研多方共同培育未来产业人才。2021年,韩国启动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工程,该工程由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主管,6所大学、41家中小企业、中坚企业、协会参与,计划通过该工程在5年间培养300名(每年60人)高级研发人员。韩国产业部将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其自主培养人才营造环境,推出需求企业事先参与等项目,并制订灵活及时的支撑计划推动项目重组,还将持续发掘制造、服务融合型人才等新的培养项目。同时,韩国产业部计划扩大大学配额,并提供诸如学士、硕士、博士教育以及实践教育的支持,计划在10年里,培训36000名半导体行业人才,包括14400名学术人士、7000名专业人才和13400名工作人员。除此之外,韩国产业部与韩国产业技术振兴院、韩国电子信息通信产业振兴会、韩国汽车产业协会、韩国汽车研究院、韩国汽车产业合作组织六家机构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商定合作培育创新人才,提前应对汽车行业的未来转型需求。根据韩国政府规划,为克服技术难题,到2025年以前将在材料领域设立100个未来技术研究室,对于优秀课题将给予8年以上的长期资金政策支持。

第五节 以色列

以色列通过顶层设计和创新机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方向。在深入研究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以色列紧紧把握顶层设计、创新机制的改革,及时敏锐地发现未来产业领域的技术需求。以色列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早在1969—1979年就确立了国家创新体系,并成立国家创新署。在此基础上,通过成立卓越研究中心、举办未来研究大赛奖、出台相关政策(见表2-3)等措施,为后续各项研发计划的开展奠定了创新基础。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战略新兴技术,统筹布局与技术发展相协调的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智慧国度”建设,并推进创新监管体系的建立。

表2-3 以色列未来产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资料来源:赛迪智库整理)

以色列积极培育多元化创新人才,储备大量未来技术和产业人才。以色列人均从事科研人员数量全球第一,创新能力全球第二。每年都会在特拉维夫举办教育论坛,探讨如何扩充人才数量,推出一系列人才政策,鼓励人才进入科技行业。一方面,在高校设立“创新中心”,开设创新课程,培育创新文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型思维。另一方面,军队也制订了“精英计划”,挑选优秀士兵并送往大学学习科学和工程,毕业之后继续在军队中延续大学中研究的领域,实现科技人才的融合发展。

2021年以来,以色列在生命科学产业继续加速发展。根据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的数据,目前约有1750家从事生命科学的企业活跃在以色列,从业人数超过84000人。医疗设备企业占比40%左右,同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肝脏疾病、癌症免疫疗法、细胞治疗等方面集聚了一批新兴科技公司,代表性企业包括仿制药企业Teva,凝胶成像和分析设备公司DNR,新型制剂公司PolyPid,被美敦力收购的胶囊内窥镜企业Given Imaging等。此外,众多跨国医药公司也在以色列建立分部,包括强生、通用医疗、百利高、菲利普医疗、雅培、默克雪莱、赛诺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