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这门课最初有一个完整的设计,我希望尽可能给上这门课的同学搭建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考虑到是选修课,再加上高中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我选的都是一些大家熟悉的诗。
但在解读的过程中,我想尽量提供一些不同的角度,打开一首诗丰富的情感世界,释放出更多可能性。
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认认真真地写好详细的提纲。
这本书,就是从这门课脱胎而来,是根据课堂的录音稿改写而成的。
原本想偷懒,想着在转写好的录音稿上稍做修改就可以了。但是改着改着,发现自己几乎是重写了一遍。不仅是订正了课堂上的一些错误,对一些诗的解读也稍微深入了一些。
我把原本的十五堂课调整删减成了十二讲,每一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当时与此刻》谈的是人生中物是人非的体验,以及这种无常感对于诗歌写作的推动。《繁华与荒芜》从个人的物是人非谈到历史的沧海桑田,并且总结了怀古诗写作的一般模式。
《沙场与闺房》谈的是战争,讲到了边塞诗和闺怨诗。《等待与叹息》从闺怨诗谈到了宫怨诗。
《爱与被爱的》谈的是唐诗中的爱情,《离别与重逢》是友情,《旅途与故乡》是一个人在路上的孤独以及对故乡的书写。
从第八讲开始,就不再以题材和诗人的情感类型为中心,而是转向诗意产生的时刻,转向一些自然要素对诗歌写作的推动。
《黄昏与月光》是把一天作为考察的范围,《落花与秋风》谈论的是一年中的两个季节,《夜雨与风雪》分析的则是雨雪落下的时候。
最后两讲带有一些总结的性质。《叩问与回响》谈的是自然之于诗人的意义,核心在于“美”。《孤独与永恒》只分析了《春江花月夜》一首诗,落脚点是“爱”。
美和爱,我认为这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