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二元模型

旅途指南

本章介绍效用品理论。这本来是对传统模型所做的一个简单而普通的拓展,用来弥补马尔萨斯在解释古代人均收入变化时与事实的出入。但这个理论可以引出平衡增长之谜,这个未解之谜危及马尔萨斯理论的核心。

第3章将会讨论效用品理论的生物学基础,第4章则会推翻第1章所陈列的看似支持马尔萨斯理论的证据。

在开始本章的阅读前,我先解释一下这三章的顺序安排。本来,我应该紧接着第1章对马尔萨斯理论证据的介绍,直接指出那些证据中的错误。可是,要理解这些错误,我们需要新的理论框架——基于两部门模型的效用品理论。所以,我先在第2章介绍效用品理论,有了理论基础后,再在第4章去点破那些证据中的谬误。

我把效用品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作为第3章。如果本章读到一半,读者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划分经济部门——在无数划分两部门的方式里为何偏偏选中这一种-不用着急,第3章会提供一个圆满的答案。

为什么我必须先介绍效用品理论,再讨论它的生物学基础呢?因为,模型是假设的意义与归宿。从人的认知心理来说,意义应该走在论据的前头。如果按照学术论文的习惯,先讨论假设,再呈现模型,会让普通读者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那些讨论的意义何在。所以我先介绍模型,再在第3章里有的放矢地推敲模型的假设是否合理。阅读本章的两部门模型时,请不用担心它是空中楼阁。该有的现实基础、证据、理论之何以“非如此不可”,都会在第3章的生物学基础里得到呈现。

我最初察觉到马尔萨斯模型的不妥,是因为读了管汉晖博士和李稻葵教授的论文《明代GDP试探》。李稻葵教授是我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读本科时的老师;管汉晖是他的博士后,后来任教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曾是我的同事。管汉晖和李稻葵指出,麦迪森对明代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估计偏高此结论在他们后来的研究中有所改变。

估算古代社会GDP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他们需要找来历史记载,估算各种产品的产值。能找到资料的,大多数是农产品。算完这部分后,要获得整个经济的产值,就得推敲这些产品占经济的比重。由于还没有可靠的数据来估计工商业和农业的比例,GDP确切该有多少,当年那篇论文并没有拿定一个数字。没有数据,只能靠推测。有人说农业占90%,有人说50%,说来说去都是拍脑瓜。

显然,要估算古代社会的GDP或人均收入,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工商业占经济的比重。农业产量的数据比较丰富,可是就算把农业的数据搞得再清楚,一个人每天摄入的卡路里也总在2 000大卡上下。一个社会再富有,人也不能多出一只胃来。到头来,人均收入是高是低,还得看工商业的比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宋代的工商业比例高于明代的,那么只要宋代人消费的农产品不低于明代,宋代的人均收入当然就高于明代。

我当时恰好在读克拉克教授的A Farewell to Alms,很为之着迷,就把这和马尔萨斯理论联系在一起。按照马尔萨斯模型,一个社会人均收入高于另一个社会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呢?套用克拉克教授在书中罗列的因素,是宋代历史太短,人口压力未及浮现,还是宋代人不爱洗澡、晚生晚育、瘟疫流行、战争频仍?好像都不太合理。

要问宋代人均收入和明代的比较,略知历史的中国人大概都会说,这很明显啊,宋代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明代至少在初期实行的是统制经济,宋代怎能不富,明代怎能不穷?可是按照马尔萨斯模型,市场经济充其量只会增加人口密度和经济总量,对人均收入并无长期影响。克拉克教授甚至说,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对他所处时代的人均收入增长没有指导意义(原话是“pointless”)。难道我们对宋代的固有印象错了,其实宋代的人均收入并不比明代高吗和大多数经济史课题一样,宋代和明代的经济比较尚无定论。本书采信的观点是,宋代的人均收入高于明代,宋代的工商业比起明代的占经济更高的比重,宋代的科技进步速度高于明代。但我并不认为宋代的经济总量和工商业产值一定超过明代(明代面积更大,人口更多),也不认为宋代的科技绝对水平(无论是农业技术还是工业技术)一定超过明代。“宋粉”“明粉”相互较真的,一般都是经济总量和科技水平孰高孰低。对于这些问题,我并不采取任何立场,它们和本书也没有关系。但是我反对概念的混淆:有些“明(宋)粉”以明(宋)代科技和经济总量的优势为论据,意图论证明(宋)代人均收入也更高,这显然是偷换了概念。享誉世界的经济史学大师李伯重教授曾有一文,即《“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对传统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特地指出宋代经济史研究者人为筛选样本以致高估宋代亩产的错误。本书对宋代的描述,可能也有“选精”“集粹”之嫌。好在宋、明比较只是本书立论的一个灵感来源,而不是立论的根据。如果有朝一日,宋明间的比较彻底翻案,本书的案例当然需要改写,但理论仍可保全。不过,李伯重教授的发现亦有被过度解读的危险。李伯重教授在文章中用宋代较低的亩产否定了宋代的农业革命(尚属合理),进而否定了商业革命和经济革命的可能(此论勉强);而读者进一步引用该文章来否定宋代拥有更高人均收入的可能,这大错特错。李伯重教授认为宋代经济既然是一个农业经济,其他经济部门必然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商业革命、经济革命必俟农业革命的发生而后动。此论似有受马尔萨斯理论禁锢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