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涌现道路上的困难
我们对涌现问题已经有了不断深入的了解,但比较奇怪的是,涌现问题可用的解释还很少。许多哲学家和一些科学家认为,涌现问题不可能简单地用科学术语加以解释。特别是他们还坚持认为,对涌现的研究不可能还原为对明确定义的机制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坚信,机器不可能具备自我扩展和提高的能力,即机器的能力不可能超越人类在制造它时赋予它的能力。
这种观点与直到20世纪中叶仍流行的一种观点比较类似,即机器不可能自我复制。原因在于,如果机器要自我复制,就需要描述自身,然而这种描述又必须包含关于机器如何描述其自身的一种描述,以此类推,这将是一个无限循环。所以,机器自我复制“显然”是不可能的,就如同机器的能力,不可能超越人类在制造它时赋予它的能力。由于有机体显然都可以复制自身,所以这种“不可再生性”是机器与有机体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20世纪50年代,这种关于自我复制的观点被彻底推翻了,因为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根据美国数学家斯塔尼斯拉夫·乌拉姆(Stanisław Ulam)提出的思想,给出了一种能自我复制的机器的描述(von Neumann, 1966)。正像对于秋天的种种变化给出科学的解释之后,人们对这一过程的疑惑并没有减少一样,人们进入“能自我复制的机器”这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怀疑和问题。
我认为,用类似机制的方式来解释自我完善和涌现现象,最大的障碍并不在于刚刚提到的这些原理性的东西,而在于涌现现象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性。就像意识、生命或者能量一样,涌现是永存的,但是它的形式却是千变万化的。这种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源自涌现现象与偶然发生的新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上下起伏的波浪会使反射的灯光闪烁不定,而对受规则控制的系统所产生的涌现现象也很少有规律可循。在大量千差万别的涌现现象中,与之相伴的那些意外出现的新奇事物,其虚假的轨迹给我们分离涌现现象的基本要素造成了重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