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野千鹤子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事实:“30代”(1)的日本女性其实是日本社会非婚化·少子化的先驱。在《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颁布后,走上社会的后均等法世代(2)理所当然地具备平等意识,但实际上,她们都撞上了男权社会的坚固壁垒,体验过“玻璃天花板”。受到漫长的经济不景气和愈演愈烈的雇用灵活化影响,这个人群的利益因派遣职工和临时职工的身份而饱受损害。虽说如此,但她们非但难以忘却泡沫经济时期的繁荣景况,还因为寄生于原生家庭,得以享受高消费生活。与此同时,生育的“生物钟”正一分一秒地在逼近,女人的“赏味期限”已然临期。原本被她们视作依靠的父母,也逐渐转向了老龄、需看护的状态。无论结婚与否,她们都躲不过看护父母的结局……我一直认为,这个世代的动向,将会决定日本社会不远的未来方向。我还认为,发生在这个世代的这种现象在日本社会将一闪即逝,今后将不会重演。换言之,她们是日本社会处在彻底变化的过渡期的世代。
我一直希望能与敬爱的朋友信田小夜子共同探讨以这个世代为中心的日本女性,探究其“现实”究竟如何。信田女士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时刻在一线直面不同女性的心境问题。我身为一名社会学研究者,则在关注宏观和微观数据。将我们各自的观察结果和经验摆在一起,也许会得到很有意思的答案。本书的编撰,就是源于这个预感。
由于各种问题,本书在对谈结束近两年后才得以出版。现在回过头看,本书的分析内容可算是先于酒井顺子女士的《丧家犬的呐喊》(讲谈社,2003年),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印证了小仓千加子女士的《结婚的条件》(朝日新闻社,2003年)。
在英语里,同性伙伴大胆露骨的谈话被称作“Locker-room talk”。虽然我将其视作珍宝,不想让别人知道,但是我希望,你也能偷偷加入其中……抱着这样的愿望,我在此送上本书。
2004年 切盼樱花盛开之时
(1)本文中出现的“30代”“40代”等均为日式用语。例如“30代”,指的是“三十至三十九岁的人群(强调未满四十岁)”。(编者注。本书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原书注。)
(2)指日本1986颁布《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以后出生的世代。(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