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导论 从后现代文化到后现代城市
本书研究当代城市以及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因此,本书也研究(20世纪60年代延续至今)这个时代的都市世界,我们把这个时代称之为后现代。尤为重要的是,本书探讨了后现代性的都市空间和都市主体(以及共同体)是如何相互回应和相互创造的。这里设想的“都市空间”十分宽泛,以至于包括建筑物、广场、公园、街道和人行道。进一步说,人们认为,这些建筑物创造空间并且使空间变得富有变化和多样性,而并非仅仅是被放在空间里的东西。这样来理解,都市空间体现在其具体的和物质的形式中,这些空间容纳和体现社会形态的观念和意识形态。这些空间被设计出来是为了对居住和在其中活动的人产生影响,或者获取人们在其中居住和活动的容量,从而诱发或反过来抑制存在、思想和行动的特定形态。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空间成为了策略性的、规训机制或“机器”,尽管它们也可能具备其他功能。这些影响,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事情并非总是按照计划进行),对于个人、群体和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来说,都可能是正面的或负面的,但它们很少是中立的。城市居民可以按照预期的方式对这些空间做出反应,或者他们可以通过运用一种策略或手段或其他措施(包括有意为之的“滥用”)来抵制对这些空间的规训要求,或者他们可以为自己的目的重新想象和重新塑造他们居住的城市空间。事实上,尽管本书有很多关于是什么使城市成为“后现代”(文化、技术、政治和经济)的讨论,但是,我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后现代城市是如何被其居民所经验和理解的。因此,本书不仅处理实体经济和城市空间如何发生转变的经验描述,而且也探讨后现代城市如何改变我们认识和感知世界以及作为后现代都市主体的我们的认识论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