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把和逸之小朋友一起创作的画分享到朋友圈之后,不少朋友赞叹小朋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朋友特意询问在激发想象力和培养绘画技法方面有什么独到的方法。起初我也给不出什么具体建议,觉得只是给孩子创造绘画的环境,其他更多的就是兴趣和天赋了吧。后来有个儿童零食品牌希望我做一个关于如何激发儿童想象力的分享会,于是我静下心来回顾思考过往。
有些想法真的是在复盘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做法都会对孩子的创作思维有影响,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坚持自己画不一样的识物卡片;比如在卫生间的瓷砖上画满小动物,第二天给他大大的惊喜……
那么就从逸之小朋友还在妈妈肚子里说起吧。
1 认知阶段的反固化引导
苹果、梨、香蕉、鸡、鸭、小羊……这些低龄识物图本,是每个家长哄孩子的必备。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图本很容易在一个空白的脑瓜中形成固化的印象。我在逸之出生前就开始为他准备各种识物卡片,有写实一些的、卡通一些的,也有抽象一些的、夸张一些的,就是不想让孩子反复看同一张图片来认识事物。比如说他看到各种各样的长颈鹿,小脑瓜就会好奇长颈鹿怎么长得不一样呢?于是他就会慢慢从长脖子这个不变的特征中判断长颈鹿,甚至在吃面包片的时候我会咬出一个大致的长颈鹿形状,告诉他:看,一只长颈鹿!长颈鹿在他的脑瓜中就不是一个呆板的样子了。果然到了会表达之后,孩子就会经常告诉我,爸爸,这个像小狗、这个像小猫、这个像小马!
2 启蒙期从孩子熟悉的简单对象入手,不断重复
逸之在4岁前都不愿意动笔画画,但他会一直让我给他画,起初是简单的气球、小动物,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喜好,就让我反复给他画水泥搅拌车。我就不厌其烦地画水泥搅拌车,在画的时候反复念叨先画前轮,接着画后轮,然后画上底盘,再画上驾驶室和玻璃,最后画上搅拌筒……
这时候孩子不愿意动笔不要强迫他,因为他不自信能画好,所以还在反复观察。直到有一天,小朋友拿着粉笔在黑板墙上画了一堆圈圈,每个圆圈下都画了根线。我惊喜地告诉孩子妈妈,逸之很会画画,这些圈圈是孩子有意识画的气球,每个圈都上大下小,下面收口吊着一根摆动的线。听过达·芬奇小时候画鸡蛋的故事吗?画鸡蛋看似简单,画好却要准确地把握一头大一头小的过渡,只有具备很好的控笔能力才能完成。
果然,小朋友一旦开始动笔,之前观察我画水泥搅拌车的过程都体现在他的画笔上了。
3 在脑海中印刻绘画元素
想象力固然要追求天马行空,但前提是脑子里要有一些基础的认知来支撑。为了突破常规认识事物的限制,我常和孩子一起看一些短小有趣的设计视频。为了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我们比赛观察快闪画面中出现的元素,大象、变形金刚、花朵、爆米花、宇宙飞船……这些快节奏闪现跳跃的视频,不但能强化基础认知,带动大脑快速运转,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审美。
4 畅游在积木零件的海洋中
积木是每个孩子的童年宝贝,搭积木对空间结构、造型创造的益处多多。但是积木除了按照说明书搭,训练孩子阅读理解说明书和锻炼动手能力外,更大的意义在于创造。无论家里买来多少好看的积木,我们都会按照说明书搭建后,展示欣赏几天就拆掉,汇入庞大的积木零件库。这中间曾经有一个纠结点,孩子辛辛苦苦完成的作品有时候真是舍不得拆掉,于是我们商量用拍照的方法来留存。孩子习惯了这种模式后,就形成了良好的循环创作状态。
5 引导孩子观察生活
看见路边草丛中废弃的共享单车,被杂草缠绕得锈迹斑斑。可以跟孩子聊聊共享经济大战中牺牲的单车,讲讲经济发展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商业竞争也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带孩子看看花丛间忙碌的蜜蜂、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也可以买一株捕蝇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画出来。
6 尝试一个主题的无限可能性
这一个阶段以画恐龙为主,画恐龙的骨骼,画机械朋克风格的恐龙,也可以画拟人化的、恶魔化的恐龙。在下一个阶段,以一种喜欢的形式进行不同主题的绘画,如从鲸岛到龟山,从恐龙到蜥蜴……
7 阅读学习上适当尝试突破成人偏见
在逸之4岁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睡前阅读书是一本厚厚的《妖怪大全》。很多家长可能会疑惑,怎么能让这么小的孩子看妖怪的书呢,吓坏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怎么办。其实,成人脑海里的恐惧感多半来自虚幻的想象,把妖怪具体化之后反倒没有那么吓人,无非是长得奇怪,人面龟身鱼尾等一些现实事物的灵活组合而已。只要不赋予它们可怕的故事情境,这些妖怪形象反倒很有不同寻常的趣味。既然是妖怪,就得是现实中见不到的形象。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阅读这样生动有想象力的画面,能很好地开发孩子连接组合事物的思维能力。
8 呵护孩子探索事物的行为
很多时候家长刻意或者不经意的一些阻止行为都可能轻易毁掉孩子可贵的探索行为。如:看到孩子钻入草丛抓蚂蚱,家长立刻呵斥孩子草丛里脏,殊不知孩子就这样失去了近距离亲身观察蚂蚱的机会。我会收集一些透明小盒子,方便逸之把捡到的金龟子壳、干虫子带回来收藏。
9 睡前故事试着讲讲科幻
在逸之3岁时,我试着把《白垩纪往事》作为睡前故事讲给他听,不料小家伙听得格外入迷,还很乐意复述给小伙伴们。之后我又把《三体》大致讲了讲,他竟然也能听得入神。于是,我自己边听音频边简述了不少短科幻,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的头脑里也会构想丰富宏大的场景,画画创作题材明显喜欢以科幻和宇宙来想象。
10 珍惜那些有约束性的碎片创作时间
小孩子的精力旺盛,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的时间往往有限。日常有一些有着天然约束性的时间可以利用,如每天固定一小段时间泡脚,脚被约束了,手干点啥解闷呢?这个时候就可以画点东西,每天十多分钟的时间,能成为一块专注的绘画创作时间。
11 尝试在黑暗中作画
“胸有成竹”是郑板桥的画竹心得,恐怕很多绘画高手都少不了这一心得,做到脑子比笔头快是一个优秀绘画者的基本素养。我偶尔会在关灯后和小朋友玩“在黑暗中作画”的小游戏,先各自闭上眼睛在脑海里虚拟画画,然后互相描述自己的画里前后左右都画了什么。这样的练习不仅能锻炼想象力,还有助于形成“胸有成竹”的绘画习惯。
12 多玩能锻炼结构认知的玩具
要画好人体就必须了解骨骼和肌肉的结构,有些大师甚至会专门研修解剖学。对小孩子来说虽不用刻意学习,但可以通过一些有助于加强结构思维的玩具来潜移默化。如关节可调的小骷髅摆件,需要动手拼装的高达,以及一些机械风格的组装玩具。
13 做手工
别怕孩子浪费胶带,胶带是小朋友做手工能把握的最好材料。逸之在开眼上经常看国外手工达人用纸壳子制作的一些有趣的玩意,我就让他大胆使用双面胶带去制作一些立体的玩意,然后用画笔装饰这些东西。在这些创造的过程中,孩子不但得到了乐趣,还锻炼了动手能力、绘画能力和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他对立体化的理解。
14 订阅优秀期刊
开拓孩子见识是家长的共识,信息来源庞杂丰富,有点让人眼花缭乱。订阅适龄的优秀期刊就简单多了,期刊会分期到来,适合孩子尝鲜阅读,图文并茂的期刊不但长见识,也对绘画创作非常有益。如:适合小学生的《万物》《好奇号》。
15 看电影
每当和逸之看完故事情节丰满、视觉效果宏大的电影后,我都会花上一点时间,趁热打铁引导他画上一幅脑海中翻腾的画面。尽管有时状态也不一定很好,但这会是一种强化偶像效应的行为。久而久之,在向大师致敬学习的同时,孩子会把他们作为榜样。
下图分别是看完《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和《流浪地球》后的绘画。
16 别嫌孩子是个破烂王
我会和孩子一起拆解坏掉的电器或玩具,探索一下它们内部的结构。一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二来了解物件的内部结构,还可以把喜欢的小零件积攒下来,孩子自己动手攒成小宝贝玩。久而久之在小朋友的画中就会看到这些“破烂”的影子。
17 学习古生物进化图谱
《万物创世》这本厚厚的画集是小朋友翻看了很多遍的书,在远古生物大爆发时期,那些长着霸气甲壳和骨刺的巨型生物充分激发了小朋友的好奇心。从了解生物演化中,小朋友能构建一个生命形态的框架,这让他们在生物想象力方面有了依托的基础和突破的空间,而不局限于现代生物的具象画面。
18 选择专业的图书
选择顶级大师的绘本,摆放在顺手的位置随手翻一翻,小朋友会在潜移默化中揣摩学习到大师的技法。为了充分激发小朋友的想象力,尽量不要以画得好看和画得像为标准去选参考书,建议选择突出塑造异形角色和创想画面的画册。如安德鲁·琼斯的《无极黑概念设计》《铁之书:机械设定》《睡莲花下的奇书》以及Posuka Demizu和竹谷隆的各种插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