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美国华人文化认同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近年来,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总体趋势。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Innis)的“时空取向”论和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地球村”均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时空压缩给予了形象的描述,揭示了媒介科技给世界经济、政治及文化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全球化的表现不仅仅是资本大规模流动,更是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的大迁徙,随之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或文化阶层——移民。不可否认的是,在世界移民大潮中,华人(Chinese diasporas)是一支扩散性极强、历史悠久的群体:除了在亚、欧、美、澳等大洲地区生活着大批华人外,在偏远的非洲(如塞内加尔)、太平洋小岛等地区也能看到华人的身影。同所有移民群体一样,华人在迁徙、定居到一个新国家后必然要经历祖籍国文化与定居国文化的碰撞甚至对抗,从而不断影响其文化身份取向。如果基于地域文化以及大中国“儒家文化”在亚洲的辐射力,亚洲华人面临的文化身份构建要比其他地区的华人,比如美国华人,相对容易些。除了经历中西文化巨大差异与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外,社会结构的巨大差异及变化的国家关系则成为影响欧美华人文化认同的重要宏观因素。
带着相关美国华人文化身份认同现状的研究设想,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下文简称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新闻传播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笔者翻阅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深感美国华人文化认同研究在美国本土学者及华人学者当中开展得颇为深入,研究成果也很丰硕。美国本土学者运用移民历史学(Hing,1993;Chan, 2008;Yung et. al,2006)、文化批判(Susie Lan, 2002)、社会学(Rose Hum Lee, 1960;Franklin Ng, 1998;Russell, 1997;Chen, 2006)、人种志(Bulmer & Solomos, 2012;Louie, 2004;Sylvia Van Ziegert, 2006)、人口统计学(Hing,1993)等研究方法对影响美国华人文化认同的社区、家庭、语言、社会构成、求职择业(Tan, 2004)、学校教育、美国移民政策(Buku, 1999)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来研究美国华人文化认同取向。其中,不乏学者指出国家关系、外交策略对美国华人文化认同具有重大影响(Rose Hum Lee, 1960;Andrea Louie, 2004)。此外,也有学者就文化认同及国家间关系相互影响关系作过分析(Harshe, 2006)。国内学者关于美国华人文化认同的研究多从文学文本视角,如由胡勇(2003)撰写的著作《文化的乡愁:美国华人文学的文化认同》,通过对华裔作家的文学作品分析来揭示中西文化的融合、碰撞和冲突。再如,吴前进(2003)在其著作《国家关系中的华侨华人和华族》中有少量涉及后“冷战”时期,北美国家同中国关系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关系的研究,但作者并未具体分析国家关系变化对美国华人文化认同的影响。总之,国内外学者鲜有以国家关系这一宏观因素为背景来梳理分析美国华人的文化认同构建。就美籍华人学者而言,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一学术群体自20世纪4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了关注自身学术发展的研究取向(Sun, 2006)。
华人文化身份构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历史、移民人口结构、学校教育、定居时间等微观、中观因素外,美国少数民族政策、对华移民政策、国家关系则是影响华人文化认同的重要宏观因素。正如兹格特(Ziegert,2006)在对比研究美国华人文化认同与德籍华人文化认同时指出的那样,中美关系较中德关系更加复杂化,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国家关系对美国华人的文化认同影响重大。与此同时,相关文化的研究往往与政治、意识形态问题紧密相连。彼得森(Peterson,2008)认为,人们时常提到文化,但文化从来没有作为一个孤立的问题被研究分析,它与国家间政治关系、宗教、经济不无关系。马克思视文化为意识形态,文化日益成为有别于人类生产物质方式的真实状况领域。Ross Abbinnett (2003)指出,如果这样的话,文化领域内会建立一个服务于加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剥削及冲突的抽象的社会政治维度,这种意识形态的权力自然是基于文化与政治关系假设之上的 。因此,文化认同研究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往往相互附着 。在美国,华人一直被视为坚守中国传统文化而“不可同化”的少数民族(Weedon,2004)。因此,许多美国人认为,在美华人更“忠诚”于其祖籍国中国。从“冷战”前的意识形态对抗,到“冷战”后的对话与合作,中美之间这种复杂且微妙的国家关系一直对美国华人的文化认同产生重大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华人文化认同何时更加“中国化”(Chineseness)、何时更加“美国化”(Americanness)。国家关系演变的历史导致美国华人普遍存在着一种思想:他们会成为变幻莫测的国家关系的牺牲品 。因此,每每面临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美国华人都会对自己的社会、文化身份加以调整,以保证自身及群体的社会经济利益。基于过去半个多世纪国家关系与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化,中美在世界舞台上的“近疏”关系及从国家关系视角的相关研究甚少等背景,从国家关系宏观背景入手,梳理美国华人文化认同流变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结合跨文化传播专业背景,笔者构想以国家关系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报刊文本为视角研究美国华人文化认同取向,系统梳理美国华人文化认同的变迁。媒介形态之所以锁定为华人报刊,原因有三。首先,华人报刊不仅仅为华人提供重大新闻与有价值的信息,也是研究华人在定居国生存状况不可或缺的第一手素材。学者们认为,美国华人报刊为研究美国华人的思想、精神、文化现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文字材料。其次,移民报刊往往对移民群体在定居国的文化认同构建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移民报刊为移民有效地提供相关政策、就业、教育培训等重要生存信息,是帮助移民适应定居国文化,甚至加速其同化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移民报刊也是连接这一群体与其祖籍国传统文化的桥梁。美国华人报刊对华人的文化认同构建同样具有双重作用。正如兰姆(Lam,1980)所认为的那样,通过汉语文字,华人报刊为华人移民提供资讯,正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老一辈华人移民能与祖籍国保持联系,而新一代华裔则能够延续他们的根文化。移民报刊不仅表达了移民群体的价值遗产,而且很好地再现了他们认同意识的变化过程,促成移民群体的自豪感 。最后,美国华人具有良好的华文报刊阅读习惯,对华人报刊有很高的忠诚度。盖勒普调查显示,在当时中国城市生活中,甚至那些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也仅有约42%的成年人有经常阅读报刊的习惯。令人惊诧的是,在美国华人社区,比如在费城“唐人街”,高达90%的华人具有经常阅读报刊的习惯;在洛杉矶县内,有两倍于当地华人住户的日报或期刊在运转发行。显然,报刊媒介在华人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报刊,尤其是华人报刊,已成为研究华人物质和文化世界不可或缺的资料。正是基于以上三点原因,美国华人报刊被选作文本材料,以展开相关美国华人文化认同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与创新
报刊文本视域下的美国华人文化认同研究的意义与创新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从学术创新层面,本研究基于国家关系等宏观因素,将定居国主流社会群体的种族中心主义、对少数族裔刻板印象及偏见、主流群体对移民的社会网络支持、历史环境等非文化因素纳入对美国华人认同构建的影响因素之中,改变了该领域研究传统上多关注主体因素(如华人个体语言能力、文化融入能力)、中西文化差异因素(如价值观念、文化距离差异)等微观、中观影响因素的现状。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研究的学术空间应更加开放多元,并具有文化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历史学与传播学等跨学科性。影响移民群体文化认同的因素多元且复杂,可分为内部与外部因素,主观与客观因素,以及宏观、中观及微观因素。学者们对于美国华人群体文化认同的研究因素从教育体制、社会人口结构等中观层面到家庭、语言、居住环境等微观层面都有相当深度与广度的研究,而且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对于从国家关系、世界格局、国家移民政策等宏观因素对美国华人的身份、文化认同开展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从国家关系这一宏观因素层面对美国华人认同的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拓宽海外华人认同研究的学术空间。
在理论创新层面,本研究对象为20世纪40年代至2001年期间,在中美关系历史性转折时期,美国华人身份构建、文化认同取向所产生的变化。通过对华人报刊文本分析、比较及相关文献分析研究,揭示了合作对话或分歧对抗时期,美国华人的文化认同随之而产生的起伏变化,尤其分歧对抗时期美国华人的文化认同与其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之间相互纠结、割裂的种种表现。这些研究结果对当前一些欧美国家及民众仇视华裔、抹黑中国等国际社会问题的化解,对如何保护海外华人、凝聚团结海外华人的策略制订,尤其对相关美国华人政策的制订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在研究实践层面,基于报刊文本对美国华人文化认同构建变化的历史性梳理,为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研究提供了史料支持,也从媒介传播视角,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研究领域。华人报刊媒介是研究特定历史时期中美关系这一宏观因素对华人身份及文化认同影响关系的文本佐证。一方面,除了美国华人报刊传统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外,国家关系很大程度上构建了其报道内容。言外之意,中美政治关系会影响华人报刊的报道内容。另一方面,华人报刊对华人族群在美国社会的认同构建,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华人报刊一直发挥着帮助华人移民适应美国社会文化和建立华人同祖籍国传统文化联系的桥梁作用。从报刊角度来研究国家关系变化对华人文化认同的影响具有深远的学术探索意义。
在不同国家及文化日益频繁交往的全球化时代,中国倡导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发展与全球治理观,对于跨文化认同研究的意义在于:减少不同文化交流中的误读,并加强了解、促进友好。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对外文化传播力的战略背景下,海外华人无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本书对基于国家关系如何更好地制定海外华人相关政策,如何凝聚并团结海外华人群体、如何通过海外华人媒体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华族群体中的传递、认同、发扬、辐射,最终促进华人所处的主流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减少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具有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