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宋诗总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本书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查阅相关史志、书目及文集,基本摸清历代所编宋诗总集的名称、卷数、作者、存佚、内容、版本、著录等情况;通过对大量宋诗总集的叙录与考辨,分析、总结出宋诗总集的理论型态、价值意义与编纂语境等;通过描述宋诗总集编纂由形成、过渡、繁盛、转型到集成等五个阶段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进程,分析每一时段宋诗总集编纂的主要成就、特点以及宋诗总集得以形成的政治、文化、教育、科举、诗学等生态背景;通过考察重点宋诗总集,探讨宋诗总集的编纂与诗社、诗学流派的形成及诗学思潮发展的密切关系;通过系列个案研究,剖析重要宋诗总集的编纂缘起、编纂目的、编纂过程、基本内容、采用体例、诗学主张、文献局限、版刻情况、传播接受等,以比较不同总集彼此之间的异同得失等;编制“历代宋诗总集版本目录一览”,作为附录,为学界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之参考。

本书在研究思路上,主要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展开,做到全境描述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具体地说,即历时性的分期研究与理论型态、编纂价值与编纂语境的综合研究纵横观照,多角度、广视域的全境描述与经典宋诗总集的个案剖析有机结合。其中第一至三章为横向研究,第四至八章为纵向研究,第九至十七章为个案研究。这样安排既历时性与共时性结合,又点、线、面交融,使本成果具备了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与较为充实的研究内容,从而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视域广度与学术深度。基于以上考虑,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部分,宋诗总集理论型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诗歌总集的起源、发展及对宋诗总集编纂的影响,宋诗总集的类型与特点,宋诗总集的编纂体例与功用,宋诗总集编纂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通病等。

第二部分,宋诗总集价值研究:重点分析宋诗总集之选诗、序跋、凡例、评点、批注、传论及附录诗评等文学价值,推宗、辨体等文学批评价值及存诗、辑佚、考伪、校勘等文献价值。

第三部分,宋诗总集编纂语境研究:主要从宋诗总集编纂的政治、文化、科举、教育、文学等多角度、广视域切入,探讨宋诗总集得以形成的政治语境、教育语境及诗学语境等。

第四部分,宋诗总集编纂分期研究:主要就宋诗总集编纂的形成期(两宋)、过渡期(元明)、繁盛期(清代)、转型期(民国间)及集成期(新时期)等五个阶段进行现象描述与理论探讨,既依次分类叙录经见宋诗总集,又挖掘当时的政治、文化与诗学生态背景。

第五部分,宋诗总集个案研究:侧重对《诗家鼎脔》《濂洛风雅》《宋诗拾遗》《宋艺圃集》《宋诗钞》《宋诗纪事》《宋诗精华录》《宋诗选注》《宋诗三百首》及《全宋诗》等不同时段十部宋诗总集进行专题研究,主要考察每部宋诗总集的版本源流、编撰缘起、编选宗旨、编辑体例、学术成就、学术影响、疏漏讹误及编者的生平、著述与学术思想、诗学观念等问题;同时注重考察宋诗总集彼此之间的关联、异同。

附录“宋诗总集版本目录一览”的制定,查阅了《宋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四库全书总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千顷堂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大量目录著作,并参考了今人著述,所著录的宋至清代编纂的宋诗总集数量由原来已知的200余种增加到300余种。

本书努力发掘新材料,更新研究视角,改进研究方法。首先是文献学与文艺学并重。一般认为,文献研究法主要指研究者通过搜集相关原始文献,对第一手研究资料进行甄选、分析,从而形成对事实正确认识、准确判断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古老而又富有活力,历久弥新。本书写作力求严谨、扎实,引征规范、引文可靠;从第一手材料着手,论从史出,尽量避免蹈空之弊。通过文献梳理,努力在文艺学上进行升华,即根据总集的内容与特征,或考或评,或一般叙录,或重点剖析,多角度、广视域地探讨问题,将各时段的宋诗总集加以纵横比较,揭其特征、考其源流、析其异同,探讨编者的文学观与历代文艺思潮的关系。

其次,从传播学与接受史的视角动态地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宋诗总集,即改变过去仅注重文本研究的单一模式,将宋诗总集与编者、作者、读者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探讨彼此的因革与异同,阐释从作者、编者到读者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过程及著名诗人、诗歌的经典化过程,探讨其对当代编辑诗文总集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