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解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制定伦理守则的意义

一、伦理的概念

伦理,意思是人伦道德之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16)。伦理的“伦”即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即道理、规则。“伦理”就是人们处理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理和规则。

伦理包括普通伦理和应用伦理。普通伦理不是针对特定个体或群体的,是为所有个体提供道德指引的伦理;其重点在于对具有普遍性的伦理事件,从宏观抽象的角度提炼出规则和道理,“然后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案例”(斯佩里,2012)。

应用伦理则是将伦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案例或情境中的伦理,涉及特定的个体或团体。应用伦理包括“专业伦理、组织伦理、环境伦理,以及社会和政治伦理”。在应用伦理中,当“伦理起源涉及专业问题,就称为专业伦理”(斯佩里,2012)。

从哲学的角度看,伦理通常从理论上探讨什么是“正确的” (right)行为(Cottone,Tarvydas,2003),并为此提出相应的规则。这里的“正确的”也可以译为“正当的”。

心理学领域的伦理,按照上述观点,即属于专业伦理。Corey等人(1998)认为:伦理是个人或团体用以规范正当行为的道德准则。这一概念简洁易懂,偏重于伦理作为一种尺度或界限,用以确定什么是好的、正确的、适当的、适宜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

实际上,伦理的概念,既包含了道德准则和其规范作用,即伦理的界限是什么,如何界定;也包括了应用伦理原则的实施与行动,即怎样做是正确的、符合伦理的行为。

林家兴(2014)认为伦理的概念,同时涵盖了伦理意识、伦理敏感度、伦理思考、伦理抉择,以及伦理实践。因此他给出的伦理定义,偏重于伦理的实践和结果:专业伦理系指心理师在执行业务时,能够节制自己的专业特权和个人欲望,遵循伦理守则和执业标准,为个案提供最好的专业服务,以增进个案的福祉。

伦理定义的不同,反映了不同作者对伦理的侧重点的理解的差异。本书对伦理的定义更多考虑的是伦理作为衡量专业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作为适宜或不适宜行为的界限,以帮助专业人员更好地进行伦理决策,并最终做出适当的符合伦理的行动。因此,考虑以Corey等人(1998)的伦理概念作为伦理的定义。

二、伦理守则及其意义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服务于人的专业工作,强调咨询师/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和互动。因此,这一领域的专业伦理聚焦于专业人际角色及与他人互动的行为规范。

咨询师/治疗师作为人均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在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中,可能因此导致服务质量的差异。为保障专业工作质量,保障来访者的福祉,同时也为保护咨询师的权益,各个国家的专业组织会制定和发布相应的专业伦理守则。

伦理守则反映的是专业组织对专业行为的处理原则及其价值观。隶属于某个专业组织的成员,需要遵从伦理守则行事,“即使这些守则中的某些价值标准可能与他们个人生活中信奉的道德标准有冲突,他们依然应该服从伦理守则的规定”(维尔福,2010)。

中国心理学会于2018年发布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开宗明义,明确说明了制定这一守则的意义。

制定本《守则》旨在揭示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服务工作具有教育性、科学性与专业性,促使心理师、寻求专业服务者以及广大民众了解本领域专业伦理的核心理念和专业责任,以保证和提升专业服务的水准,保障寻求专业服务者和心理师的权益,提升民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本《守则》亦作为本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心理师的专业伦理规范以及本学会处理有关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伦理投诉的主要依据和工作基础。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提倡,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都要学习伦理守则,并且把学习伦理守则的规定写入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以下简称“注册标准”)。注册标准里面规定注册助理心理师、心理师、督导师每一个注册期在继续教育学习要求中专业伦理培训至少16学时(中国心理学会,2018b);而在申请助理心理师和心理师之前,申请者也需要有16学时的伦理学习;对于督导师,申请前3年的伦理培训则要求至少达到24学时。

之所以对伦理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是因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专业性的工作,必须规范专业人员的专业行为,排除那些打着“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旗号的非专业或伪专业行为的干扰,保障来访者权益,维护专业声誉。

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规范行为,例如宣传广告(夸大的广告宣传、自造的专业术语等)、服务收费(打包销售、霸王条款等)、专业关系(与来访者发展多重关系、性关系等)、知情同意与保密(无知情同意过程、未经许可透露来访者信息等)、干预过程(使用未经检验的干预方法、随意变换时间地点等),问题众多。究其原因,或因伦理法律意识淡薄,或因个人利益膨胀所致,更因许多专业人员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伦理培训所致。

专业人员只有通过学习伦理守则,提升伦理敏感度,才能更清楚地意识到专业工作中的伦理议题,更好地做出伦理决策,规范自己的行为。专业人员按照伦理守则行事:对外,有助于保障寻求专业服务者的福祉,维护专业信誉,获得公众信任;对内,有助于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服务品质,也有利于保护自身的权益。

我们常常把伦理守则比作交通规则,一位司机开车上路,需要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与驾驶技术同样重要的是要掌握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才能畅行八方;而不按交通规则开车,我行我素,则有更大的可能性会出各类交通事故,甚至车毁人亡。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这个比喻十分贴切。只有专业技能、不懂专业伦理或者不遵循专业伦理者,更易于造成违反伦理甚至法律的事端。严重违反伦理,可能导致职业生涯的结束,或者被法律制裁,这样的情形时有耳闻。在车祸现场,人们常常感悟:开车上路,交规先行的道理。从这种意义上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实践,也需要先用伦理守则武装头脑,因为伦理可以使专业人员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对于专业人员及专业工作具有指导、规范及保护作用。

本书基于中国心理学会于 2018年发布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以介绍伦理守则总则、各章的要点为主,对伦理守则进行解读,并辅以案例讨论及分析,希望能够对专业人员学习伦理守则提供信息和帮助。

三、与伦理守则及本书有关的名词概念

中国心理学会于 2018年发布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其后对伦理守则涉及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及其专业人员和服务对象附有专门的名词定义(中国心理学会,2018a)。

对于本书涉及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其定义分别为:

(1) 心理咨询(counseling):基于良好的咨询关系,经训练的临床与咨询专业人员运用咨询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消除或缓解求助者心理困扰,促进其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心理咨询侧重一般人群的发展性咨询。

(2)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基于良好的治疗关系,经训练的临床与咨询专业人员运用临床心理学有关理论和技术,矫治、消除或缓解患者心理障碍或问题,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心理治疗侧重心理疾患的治疗和心理评估。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到,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相似点在于二者均须基于良好的专业关系基础之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对来访人员或患者进行工作。在本书中有些论述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进行了区分,更多的论述则将二者统称为心理咨询,读者在阅读时须注意这一点。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在心理学中属于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专门领域。伦理守则对于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定义分别为:

(1) 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既提供相关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临床心理学注重个体和群体心理问题研究,并治疗严重心理障碍(包括人格障碍)。

(2) 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 psychology):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咨询心理学关注个体日常生活的一般性问题,以增进其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国外高校培养的临床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多在医疗相关领域从事心理治疗,而毕业于咨询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多从事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我国也有类似倾向,但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会考虑将其名称定为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方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伦理守则没有专门定义临床或咨询心理师,只定义了“心理师”。对于未来进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的人员,称谓具体为临床心理师还是咨询心理师,要依据其所接受的专业训练而定。心理师的定义如下:

心理师(clinical and counseling psychologist):系统学习过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知识、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督导,正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并在中国心理学会有效注册的督导师、心理师、助理心理师。心理师包括临床心理师(clinical psychologist)和咨询心理师(counseling psychologist),二者界定依赖于申请者学位培养方案中的名称。

本书在称谓的使用上,论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专业人员时,如涉及伦理守则及相关内容,会采用“心理师”的称谓;也常用心理咨询师或咨询师指代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这一点,请读者在阅读时知悉。

与此相同的是对寻求专业服务者的称谓。在伦理守则中,使用的是寻求专业服务者(professional service seeker),其定义为:来访者(client)、精神障碍患者(patient)或其他需要接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专业服务的求助者。在本书中,包括许多专业文献论及的个案、咨客、当事人等,均使用来访者指代所有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服务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