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立之初它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中华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于1912年5月改称北京大学校。
北京大学是在清末维新变法运动中创立的,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它曾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倡导民主科学思想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初阵地,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
北京大学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最早的教育和文化中心,在各个历史时期聚集了许多著名学者、科学家和教育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创造了一批又一批重要成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学术文化、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大学进入了新的历史纪元,党和国家对北大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殷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经过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大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改革开放新时期,北大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办学条件、队伍和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已经发展成为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以及新型技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中外优秀文化交流借鉴的桥梁、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知名大学。
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艰难曲折,既有繁荣辉煌的时期,也曾屡遭劫难和挫折。它在与反动势力和落后守旧势力不懈抗争中前进,在传承创新不断改革中发展,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
北京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编写《北京大学志》,全面系统真实地记载北大的发展历程,对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弘扬优良传统和学风,使北大继往开来,在新的世纪创造新的辉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同行。编写校志,也可为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教育史乃至革命史、中共党史提供重要的可靠的历史资料。
校志和其他志书一样,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北京大学历来对编写校志、校史很重视。早在1931年,北大就成立了“校志编纂处”,以刘复教授为主纂。1933年12月,编纂处编印了《国立北京大学史略》,其开篇中说:“我校创设,迄今三十五年。历史悠长,时有改进。中经丧乱,更变尤多。欲记其详,有待专志。”又说:“我校自清季创办以来,校况之良窳,校誉之升沉,学制之更移,精神之转变,人员之进退,多经岁月,知者将稀。求诸档文,亦虑损缺,非写专书,恐无以信今传后,因拟创编《国立北京大学志》。”该校志稿仅记述到1916年12月,约15万字。志稿中的附录,保存了一些档案原文抄件。
1986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党史校史研究室”,由时任党委书记王学珍兼研究室主任,王效挺任副主任。1987年9月,学校根据北京市委的要求,成立“北京大学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后改称“北京大学党史研究领导小组”)。小组由王学珍、项子明、郝斌、于洸、王效挺五人组成,由王学珍任组长。北京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受五人小组领导。研究室主任、副主任仍为王学珍、王效挺。1991年4月,北京大学决定将“北京大学党史研究领导小组”改为“北京大学党史校史研究领导小组”,组长王学珍,组员张学书、郝斌、任彦申、梁柱、于洸、王效挺、肖超然。1991年11月,北京大学还曾成立“北京大学校志编审委员会”,由校长吴树青任主任,王学珍、王效挺任副主任。从1986年起,以“北京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为依托,组织力量,搜集、整理党史、校史资料。1991年出版了《战斗在北大的共产党人》,记述了中共北大组织发展史和七十多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业绩。1992年出版了《战斗的历程》,汇集了中共北大组织有关文献资料。1997年12月编辑出版了《北京大学史料(1898-1949)》四卷本,八百余万字。1998年4月,出版了《北京大学纪事(1898-1997)》上下两册,九十余万字。这几本书的出版,为编写校志提供了部分基本资料。1998年以后,相关人员着手编写校志。2012年12月3日,北大又成立了以朱善璐书记和周其凤校长为主任的“北京大学党史校史工作委员会”,协调推进党史校史的重大编研项目,包括校志的编纂工作。
我们编写校志,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史实准确。编写人员以严谨的态度,认真细心地查阅档案、书刊,进行调查访问,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并对有关资料进行考证、研究,去伪存真,适当取舍。参与编写者,一部分是返聘的离退休干部和教师,分工撰写有关章节,一部分是有关单位指定的人员,撰写各自单位的志稿。初稿均由主编王学珍审阅、修改、统稿。2011年12月,我们曾将编成的第一、二、三章,印发学校有关领导和对校史熟悉的同志,征求修改意见。
本校志从1898年北大的创立记起,截至1997年12月北大百年校庆前夕,可谓“百年校志”。编写百年校志,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前后历时十余年之久。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北大档案馆、图书馆、校史馆和校部各单位、各院系、各研究所(中心)的支持和帮助,谨致诚挚谢意! 党史校史研究室的范芳蕴、校史馆的邸玉红,长期以来协助查找档案、打印资料,2012年以后,党办校办的余浚、胡少诚副主任和彭湘兰,联系有关单位,组织打印稿件,并协助进行部分志稿的校对,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学校几经变故和搬迁,一些档案文献遭到破坏和丢失,又由于编者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本志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