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印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忘不了的芭蕉扇

有人说度夏容易过冬难,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还搬出“路有冻死骨”的诗句,说冬天对穷人而言注定是难熬的季节。到了夏天,大家都是平等的,尤其是男人,还可以打赤膊。其实并非如此。上海的夏天很热,进入夏季后,气温升高,胃口下降,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晚上睡眠不好、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人的脾气也容易暴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苦夏。有人举证说,上海的冬天至今没有取暖费,而高温费却发放多年。为了防暑降温,厂里会发盐汽水,食堂供应清凉饮料,如绿豆汤等;有的会安排错峰错时上班;有的会安排中午休息一段时间……可见,在上海,夏天降温的措施比过冬取暖的措施更多。同样,食品商店也不甘落后,推出夏季食品,如百合绿豆汤、薄荷糕、茯苓糕等。至于各种瓜果更是最佳消暑食品。

现在,夏天家家门户紧闭,原来都在吹空调。有人说,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虽然有点儿夸张,却也有几分道理。

我们那个时候,不要说空调,连空调这个词都没有听说过。那个时候谁家有台电风扇,就和现在的人家拥有一辆凯迪拉克汽车一样稀罕。我们弄堂里有户人家,有一台华生牌电风扇,也不见他们家有人赤膊的,最起码都穿汗衫背心。

那时候,大部分人家降温的最好工具就是扇子了。扇子是统称,制作扇子的材质很多,有纸做的扇子:扇面形状为圆形或扇形,统称折扇。折扇携带方便,分男式和女式两种。男式折扇是读书人或白相人(花花公子,无业游民)用的。至于檀香扇,高贵典雅,扇起一股香风,闻之确实让人舒服,那是大家闺秀用的。还有团扇,有绢面的,以竹框绷住,形状特别多,“轻罗小扇扑流萤”用的就是这种扇子。此外,还有羽毛、竹子、麦杆以及藤编的扇子。相比之下最实用、最受欢迎、使用最广泛的要属芭蕉扇,芭蕉扇又称蒲扇,是棕树的产物。棕树的叶子就是一把天然的扇子。棕树叶虽然是天然的,不等于拿来就可以直接用,叶边经过加工,但依然会散开,影响使用寿命。聪明的上海人买来蒲扇以后要绗一下,所谓“绗”,就是用条状的布包住蒲扇的边,然后用针线缝上,绗过以后的蒲扇结实耐用。有人说蒲扇是“永动风扇”,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比电扇划算,不花电费。

随着电风扇和空调的普及,蒲扇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从2019年开始,蒲扇又火了一把,原来,上海舞剧团演出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道具就是蒲扇。李侠和兰芬受党委派,在敌伪“心脏”里坚持战斗了十二年,在上海解放前夜被敌人杀害。这部舞剧之所以火,除了剧情感人,剧中的蒲扇是大大出彩的。扮演兰芬的演员朱洁静回忆道:“剧中,在板凳上发呆、乘凉、遮阳、挑米、生火、煲汤、绣花、照镜子……所有的行为语言都靠一把蒲扇来完成。”演员通过蒲扇表达真实生活里的“烟火气”,同时传递了美感。

蒲扇与折扇不同,人们经常在折扇上写这样一句话:“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若要问我借,过了八月中。”生活中,蒲扇却不会外借。过了夏天,折扇就该收起来了,可是蒲扇不会。一个夏天下来,蒲扇的扇面破几个洞亦无大碍,稍微补一下,待到明年可以继续扇出呼呼的凉风。

在生活中,蒲扇除了扇风,还有很多用处。那时,上海的不少人家都用煤球炉,要吃饭了,还是温吞水(烧至半开未开的水),真正急煞人,于是蒲扇就派上用处了,对着炉口使劲扇,不用多少时间火就旺了起来。驱赶蚊子,蒲扇是最好的工具。其实,蒲扇是孩子最好的玩伴,放在胯下当马骑,放在桌上当炮用,双手托着当枪使。或者扮演娘娘出宫,两个小姑娘拿着两把扇子,交叉着支在娘娘后面,很有排场。记得那时候,我常给弟弟妹妹以及弄堂里的小伙伴讲铁扇公主的扇子,讲诸葛亮手里的鹅毛扇,讲借东风,讲六出祁山。有时,我故意摆谱,说太热了,于是小伙伴们用蒲扇使劲给我扇风。

一晃,几十年矣!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