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试探
“周先生,弟子明白了。”
朱棣又是点点头。
在周羽看来,这个赵四今天确实是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佬什么见解。
那么他也不再考验于赵四,直接开门见山。
“上次我说过,当今圣上做不成的税制的改革。”
“究其原因,是因为圣上离不开勋贵。”
“而税制改革,又是要砍掉勋贵身上的肉,勋贵甘愿如此做吗?”
“那些勋贵们,宁死也要保证自己的利益。”
“他们就算是牺牲生命,也不甘愿税制的改革。”
周羽直接说出来了真相。
而这一次,朱棣果然有有了自己不同的意见。
“周先生,不对吧”。
“如今京城纷纷传闻,圣上是要削弱那些勋贵的权力。”
“他要从勋贵的手中权力收回,同时,开始启用新人,把权力转移到那些人身上。”
朱棣回答说道。
“转移到谁身上?”
“当然是持持扶持一些新的政治新人,比如是浙东四先生。”
“比如是太师太傅之类的人。”
听到他的回答,周羽不禁觉得可笑。
这个国家,正是那些勋贵所打下的。
直接上来就抛弃那些勋贵,他们会答应吗?
“你觉得可能吗?”
“陛下,不是会削弱勋贵。”
“他看似打压了李善长等人,其实打压的只是,这几个勋贵的领袖人物。”
“而他接下来的要启用的人,依然还是从勋贵中寻找。”
周羽直接断定说道。
对于他这个过来人来说,完全就是一个常识。
不过即使是通过目前的大明朝局,也是可以看得出来这局面的。
“不对!”
“周先生,这一点您真的错的。”
“每一位开国皇帝在即位之后,不都得想办法摆脱勋贵的控制吗?”
“再说了,我也有一些朝廷官二代的小道消息的。”
“他们确实可以证明,陛下是网罗新的人才。”
朱棣又是反驳地说道。
因为周羽所说的,和他的宫中所听到的消息,实在是太多的。
而且他经常和太子呆在一起。
对于太子和陛下以后的操作,自然也是熟悉一些的。
“是吗?网罗新人才?”
“不还是得让李善长、刘伯温他们进行举荐吗?”
“让这些勋贵来举荐,出来的人物,不还是那些勋贵?”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是只有举荐勋贵,才能是一个让朝廷都满意的结果。”
周羽又说了几句。
他见赵四施还是听不明白。
就直接拿起一个骨头,在地上作画起来。
并写了几个人名。
“你可知道,陛下已经让刘伯温给他进行举荐人才了?”
“刘伯温举荐了几个没有履历的隐士,都不合陛下之心。”
“陛下,又问杨宪与胡惟庸如何,刘伯温不推荐,因为刘伯温为了明哲保身。”
“但是陛下,依然还是启用这两个人,你就等着吧,二人定会升迁!!”
周羽直接把二人的信息给交待了出来。
这让朱棣大吃一惊。
因为他之前专门听他大哥闹过一次。
那一次,他大哥从乾清宫回到东宫。
口中一直在抱怨着,父亲竟然想要启用杨宪、胡惟庸二人。
当时朱标是一百个不同意的。
认为此二人无论是谁,都担当不了丞相的大任。
可是当时他父皇,偏偏要如此。
这事,闹得东宫的那些兄弟们也都知道了。
不过,之后他父亲到底会启用不启用。
他们也不知道结果。
而现在,周羽竟然直接把这个结果给说了出来。
因此才会让朱棣心中大吃一惊。
周羽先生,果然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
二楼之上。
朱元璋和朱标在听到这一席话后,更是震惊地面面相觑了。
这件事,本来只是宫里秘闻。
即使是李善长这些大臣,应该都不知道此事。
而周羽竟然都已经知道了?
之前朱元璋,确实是让刘伯温来举荐一些人才。
此举,让人推荐人才只是目的之一。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目的。
是想试探一下刘伯温的心思。
看看是不是他也会继续推荐一些勋贵人员。
如此的话,那就只能证明,刘伯温表现看似归隐,依然还是对权力有渴望的。
结果,刘伯温所推举的人才,倒是让朱元璋相当意外。
所推举的人,都是一些无权无势之人。
这些人,或许有一些是有大才的。
但是既无权,又无势,如何可以镇住那些开国的勋贵?
此举确实是可以看得出来,刘伯温是有真心地想要归隐的。
他对于权力,已经没有什么野心。
现在更是希望无官一身轻了。
可以你想要归隐,也不能如此不负责地推荐啊。
后来,朱元璋直接让刘伯温从自己选择的人中挑选。
他给了杨宪、胡惟庸等人的名单。
让刘伯温一一地进行选择。
可是更加让朱元璋生气的是。
刘伯温竟然一个人都不推荐。
说杨宪虽然有能力,但是为人斤斤计较。
都说要宰相肚里能撑船,杨宪这些性格的人。
一旦做了宰相,那肯定会大肆地打击报复自己的敌对势力,肯定是不能让杨宪当丞相的。
而且杨宪和刘伯温,还算是同乡,二人都是被当是浙东的势力。
所以刘伯温更加不能推荐于他了。
至于胡惟庸,此人虽然看似大气。
有丞相之志,更有丞相之能。
但是实在内心有许多奸诈。
所以刘伯温也没有推荐这个人。
这就让朱元璋生气了。
刘伯温所推荐的人,没有能力。
而朱元璋推荐的人,没有德行。
讨论了半天,二人都找不出来一个合适的人选。
最后朱元璋还是让刘伯温退下了。
他自己思来想去。
还是决定要用杨宪与胡惟庸。
而且这两个人,他都要用。
所以才会找来了太子商量此事。
当时朱标肯定也是不同意的。
因此才和朱元璋爆发了争执。
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定论。
但是在朱元璋心中,其实是已经打想好了结论的。
依然是要启用。
朱标听到这些,震惊于周羽竟然知道如此之多宫中之事。
而更加让朱元璋震惊的是。
自己心中的想法,竟然已经完全被周羽给看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