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认知症的距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了解认知障碍症,也是了解未来的自己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了解并熟悉认知障碍症患者交流时的特征,并运用这些特征建立起相互理解的沟通渠道呢?要怎么样与认知障碍症患者心意相通,共享酸甜苦辣,让他们拥有平静又美好的生活呢?

本书将与读者一起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须知了解认知障碍症,也是了解未来的自己。

根据厚生劳动省的调查统计,2012年日本患认知障碍症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462万人。到2025年,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婴儿潮一代都将达到75岁以上,到那时预计将有700万患认知障碍症的老年人。也就是说,平均5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患者。

而根据计算,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55%都患有认知障碍症。

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认知障碍症患者,也都有可能在将来承担起照顾认知障碍症患者的责任。

综上,本书将在第一章里介绍基于最新研究成果开发的“日常对话式认知功能评测”(Conversational Assessment of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CANDy),分析认知障碍症患者在对话中显现出的各种特征。

CANDy原本是为了筛查认知障碍症患者而开发的一种测试,“对话的特征”则是其评判结果的一个指标。所以通过CANDy就能同时得知被测试人患认知障碍症的轻重以及与其对话的特征。

同时,这一章将会讲解使用CANDy时,测试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话方式,并分析被测试人的话语背后隐藏的心理。

接下来在第二章里将会介绍认知障碍症患者交流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认知能力低下。社会认知能力的低下往往不易被他人察觉。在此阐述的社会认知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人能通过对方的表情、话语和动作等因素推测对方的意图,并做出相应的恰当举动的能力。

第三章中将基于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人类记忆力和注意力的构成方式、认知障碍症引发的代表性病症、轻度认知障碍以及如何预防认知障碍症。

在此基础上,第四章将讲述认知障碍症患者不得不面对的苦恼和问题。逐渐失去自我究竟是怎样一种感受?再也无法正常生活又是何种感觉?仿佛只有自己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一章将基于具体的案例,为读者展现认知障碍症患者的种种痛苦。

最后在第五章中,我们将探究如何尽可能地减少患者面临的痛苦和生活上的种种不便,以及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在认知障碍症患者中有这样一句话——“记忆虽失,我心不改。”那么所谓的“心”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本书也将通过具体的实例尽可能地展现何为“心”。我们相信通过了解患者的内心、尊重患者的内心世界,能减轻患者在生活上的不便和内心的孤独感,而这两者正是认知障碍症的本质问题。减轻这两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意味着给予患者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不论是否患上认知障碍症,每个人都理应拥有幸福的老年生活。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就是要迎来一个圆满结局。而这,就是我做研究的最终目标。如果这本书能为你,或是为你身边亲近的人们实现人生的圆满结局有一些帮助,或是提供一些新的灵感,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

最后在此提前声明,本书中提到的事例均由真实事件改编。但为保护个人隐私,部分事例修改了具体信息,并有部分事例是由多个事件合并改写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