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成长:这样培养孩子的自律最有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提示孩子严重后果的“威胁”,作用不大

“还吃零食,你的牙是不想要了吗?”“再不写作业,今晚是准备挑灯夜战吗?”“也不知道交朋友,将来你想找个聊天的人都没有!”对待不听话的孩子,父母总喜欢威胁孩子,他的行为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但孩子听了,往往不为所动。畅销书《虎妈战歌》的作者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就讲过一件威胁孩子失败的经历。蔡美儿要求小女儿练琴,小女儿拒绝了。于是蔡美儿威胁孩子:“如果你不练琴,我就把你赶出屋子。”当时小女儿脾气上来了,直接自己走出去了。外面的天气很冷,女儿穿得很少。蔡美儿不能真的让孩子受冻,就只能自己找个台阶下,她对女儿说:“我觉得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回来吧。”

大量的心理学和神经学的研究表明,人类非常抵触威胁。即使父母告诉孩子的严重后果合情合理,但只要这种说话方式让孩子感到威胁,他们就会选择逃避、拒绝接受。比如,父母对孩子说:“你再玩游戏,就考不上大学了。”这时孩子为了逃避这一严重后果,很可能就会反驳父母:“小乐每天回家不写作业就打游戏,他一直都考第一名。”就这样,孩子亲自把“威胁”排除,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且,父母所说的严重后果对孩子来说太遥远了,孩子往往没有紧迫感,直接就把“威胁”忽略不计了。

父母的“威胁”除了不能让孩子改变自己,还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马丁泰彻博士发现,语言威胁会改变人的大脑结构,言语威胁很容易影响大脑的胼胝体,它主要是负责在两个大脑间传递感觉和认知信息。胼胝体受伤影响到管理情绪的海马体和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前额叶,从而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另外,如果父母频繁说出让孩子感到威胁的话,还会让孩子变得懦弱、自卑,这样的性格一旦形成,很难再改变的。

与其威胁孩子,不如给孩子一些信任,一点时间,静待花开。在无条件的信任和爱中,孩子内在的动力终有一天会觉醒,并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教育学专家黑幼龙的二儿子立国,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总是全班的倒数几名。当立国上高中以后,还是每天疯玩。妈妈有些担心,就问他:“你还这么玩,不考大学了吗?”她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告诉立国,他再不努力学习,就很难考上大学了。没想到立国来了一句:“妈,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们学校收垃圾的那个垃圾车司机的工资,是我们学校老师工资的两倍多。”妈妈看了看高高大大的儿子,摸摸他手臂上的肌肉,温和地说:“嗯,如果你去考垃圾车司机,应该能考上。”这时候,她明白,按世俗价值的评判标准去威胁孩子是没有用的。

最让父母头痛的还不是立国的成绩不好,而是他经常调皮捣蛋,到处惹事。一次,妈妈发现割草机打不着火,她打开油箱一看,里面全是乳白色的东西。正在她纳闷的时候,立国若无其事地走过来说:“妈,我在做实验,想看看牛奶能不能代替汽油。”

最严重的一次,立国去超市购物,偷偷拿了一副手套没结账,结果被保安抓了个现行。妈妈和超市交涉了很久,才把他领回家。回家后,妈妈和他谈话,他装作无辜地说:“我同学说在超市拿点小东西,是不会被捉住的。我觉得很有趣,就想试一下……”

即便如此,爸爸黑幼龙也没有因此指责他,贬低他,更没有认为他是个坏孩子。而是给商家道歉后,告诉立国,错了就要改正。爸爸罚他修剪家里的草坪,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惩罚措施。

后来,立国从差生逆袭,考上了加州大学的医学博士,成了华盛顿大学的副院长,连黑幼龙都觉得是个奇迹。回顾立国的成长,黑幼龙用自己提出的慢养教育解释道:“也许孩子现在的功课很差,甚至交了一些坏朋友,但他将来仍然有可能成为很杰出的人。不要提前给孩子的人生下结论,孩子的教育需要慢慢来。”

在一次访谈中,黑幼龙明确解释了慢养,他说:“我说的慢不是时间上的慢,而是心情上的慢。就好比:小孩偷拿了东西,不要急着批判说孩子罪大恶极。一次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不要反应太急躁,因为这些事都会过去。”

正是这种爱和信任的力量,给了孩子无穷的动力。立国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虽然小时候我做了那么多坏事,但你们一直爱我,对我有信心,相信我是一个善良、有才华,充满潜力的人。你们的耐心和包容和从未放弃的态度,使得我没有放弃自己。”

父母想要改善孩子的行为,无需用“威胁”的方式,父母可以试一试下面的方法。

用好消息代替坏消息

既然人类的大脑不喜欢威胁,那父母可以把威胁变成好消息,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比如,父母想要孩子按时睡觉,不用和孩子说“睡眠少长不高”这类话,只需要告诉孩子“如果你这周按时睡觉,我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零食”。父母可以用短期能够实现的愿望来激励孩子,让他们改善自己的行为。

了解并肯定孩子的做事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任何人做事都有动机,不是为了得到乐趣,就是为了避免痛苦。孩子们也是这样,父母要找到孩子做一件事的正面动机,去承认和肯定它,以便取得孩子的信任。但是家长需要注意,你肯定孩子做事的动机,不等于接纳他的行为。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良好关系,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更有效地帮孩子做出改变。

看见孩子的努力

父母总是更看重结果,比如孩子考得差,家长就生气批评,而不会关注孩子学习中付出的努力。每个孩子都不会主动愿意躺平,他们多半是被父母打击多了,或一直被忽视,才想通过放弃取得父母的关注。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努力,肯定他们的努力,让他们拥有努力的动力。

威胁和恐吓从来不是教育孩子的方式。父母只要对孩子有足够的爱和耐心,孩子就会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