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你:用情感引导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要擅自剥夺孩子应得的母爱父爱

一对夫妻在事业上非常有成就,结婚生子后,两个人一起到国外去攻读博士学位,临行前他们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三年之后,他们学成归来,把孩子接回了自己家。孩子刚接回来的时候还挺乖的,可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开始跟爸爸妈妈较劲,不服管教。爸爸妈妈也发现孩子身上有许多爷爷奶奶惯出来的坏毛病,于是他们千方百计想把孩子的这些坏毛病纠正过来。结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战争不断,大人烦恼、孩子生气,一家人整天都处在不愉快的氛围中。

这个家庭出现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孩子没有在父母的身边长大。孩子刚接回来时乖巧的样子是因为他跟父母还不熟悉,之后开始跟父母“叫板”,并提出很多无理要求,这是孩子开始在心理上依恋父母的表现。孩子从小远离父母,没有体会过和父母的绝对依赖关系以及在爸爸妈妈怀里的安全感,所以孩子需要补偿。

这个补偿的过程同时也是孩子退化的过程,他会突然变得不如从前,甚至越来越爱犯错误。其实,他只是在试探父母是不是真的爱他,是不是会无条件地接受他。经过顶撞和冲突,亲子关系大多会变得更加亲密。如果孩子接回来之后一直都很乖巧,从来不知反抗或顶撞,这才是最可怕的现象。因为这样的孩子很难对父母敞开心扉,他对待父母可能会一直客客气气的,就像对待陌生人一样,那时候父母要想介入孩子的世界,就更加困难了。

在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时刻,他会和日夜照料他的父母建立起强烈的感情,这种强烈的情感是维系亲情的纽带。而早年没有得到父母照顾的孩子并没有建立起这种感情纽带,和父母的心理距离很远,再加上生活习惯有差别,亲子之间极有可能互相看不习惯。由于没有感情,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也不会手下留情,孩子对父母的教育也不情愿接受。时间长了,亲子之间没有形成感情依恋,反而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对抗,冷漠的种子也就埋下了。

与父母长期分离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严重者会导致儿童性格上的缺陷。因此,父母要尽量在孩子身边,使他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有一对夫妇离婚,5岁的儿子由父亲抚养。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开始不吃东西,也不说话,经常哭闹,后来到医院经过精神科医生的诊断后发现孩子已经患上了儿童抑郁症。在医生的建议下,孩子的妈妈把孩子接到身边,经过妈妈精心的照顾,尤其是感情上的抚慰和交流,孩子终于又开口说话了,也恢复了儿童应有的天真烂漫。

这是一个典型的由于母爱被剥夺而罹患儿童抑郁症的病例。因为孩子被强制剥夺了得到妈妈关爱和呵护的权利,所以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母爱被剥夺除了可能引发儿童抑郁症之外,长大成人之后也很容易因受到刺激而罹患各种心理疾病,或者形成过于内向、胆小的性格特征。

因此,父母一定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孩子在一起,与孩子进行感情的交流,培养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有些父母因为工作的关系,一旦孩子不吃奶了,就送到外地交由他人抚养,等到上学时再把孩子接回来。其实,这种做法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因为一旦错过了与孩子发展亲密关系的“关键期”,父母与孩子就很难再建立亲密的关系了。感情的疏离,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无可挽回的伤害。

孩子在出生的头几个月和他的母亲发生了广泛而持久的联系,这相当于经历了一个敏感的社会化阶段。这种联系的目的不仅仅是从母亲那里获得物质报偿,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稳定的依恋关系。只有早期建立了这种牢固的依恋,成年后他们才有和其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可能。

孩子有了被爱的经历,他长大后才会爱别人,爱社会,才能友好地与他人相处。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做父母的敏感性,及时地应答孩子的需求。

(2)多和孩子做亲密的身体接触,婴儿抚触操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按照孩子的需求调整自己的行为,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不能心情好时就和孩子玩,心情不好时就拿孩子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