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育检”赋能基层检察院建设“向上生长”
四川省大竹县人民检察院 邓 乔 陈静娴
去年以来,大竹县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按照省、市检察院决策部署,秉承“以竹育检”思路,强化新时代法律监督,推动基层检察院建设向上蓬勃发展。
一、常“修枝”,做实思想政治建设“育魂”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这个根本。该院以竹文化为主基调,打造以“院史陈列室”和“党建文化走廊”为载体的“竹之七品”思政教育阵地,增强干警价值认同感。将党组织建在办案团队上,“党小组+办案团队”模式激发检察工作新动能,每季度评选“竹检之星”,让“忠诚、激情、实干、清廉”的竹检精神稳固干警检察自信。
二是用好红色文化这个资源。在立足大竹县传统文化资源基础上,利用达州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红色文化、巴文化、廉政文化和竹检文化”,经常性地对干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情怀,永葆革命精神。
三是把牢思想动态这个关键。建立思想动态分析机制,确定“一人一档一卡”,准确把握干警思想动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贯通学习“四史”和检察史,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干警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该院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被授予“四川省检察文化示范院”称号,刑检党支部和机关党委也先后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勤“施肥”,做优检察业务建设“育能”
一是内修促学。为补足部分干警“业务能力不足、专业本领恐慌”短板,该院根据干警的特征和优势,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利用“精准滴灌”模式,提高业务培训精准度。1名干警获得“四川政法先锋”荣誉称号,2名干警分别被评为全省检察业务标兵、检察业务能手。聚焦履职能力建设,坚持在实践中学习,顺应上级要求主动探索公益诉讼增长点,同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协会签《关于建立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推动检察公益诉讼与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多赢共赢。
二是外修提质。搭建“育英计划”、“跟班先进找差距”和检察长跟庭评议等成长平台,邀请高校专家教授、上级院业务能手召开专题讲座6场次,开展检察长走上讲台授课、院领导走进支部上课11场次,利用线上课堂、互动评学、主题发言等模式让干警多途径“充电蓄能”,推动干警转换理念能动履职,先后探索制订《大竹县人民检察院刑事犯罪案件社会危险性审查判断工作指引》《大竹县人民检察院常见轻微刑事案件酌定不起诉工作指引》《大竹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工作指引》等制度,“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能动履职强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同县教科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等10家相关单位会签《关于大竹县贯彻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不断强化检察监督效能,着力提升强制报告制度刚性约束力。
三是实战固效。充分发挥“老、中、青”人才梯队作用,建立起“传帮带”能力储备“蓄水池”,在实践中淬炼精兵。让中青年干警都参与到中央、省挂牌督办的“5·15”“9·21”“12·8”涉黑案办理中,不仅提升业务能力,也得到群众认可,1名干警被记二等功,6名干警被记三等功。
三、多“培土”,做强人才队伍建设“育行”
一是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加足干警“廉动力”。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充分运用案例剖析、谈话提醒等措施抓早抓小,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弘扬政法英模精神,院内评选出2个先进集体和6名先进个人,作先进事迹报告8场次,充分开展发挥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坚持放权与监督并重,确保队伍作风硬。强化案件质量评查,对2018年以来办理485件9类案件开展自查,对问题案件按相关规定作出处理并立行立改。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填报个人自查事项共140余条,严防检察干警被围猎。对干警进行任前廉政谈话、节前廉洁提醒等34次,对干警的监督延伸到8小时以外,做到零死角、零盲点、零容忍。对办案情况的监督延伸到社会各层面,制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监督实施办法》《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等7项制度,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纪律约束细化到办案各环节。
三是坚持精准关爱帮护,增强干警归属感。构建“‘一次家访’入户,‘一封家书’寄远”关爱模式,检察长和院领导先后走访干警38人次,寄出“家书”16封,均收到干警家属回馈。通过畅通联络渠道,充分了解和及时掌握干警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增强干警的归属感、获得感,进一步地激发了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