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强调:“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正式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解析: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要紧密结合“中国化”三个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它的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事业。
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非常关注中国,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800多处直接提到中国,《资本论》及其手稿有90多处论及中国问题。马克思关注中国的时候,正是清王朝衰相尽显、危机四伏之时。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时,古老的中国正笼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漫天阴云之中,中华民族陷入屈辱悲惨的命运。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思想巨人热切地关注中国的前途命运,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展,大工业逐步“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在这种历史趋势下,“中国现在也正在走向革命”。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顺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由此,马克思找到了近代中国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也看到了古老中国走出愚昧、开眼睹世、凤凰涅槃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甚至为他们心中的新中国取了靓丽的名字——“中华共和国”。
(资料来源:朱有华《马克思的中国预言》,《群众》2018年第10期)
要点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相关链接:
红星何以照耀中国
要点三: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为了使我们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
用好本教材、学好本课程,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掌握基本理论;二是培养理论思维;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解析:学习任何知识都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然后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使学习更有效率、更有意义,起到该起的作用,达到想要的效果。
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中国生根发芽?
马克思主义源于西方,但却在中国生根发芽。近代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各种社会思潮在中国大地上传播,为什么中国人民最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呢?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诸多契合,而且是近代中国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现实需要,同时也离不开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不遗余力地传播。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风雨飘摇,为了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当时,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在中国大地上竞相传播,如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科学主义、实用主义等。那么,在这众多的“主义”当中,中国为什么偏偏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一种来自欧洲的思想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不断成长壮大呢?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
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中国的传统价值是一种社群主义的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都在社群中存在,注重伦理关系,而非西方个体至上。例如《论语•颜渊》中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意为处于什么样的身份,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使我们的社会等级分明、秩序和谐,这体现了我们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为公”“以和化天下”的人文境界与精神传统,如《礼记•礼运•大同篇》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还有我们经常说的相濡以沫、唇亡齿寒,都形象生动地指明了“天下人”相互依存、共生共存的生死相依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就是人类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大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就是通过历史性的革命性实践,消除人的异化,达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的共产主义。而且,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他们自己。这与我们的文化具有相同的价值,所以更容易为我们所接受。
两者具有相同的思维逻辑。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辩证逻辑,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很显然是一种辩证逻辑,不是西方哲学传统意义上的非此即彼的形式逻辑。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实践理性,强调知行合一、经世致用,而实践性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旧哲学的最基本特征。实践观点是在批判西方传统哲学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针对旧哲学忽视实践这一严重缺陷,将实践引入其思想理论中,从而实现了哲学的革命,超越了西方理论哲学的思辨传统。马克思曾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点与中国传统逻辑思维方式殊途同归。
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国的现实需要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救国尝试无一例外地走向失败。自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没有能真正解决当时中国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亟需一个先进的阶级运用科学的理论,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经历了前面几次失败之后,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了新文化运动这一节点。此时,中国人所关注的已不仅是器物或制度层面,而将关注点进一步推进至深层次的文化层面,企图寻找彻底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方法。“科学”和“民主”是新文化运动举起的两面大旗,在运动过程中,长期占据中国人民思想主体地位的封建儒家思想开始动摇,这为其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列宁在圣彼得堡带领布尔什维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一消息传入中国后引起思想界极大的震动。十月革命的胜利史无前例地将一种主张由理论变为了现实。人们也注意到,俄国作为中国的邻国,其国情与中国也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因此,很多中国人转而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抱有浓烈的兴趣,并在进一步学习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而使中国走上了一条马克思主义指明的新道路。
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思想禁锢,使全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也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扫除了一些障碍。马克思主义在各种学说竞起争鸣的形势下,逐渐以它彻底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人们所信服和接受。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自然离不开一批革命先驱者不遗余力地宣传推介。
李大钊是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介绍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并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陈独秀也先后发表了《劳动者的觉悟》《谈政治》《社会主义批评——在广州公立法政学校演讲》等文章,极大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批驳了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因为得到先驱者的大力宣传,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人也越来越多。随后,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是李大钊把对于马克思派学说研究有兴味的和愿意研究马氏学说的人联合起来的最初尝试。之后陈独秀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经过这些早期先贤的努力,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开始在古老中国的大地上萌芽,终于绽放出了灿烂之花。
(资料来源:《广西日报》2021年8月17日)
案例解析:本案例从三个方面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对中国的革命产生巨大影响。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契合,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二是近代中国有志之士已经尝试了多种途径来挽救中国,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历史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中国,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需要;三是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看懂了马克思主义,并对其进行了大力传播,使当时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接触并认识了马克思主义,而且看到了马克思主义拯救中国的可能,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力举措。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近代以来,深陷民族灾难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在20世纪初期与各种思潮相激荡,日益彰显其真理的力量,最终被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科学理论的巨大威力。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践证明,能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只有( )。
A.改良主义 B.自由主义 C.实用主义 D.马克思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正式提出。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长征的胜利结束
C.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
D.遵义会议的召开
4.(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A.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民主主义革命
5.邓小平理论鲜明地回答了( )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 )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B.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C.为中国共产党谋权力 D.为新中国谋国际地位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 )。
A. 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C.共产国际的规定 D.中国革命的必然结果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 )。
A.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B.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D.更为稳固的群众基础
4.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 )。
A.形成过程 B.主要内容 C.精神实质 D.历史地位
E.指导意义
5.用好本教材、学好本课程,我们要( )。
A.掌握基本理论 B.培养理论思维
C.培养创新思维 D.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什么?
2.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四、论述题
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