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江湖(全3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总序

武林的历史是从有了武功以后开始的。

武功的历史是从有了内力以后开始的。

在内力被发现以前,由常规肌肉伸缩牵动肢体骨骼所产生的力量从来就没有能够让人挣脱地面的吸引超过五到六尺。出拳击打产生的威力也仅仅是上述力量叠加上出拳的速度而已。

谁最早发现了内力这一命题已经淹没在久远的历史中,难以稽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关于能纵跳十几尺高墙、掌裂千斤巨石的江湖侠士的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已经在不自觉中使用了内力。

如今武林历史学家们基本上认同,第一位系统地提出了内力的概念和修习方法的是少林的创派祖师达摩。由于达摩不是中原人,曾经有部分狭隘的武学史家因此否认他的先驱者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少林寺一些重要手稿特别是《易筋经》和《洗髓经》第一卷原稿的发现,达摩的地位已经无可撼动。多少让人欣慰的是,考古证据清楚地表明,达摩是到达中原以后,才在武学研究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中原也从那个时候开始,产生了真正的武学。那是武林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从“一苇渡江”到“只履西归”的十几年里,达摩发现了内力的许多重要的性质和运用的技巧,但是他并没有能够解释内力的本质和来源。武林为此等待了大约五百年。北宋神宗年间的状元,曾官居礼部尚书的武学家黄裳第一个提出了内力源于“自然力”的概念。

自春秋时代伊始,墨、名、杂、术等各家学派就开始尝试思考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他们都认为存在一种终极的“力”,来驱动日月运行、寒暑交替、风雨雷电等世间现象。

到了战国末期,齐国的邹衍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阴”和“阳”这两种天地间的神秘存在。阴与阳可以分别对应昼夜寒暑、星象位置、山麓南北、江河两岸……阴与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而阴与阳最大的性质,就是有恢复平衡的天然趋向,这种趋向便是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动力。邹衍把这种原动力称为“自然力”。比如山南山北的冷暖导致阴阳失衡,为了弥补阴阳的势差,恢复平衡,自然力就会自发流动,于是就形成了风。

邹衍创立了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学派,开启了源远流长的阴阳学说。

到了秦汉时代,医学家们发现阴与阳同样也存在于人体内。正如自然界阴阳的失衡形成了风雨雷电,人体阴阳的失衡则会导致疾病。因此治病的原理,就是让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而黄裳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把分布于自然界、人体、武学等不同领域的零散的阴阳现象全部联系在了一起。

他提出,如果使用特定方法在人体内特定的区域造成阴阳的不平衡,并不会导致疾病,阴阳恢复平衡的天然趋势反而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内力。这种特定的方法就是内功。

黄裳进而指出,内功的原理就是在人体局部,主要是丹田,造成极大的阴阳势差,从而导致自然力在筋脉里急速流动,这时候自然力就表现为了内力,一旦通过手掌、手背、手指、足心等部位的穴道激发出去,便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

黄裳的理论一下子把武学从玄妙晦涩的神秘主义中拯救了出来,和阴阳学说、经络理论、甚至天地万物运行的原理全都统一了起来。他将他的重要发现记载在《九阴真经》的上卷里。《九阴真经》是武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

黄裳之后中原武林陆续诞生了数位震烁古今的大师,发现了更多驾驭自然力的路径,以及修炼内力的诀窍,同时也创造了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使用内力的方法,即武功招式。王重阳、周伯通、黄药师、杨过都是武林史上不朽的名字。他们共同缔造了武林第二个黄金时代。

而他们当中的集大成者,无疑是武当派的创始人、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武学家的张三丰。张三丰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发现了更多更好的内力修习方法,创造了许多犀利精妙的武功招式,最重要的是他用超人的洞察力和算学天赋建立了整个武学理论的严谨体系。

元至正九年,张三丰发表了他划时代的巨著《武学的算学原理》。他在书中提出了阴阳驱动力与距离的平方反比关系,也就是著名的“三丰阴阳定律”,以及内力与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正比关系,即“三丰第二定律”。张三丰通过把这两条定律结合起来,终于精确地量化了阴阳差与内力以及内力所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关系。

如今在中原大地任何一所武术学校的启蒙课里都会教授张三丰定律。他的公式简洁而又深刻,包含和解释了几乎所有的内力和武功现象,成为所有武术习练和创新的指导源头。

张三丰把武学的朝阳变成了中天之日,在他之后两百年里武学的发展远超过他之前的上千年。整个江湖在惊讶后赞叹,在赞叹后折服。明嘉靖二十六年,在武当山举行了意义深远的纪念张三丰诞辰三百周年暨首届江湖武学研讨大会(史称“武当会议”)。会议通过了由令狐冲、任盈盈夫妇倡导的“武学共享”原则,成为各大门派逐渐摒弃门户之见,进行广泛武学交流的开始。

当时主持会议的武当掌门冲虚道长在致开幕词时乐观地指出,武学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定理已经都被张三丰发现,武学界剩下的工作无非就是在张三丰的理论框架下发展新的武功招式和提高内功修炼的效率而已。与会的少林掌门方证大师在总结陈词上表示了赞同,但是他同时也提到,尚有三个重要的武学现象目前无法被纳入张三丰理论框架中,那就是降龙掌法、凌波微步和六脉神剑。大师在发言结尾半开玩笑地说,他希望这三个问题最好不要马上被解决,这样武学界还留有一点悬念和研究动力。

大师的发言引来会心的笑声,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方证大师竟然一语成谶。直到今天,那三个武学现象依然像万里晴空中飘浮的三朵乌云,困扰着武学界最聪慧的头脑。

然而武学曲折的发展历史一再验证,我们有能力运用我们理性的思维去探求武学背后深刻的奥义,而先辈未竟的事业终将由后人来完成。如今在中原大地的武学高等学府中我们已经可以嗅到年轻的不安和悸动。新的创造力已经在积蓄生成,迫近了东方的地平线。

——摘自《武林史·序》

黄毓教授 燕子坞武术学院武林历史研究所所长

太湖一夜秋风冷,素月青霜照碧痕。

才移黄花入暖阁,却闻孤燕落飘零。

环檐辗转伤难断,寒翅低飞寻又还。

谁家扁舟载远客,何处庭院锁星寒。

神衰气竭力渐少,意犹难舍自辛劳。

相守相望不忍弃,誓携旧知返故巢。

阴雨濛濛梨花渡,暗夜遥遥复燕路。

应使离魂惊梦醒,疏影双绝燕子坞。

——燕子坞诗【北宋·慕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