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哈拉维赛博格科技的发展趋势
近一个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国,对哈拉维技术思维的研究,是在西方生命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也就是说,对哈拉维技术思想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借助这场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介绍、评价、应用活动,探索西方科技发展的基本精神和各种复杂的问题,进一步探索与人类命运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重大人文科学技术问题。
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从哈拉维的赛博格理论入手,展开对哈拉维技术哲学理论的分析。这种研究与过去不同,我们将从技术哲学的研究角度,通过对技术本质、技术的价值负荷等的分析和研究来展现哈拉维对传统技术哲学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体现哈拉维研究的超越和跨界特征。作为建构主义者,哈拉维的学术观点尽管与行动者网络理论颇有类似之处,但的确是独树一帜的。1985年,哈拉维模仿《共产党宣言》的笔法,撰写并发表了著名的《赛博格宣言——20世纪晚期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A Manifesto for Cyborgs:Science,Technology,and Socialist-Feminism in the 1980s[4],以下简称《赛博格宣言》)。从此以后,“赛博格”这一概念不仅在科学技术研究(STS)领域,而且在政治理论、文学批评、文化研究、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都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甚至赛博格学(cyborgology)的研究者把该文视为他们的“圣经”。其实,“赛博格(cyborg)”一词,是“cybernetic organism(可控有机体)”的缩写,原意指通过控制技术来控制有机体,演化为人与技术的共生体。但是,作为一种隐喻,赛博格却意味着打破了主体、客体二分这种传统思维模式的一种看待技术、看待人与技术关系的新视角。在哈拉维看来,技术、人以及社会中的各种实体都存在于一个关系网络之中。既然如此,只有打破二元论,打破人与非人之间的人为区分,打破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划分,才有可能把握当代技术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哈拉维的赛博格思想可以为我们研究人与技术的关系提供崭新的方法论。当前,关于人类自身、人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女性主义思想的讨论,已经成为国外技术哲学和技术社会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基于哈拉维的学术思想,已经衍生出异常丰富的研究文献。然而,迄今为止,我国的技术哲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学者们大多关注技术的本质以及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这类议题,而相对忽视了对技术与人性之间关系的研究,而且对哈拉维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发掘还不多见。因此,我们选取哈拉维作为研究对象,解读其赛博格思想的背景、内涵、特点、意义和局限性,以求理解人类在现代技术社会中的地位,展现探讨人与技术关系的新视野。这项工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内学术界对于技术与人性之间关系的哲学研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技术哲学研究与国际接轨,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哲学理论。
哈拉维赛博格思想,将我们带入当代文化一个复杂而又必须关注的领域。生命科技、基因食品、科学哲学等研究趋势,占据了媒体、政治和伦理舞台的中心。这种趋势推动着科学研究向着生命改造工程前进并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些变化的过程表现出了一定的发展趋势,而这些趋势主要有以下特征。
(1)科技与人文的综合化趋势。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学科和门类不断分化的过程,各学科和门类都产生了许多分支。一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在不断分化的同时,逐渐出现了综合化趋势。到了20世纪50年代,这种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并占据了主导地位。综合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科学技术领域中跨学科的综合。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是综合化,即各门相关学科在纵向深入的同时,又横向渗透和结合,形成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的研究。表现在人文与科技方面,如植物动物与物理化学、转基因生物与生物物理、人的肢体与机器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不断被揭示,因而学科、门类之间的综合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这首先表现在由不同学科的理论或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形成的大量交叉学科。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现象主要有三种,即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自然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以及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社会的发展要求用科学技术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人口危机等。第二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综合。科学的综合性与科学发展综合的趋势,是当代科学前进的不可抗拒的潮流。这种综合打破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两大知识领域的界限,形成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综合的趋势:①各学科间的纵横综合和整体化的速度、强度远远超过学科的分化。各类学科概念、理论、方法和观点的交汇、渗透和融合,涌现了一批交叉科学、横断科学、综合科学。②科研向各学科的渗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科学数学化,以“整理宇宙的秩序”为任务的数学科学,在催化整个科学的综合化。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融,呈现文科和理科综合的趋势。这是科学发展中最大的最令人激动的综合。
当代“科学素养”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它不仅仅指掌握有关科学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影片《阿凡达》富含令人震撼的画面和令人感动的语言,而铭刻在脑海中的更多的是意义,这体现了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的综合。赛博格创造了一个多元主体,消解了传统的简单的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技术可能会“内化”到身体中,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因此失去技术的连接,杰克的阿凡达就会失去“生命”),这对传统的“身体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2)科技与人文的数学化趋势。
随着数学的迅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学方法,并产生了大量的边缘和交叉学科。数学向科学技术的渗透从近代就开始并逐渐扩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数学方法在各学科、各门类中的应用范围迅速拓展和深化,从而形成了数学化趋势。科学技术数学化趋势首先表现在数学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语言和一种技术工具,而且还有极其重要的精神思想价值。数学哲学和数学文化的思想对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深刻的启迪。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兴的横断学科与数学的关系尤为密切。其次,科学技术的数学化还表现在数学方法成为科学技术研究中一种普遍的方法。数学通过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计算方法和数学模型等,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各学科、各门类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再次,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是科学技术数学化的一项重要标志。电子计算机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各学科、各门类研究和应用的必需工具,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各类专用软件的大量开发,它在科学技术各领域的使用更为广泛,这必将使科学技术的数学化水平大大提高。
哈拉维赛博格理论是在传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文化的认识基础上发展来的,能够更恰当地表达以计算机、网络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技术基础的信息时代的新理论。赛博格理论比较好地体现了信息时代数字化的文化特征,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理论。这也是赛博文化现象得以迅速形成和传播的原因。
(3)科技与人文的一体化趋势。
技术改造调整社会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科学是社会技术的理论基础,社会技术是社会科学发生作用的中介。社会科学和社会技术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显现。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看,科学与技术曾是不同的两类知识领域,并按照各自不同的方式发展。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出现了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科学技术往往并称,但是,两者却分属两个范畴。根据《辞海》的解释,所谓科学,指的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而技术则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科学的技术化是现代科学实验规模日益增大,所需仪器设备日益复杂化而导致的必然结果;技术的科学化是指现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科学,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往往依赖于科学理论上的突破。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科学明显地走在技术的前面,引导技术进步,为技术发展开拓新的领域。
②高新技术体现科学技术一体化。高新技术是指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技术。高新技术的形成以科学新发现为先导,其发展以科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为动力。因此,高新技术的研究既是技术研究,也是科学研究。高新技术是科学技术高度一体化的产物。
(4)科技与人文的应用性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将哈拉维的理论应用于对具体的学科问题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将哈拉维赛博格理论运用于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空间的研究。比如台湾南华大学苏健华的论文《是该将目光由后视镜移向前方的时候了》[5],运用赛博格理论,对信息社会可能带来的界限的突破以及虚拟与实在的结合进行研究,并以此对信息社会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此外,在网络上也可以看到较多相关文章。网络文章《女性对男性网络空间所建构的女性主体之解读》,在赛博格理论的背景之下,探讨了网络空间的权力结构以及女性主义者对网络空间性别不均等的检视策略,从而分析女性解读男性建构的网络空间的可能性。
对哈拉维思想的研究,已有不同的角度,很多介绍性、评价性研究为我们了解哈拉维赛博格思想开了先河。如李建会、苏湛撰写的论文 《哈拉维及其 “赛博格” 神话》[6],概括和分析了哈拉维的主要思想,包括哈拉维的赛博格女性主义理论和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观。这类文章以纯粹的理论介绍为主,评价较少。张晓荣的论文 《关于Cyborg的哲学探索》[7]中部分涉及哈拉维赛博格理论的介绍与哲学上的分析;周丽昀的论文 《情境化知识——哈拉维眼中的 “客观性” 解读》[8],在对哈拉维的 “情境化知识”进行特征分析的基础之上,认为哈拉维对客观性问题的理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独特的解释世界的图景,其批判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传统的二元对立的批判,建立超越和跨界的技术理论并不是哈拉维研究的最终目的。她的真正目的是要通过对男性特征的一元对立论模式的批判来摆脱父权主义的思维模式,建立女性话语权。她认为以往的女性主义批判并没有摆脱男性的思维模式,其批判都是有局限的。只有拥有了属于女性自身的话语权,才能彻底消除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构建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政治。
几位对哈拉维思想研究影响比较大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阐释了哈拉维的科学史思想以及哈拉维对于科学史研究的理论贡献。哈拉维深受美国科学思想文化传统的影响,开拓了科学史研究的新的理论范式。她分析的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思想、话语理论和知识考古学方法对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她的权力、知识思想对科学哲学的影响较大,她的符号学思想对科学哲学具有启发意义。哈拉维将权力、知识、技术和主体整合到一起,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揭示出它们之间的作用方式和动力机制,深化了对于技术本质的理解。哈拉维的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思想,构成了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她对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对于科学技术社会学在话语实践、文本符号、隐喻、修辞和语境等方面的研究独树一帜,值得借鉴。
哈拉维“赛博格”和人类增强相关研究聚焦于技术的本质、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技术的价值、技术伦理、技术与风险和技术的发展规律等问题。“有关技术的价值负荷或负载的讨论表明,技术并非价值中立,为了克服技术风险使其造福人类,应该充分揭示技术的价值因素,并使伦理制约成为技术的内在维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