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教学改革之合理性探析[1]
在高等教育领域,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技能型、应用型课程,比较容易被接受,但是,应用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合理,一直受到争论和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具有较强理论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的人文素质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项目教学改革,是否偏离了课程教学目标?能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更高的教学效率?本文试图论证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教学改革的合理性。
一、项目教学法释义
经过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的检索,笔者发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非常少,且大都很零散和肤浅,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教学改革合理性的研究成果更为罕见。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设计覆盖教学内容的项目并围绕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学习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素质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项目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全面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课程,同时还应辅以配套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条件和课程考核方式。“项目”可以是以生产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有形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也可以是一项服务。综合性的人文素质课设计的项目“生产”出来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产品。精神产品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有形载体表现出来。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优点。第一,项目教学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综合性的人文素质课教学应以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性的人文素质课以综合能力为目标),以社会或企业真实的项目为载体,以社会为背景,以实训为手段,强调教、学、做的一体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的一体化,学和用的一体化,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综合性的人文素质课实现的应是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第二,项目教学法突出能力本位,它通过设计和实施具有实用性、能够获得可展示的成果的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化、教学成果的产品化,按照市场、行业、企业的要求和社会的一般性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从而加强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一个近乎“零距离”的通道。第三,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换言之,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力,通过创设丰富的真实或仿真情境,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根据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的需要和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教。因此,项目教学法更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2]第四,项目教学法实现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教师是项目活动的总导演,学生是项目活动的具体导演、组织者和演员。教学舞台的真正主角是学生。第五,项目教学法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化,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进行自我建构,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进一步建构自己的素质。所以说,项目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走上社会之后的持续发展能力。第六,项目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本,且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过程。所以,应用项目教学法必须实行小班教学,教学班学生人数控制在30~50人为佳,如果教学班学生太多,教师很难有效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第七,项目教学模式下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标准,不是教师讲得好不好,而是学生学得好不好;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是否学和学会了什么。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兴趣是否明显增强,能力是否明显提高。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也是不可能持续的。项目教学改革有其充分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做中学”教育理论、行动学习理论等都为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项目教学法具有比较广泛的实用价值,它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终生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受用人单位和社会欢迎的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个人优势突出、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人才。它既适用于技能型、应用型课程,也应该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性质、特点、理论教学任务与项目教学改革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质疑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理性的理由,是认为技能型、应用型课程实用性、操作性较强,采用项目教学法可能合适,而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项目教学法可能很难操作,也很难完成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任务。试问,学习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不是只停留在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而不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或操作性的实践?应该没有人会给予肯定的回答。实际上,“实际问题”可以是物质性的问题,也可以是人的思想认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如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社会历史现象或事件的认识,个人人生实践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问题等。况且,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理论知识一般可以且应该应用于专业技术工作及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上也都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邓小平同志就曾讲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理论知识本身并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实在在的应用型课程,也是真正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改革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性质和特点,不会妨碍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任务的完成。
1.项目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人生和社会,学会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正确分析与认识人生实践中的问题、思想认识中的问题和社会历史现象或事件,科学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和社会生活。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主要是能力和实践方面的,其次是观念、情感和意志方面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是什么?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要素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品质,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观念为主导、以情感为动力之源、以意志为支撑的系统,其中知识、观念、情感、意志都服务于以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为主的各种能力。构成素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非常重要。比如,以机械的方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知识还不能说是素质的构成部分,知识只有与个人的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形成有机联系,一起构成一个系统,即一起转化为个人的内在精神品质后,才能成为素质的构成部分。所以,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观念、情感和意志的形成必须相互联动,才能达到培养素质的目的。素质是内在的,素质必须外化才能产生实际效果。行为是素质的外化,对素质的外化起着最直接作用的是素质中的能力要素。一个人的素质只能通过外在的行为及其效果来评价。所以,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目标是否实现、实现的程度等状况,就要通过行为及其效果看学生理解人生和社会的能力,看其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正确分析与认识人生实践中的问题、思想认识中的问题和社会历史现象或事件的能力,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观念、情感、意志。由此可得出,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应当以训练有关的能力为重点。
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的实现?回答是肯定的。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模式重点训练学生理解人生和社会的能力,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正确分析和认识人生实践中的问题、思想认识中的问题和社会历史现象或事件的能力,科学指导人生实践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其次,能力训练项目活动不仅促进学生自学、领悟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观念、情感和意志的形成三者相互联动,促进学生活用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并进一步内化为观念、情感、意志。仅靠知识的积累是很难形成观念、情感、意志的。例如,许多人在上大学时,在老师的教育和同学、老乡的影响下,明明知道钻研专业知识、博览群书、培养综合能力、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性(知识层面),但因怕累、怕难、贪图眼前享乐而没去做,参加工作、走上社会后在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中却产生了钻研专业知识、博览群书、培养综合能力或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观念、情感、意志,并坚定、持续地付诸行动并最终取得成功(观念、情感、意志、能力层面)。所以,行动、体验是培养素质的重要条件,强调行动、体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改革不但不会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相反,更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4]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与项目教学法的相容性
有人担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具有较强理论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的人文素质课,在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能保障教学大纲规定的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吗?笔者认为,能够保障将教学大纲规定的具有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一个项目教学过程会经历多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要抓住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在项目活动过程中,重视根据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系统学习该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项目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综合、归纳阶段,还要引导学生梳理教材理论知识,巩固、加深其对具有内在逻辑性的理论知识系统的理解,引导学生持续自学和应用该理论知识系统。再说,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对课程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过程,它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理论知识系统及其内在逻辑。应用项目教学法既要坚持项目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更讲究根据具体课程特征和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处理,强调将项目教学法“用活”。总之,采用项目教学法,只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就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散乱,可以避免所授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的现象。
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具有较强理论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的性质、特点以外,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行统一,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历史理论课,既强调引导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也强调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与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及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性、实践性特点和对能力培养的重视,符合项目教学改革的取向。
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特点不会与项目教学法相冲突,不会妨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项目教学改革,相反,项目教学法运用得好,还可能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系统及其内在逻辑。
3.项目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任务的完成
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自学教材理论知识。有人会担心,学生会去自学吗?学生自己能学得懂吗?学生能完成教材上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吗?首先,教师设计好了覆盖教材知识点的项目,项目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在完成项目活动的过程中,会在具体任务和情境的激励下以及教师的具体指导下,主动去学习教材上的有关理论知识。其次,具体的情境能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再加上教师针对具体的项目任务和情境对教材有关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精讲与指导,学生自己能学得懂。再次,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任务,并不是要求学生记住教材理论知识的每一句话,而是要求学生理解、领悟教材理论知识,把握其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质,形成自己的素质。
总之,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完成的质量,不是看教师是否一一细致地讲到了,而是看学生是否领悟了,看理论知识是否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观念、情感和意志并进一步外化为运用理论知识的自觉行为,因此,项目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针对性强的合理选择。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改革何以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更高的教学效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改革能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更高的教学效率,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有必要选择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式”的教学理念是不科学的。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没有任何知识能够完全凭借单向式灌输而为学生所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总是要通过学生自身一定能力的活动才能实现。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包括从事生产和服务、讲给别人听、做给别人看和教别人等。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领悟,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改革的某些突出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较差、教学效率较低等问题,促进理论知识“进头脑”并外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从而可能从根本上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改革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快乐学习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目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普遍不足,要达到教学目标,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必须先找到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普遍不足的原因。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普遍不足的原因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学生觉得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没什么用或没多大用;二是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大都深奥难懂,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比较枯燥,缺乏乐趣。针对这两个方面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项目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对学生有实际作用、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理论知识、能够带来学习乐趣的项目,使学生带着实际任务快乐、轻松、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一个项目活动或一个单元完成后,学生会发现自己深刻地领会了有关理论知识,认识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学会了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积累了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经验(因为教学项目来源于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还训练了口头表达、写作、组织、协调、表演等综合能力,也就是说,学生觉得自己有显著的、实实在在的、对自己有实用价值的收获。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感兴趣、快乐的心态和自觉性认真地对待下一个教学项目,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强调“教、学、做一体化”、“理论知识和实践一体化”、“学和用一体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法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亲临情境中学习,促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素质,转变成观念、情感、意志和自觉的行动。笔者曾于普通本科学院任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在批阅学生期末试卷时发现有些学生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仅作这样简单的解释:城门失火了,池里的鱼也跟着遭殃。这本是一道考查学生掌握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原理之情况的简答题。以学生此解答为代表的许多类似情况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某些深层次问题。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即使教学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有趣味,学生喜欢听,但是教学效果还是不好,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可能还是“一问三不知”,有关的语言和行为能力没有培养出来,有关的观念、情感、意志没有形成,课下不良的言语和行动仍未改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实际上许多学生听课并未“带脑子”,并未跟着老师思考,只是看热闹,觉得老师讲得有意思、挺好玩,笑而置之,甚至“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思想观念、情感、意志并未受到有效影响,语言和行为能力并未得到训练,未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素质,转变成观念、情感、意志和自觉的行动。因此,学生对老师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认识还基本上停留在感性层面,课后很快就忘记了。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充分行动起来,亲自动手、动脑操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在亲临社会情境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有利于增强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素质,转变成观念、情感、意志和自觉的言语与行动,这样学生难以忘记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将长期在他们头脑中处于“活化”状态,持续地影响他们的人生实践。[6]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改革有利于加强教学与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信服。知识是情境化的,没有社会情境的支撑,思想政治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没有说服力。不少学生认为许多思想政治理论与现实不一致,是“空中楼阁”,难以使人信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寻找和设计合适的真实或仿真的社会情境与项目任务,既要有起正面支撑作用的情境,也要有与思想政治理论不一致的情境。教学不能回避思想政治理论与现实不一致的情况。理论与现实本来就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针对落后于理论之理想状况的现实,要引导学生寻找改革和发展现实的方向与方法。对于落后现实发展的理论,也要引导学生尝试完善理论,甚至提出新的观点,创造新的理论。这样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的魅力,认识到自身改革、发展现实和完善、创新理论的责任,学会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理智地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增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信服。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应用思想政治理论、持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持续发展以及创新的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改革思路。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实施项目教学改革,全面采用项目教学法,从而可能从根本上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改革可以有不同于技能型课程的特点,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项目教学法的结合上多想办法,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项目教学法。实施项目课程教学改革后,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课程。
[1]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委托课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研究》(编号:2010WT001)。
[2] 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职教论坛》2007年第6期。
[3]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4期。
[4]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5页。
[5]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6] [英]伊恩·麦吉尔、利兹·贝蒂著,中国高级人事管理官员培训中心译:《行动学习法》,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