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第三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秘书之道

秘书工作的变通之道

周洋

秘书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发挥着 “沟通内外、联系上下、协调左右” 的重要作用,承担着 “书、办、谋、管” 等多种工作职能。随着时代发展,秘书逐渐发展为当今国际社会行政、商业事务中最为庞大的职业群体之一。传统的按部就班、被动服务的工作模式造成部分秘书从业者思维僵化和狭隘呆板,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秘书工作。德国学者埃尔文·库希勒博士曾倡导,人应该成为 “有智慧的变色龙”,这里所说的 “变色龙” 并不代表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而是告诫人们要学会察言观色、灵活处事,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外部环境。对秘书从业者而言,怎么认识秘书工作的 “变通”,具体工作中怎样“变通”,如何把握 “变” 与 “不变” 的矛盾关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凡事有经有权。“变通” 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合乎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合乎法纪。不能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二是合乎公道。不能假公济私,谋取私利。三是合乎规律。不能罔顾事实、违背事理,作“拍脑袋” 式决定。四是合乎程序。不能越权决定,即使事先行动也必须在事后立即报告,履行正当程序。总而言之,“变通” 是一种智慧,不是一种权术。

一、何谓“变通” 及秘书工作的“变通”

“变通” 源自 《周易》。《周易》 认为,天地万物处于隐秘深奥、变幻莫测之中,而 “变通” 就是强调人们要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机警灵活,不拘常规,使自己永远处于一种恰当有利的位置。

(一) “变通” 的历史渊源及释义

“变通” 一词最早出现于 《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三国志·魏志·吕布传》 中也有 “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 的记载,这里的 “变通” 一词可理解为事物因变化而通达。汉代桓宽在 《盐铁论·循道》 中论及汉武帝当时的改 革 也 用 到“故有改制之名,无变通之实” 的语句,唐代刘长卿在 《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 一诗中谈道:“且欲图变通,安能守拘束。” 在这里,我们姑且把 “变通” 理解为不拘常规,为人处世能因地、因时制宜。《现代汉语大辞典》 对 “变通” 一词的解释是:依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遇特殊情况,可以酌情处理。辞典的解释还是非常中肯的,一个 “非原则性” 和一个 “酌情处理” 说明真正的变通是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且在变通的过程中要能张弛有度、拿捏合理。这对于秘书工作而言,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二) 变通在秘书工作中的内涵

一直以来,秘书工作给人以被动机械服侍领导的形象,抄抄写写、拎包倒茶、疲于应付任务,而不具备主动性和创造性。

早在1985年1月,全国党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中就提出了秘书工作要实现 “四个转变”,其精髓便是秘书人员应当与时俱进,学会变通和创新,以更好实现自身在 “书、办、谋、管” 中的价值。

2010 年11 月,全国办公厅 (室) 秘书长会议更是强调了秘书应当具备 “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 的能力。时代在变,秘书工作的重心、服务的内涵也在变,秘书花费在 “书”、“办” 事项上的时间大大减少,而“谋” 与 “管” 的功用却与日俱增。[1]这不仅要求秘书有出众的识记能力和综合的研究、判断能力,更要有一定的变通创新能力从事高层次辅助、参谋工作,成为智能型秘书。

《易经》 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则变”,说明“变通” 的前提是“穷”,指遇到窘困情况和特殊问题;“变则通”,说明“变通”的目的是“通”,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通则久”,说明“变通” 的指向不仅是要解决眼前问题,而且要着眼长远、建章立制。也就是说,“变” 的结果是为了“不变”,形成适应一段时期的常态机制。然后再来一轮“穷则变”,循环往复,不断进步。

二、在实践工作中研磨“变通” 之道

《周 易 ·系 辞》 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知晓事物变化通达之理的人,才能有所作为,才 能 “办 好事,办成事”。如果不具备灵活变通的意识和善于变通的能力,很多问题就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一) 克服惯性思维,树立变通意识

秘书是伴随领导的产生而产生的,秘书的变通意识,是指秘书人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变通地贯彻领导的意图。

1.培育超前意识

这里的“变通”意识就是创新意识。前瞻意识、多元思维、逆向思考,这确实是克服惰性心态、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三大重要助力。

秘书工作具有按部就班的特点,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的惰性思维。一旦形成定势化思维和心态,就难免会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因此,秘书应当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多作了解和分析。要敢于在思想和思维上 “越位”,语言和行动上丝毫不 “越位”。不仅要能轻松处理 “面上” 的工作,更要能清楚领导的潜在需求和工作的发展趋势。

2.坚持多元思考

所谓多元思考,就是秘书在思考问题时,不应只是 “点”对 “点”、“线” 对 “线” 的单维思考模式,而要保持思维的多元性。例如,用六根火柴棒搭建几个正三角形,这在平面空间里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在立体维度里才能够实现。再譬如,从武汉去上海,除了坐火车、汽车,还能乘空路、水路交通工具。当然,这些思维模式要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训练,不断地思考和总结,才能保持工作思路和方式的新颖性、流畅性与灵活性。

3.学会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可称为反向思维,就是把人们通常的思路“反过来” 的思维方法。[3]有些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学会变通处理,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譬如,司马光砸缸救友、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都是成功运用逆向思维的典范。

(二) 提升综合素质,掌握变通技能陈合宜教授曾把秘书分为文字秘

书、机要秘书、通信秘书、信访秘书、事务秘书、外文秘书、生活秘书七类。[4]笔者认为,无论是哪类秘书,在实际工作中总会涉及 “书、办、谋、管” 等基本职能,其中灵活变通的工作能力必不可少。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根本还在于秘书综合素养的提升,只有做到了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真正运筹变通的技法。

1.提升学识修养,实现文书工作的“收放自如”

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文书鉴赏能力是秘书必备的素质。一般情况下,秘书应 “规矩行文”,但这并不意味一切都要 “按图索骥”、“生搬硬套”。适当变通,有利于巧妙化解矛盾。

【案例1】 纪晓岚巧解爻辞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应试乡举之前,他的老师起了一卦为他预测,看他能否高中乡榜,得“泽水困” 卦,三爻动。三爻的爻辞说:“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老师说看来很不吉利。纪晓岚却说:“我看这卦不错,我还没有娶妻,有什么妻可见呢?不见其妻,就是无偶(妻即配偶),这是无人和我争第一名。困于石,第二名的名字中可能带有石字。” 后来发榜,果然纪晓岚中了第一名,第二名姓石,第三名姓米(蒺藜是带刺的草籽,与米相似)。老师心悦诚服。

“万变不离其宗”。“宗” 即道德操守、学识修养、全局意识、务实作风和应变智慧,五位一体、缺一 不 可。无 论 是“书”、“谋”、“管”、“办” 中的哪项基本职能,均离不开这个“宗本”。

纪晓岚通过对爻辞的变通解释,取得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结果也证明了他的正确性。如果只执拗于教条,那就大错特错了。当然,这种变通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学识水平之上的。作为秘书,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学识修养水平,才能 “变通自如”。

2.学会随机应变,实现“办” 的方式“灵活多样”

“办” 涵盖的范围很广,办文、办事、办会都属于 “办” 的范畴。秘书在 “办” 的过程中,如果能学会变通,采取灵活手段,很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案例2】 毛泽东智劝填表

毛泽东早年在国民党组织部当秘书时,有项工作就是让国民党老党员重新登记。国民党老右派谢持曾冲着毛泽东大发脾气:“我从同盟会开始,革命了几十年还要填表?” 毛泽东知道对方自恃资历老,不屑向自己交代履历,但他却不为所动:“人人都要填表,胡汉民、汪精卫都填了,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意见。” 谢持无言以对,只得悻悻而去。当时毛泽东为顾全大局,随后便让人给谢持送去一张表,并嘱其向谢持好好解释,放宽了填表时间。谢持虽然不高兴,最后还是填了表。

毛泽东面对谢持的刁难,既坚持不卑不亢,又 “派专人送表,还宽限了时间”,最终达到了 “目的”。这种善于变通的办事风格,值得广大秘书学习和借鉴。

3.加强调查实践,实现出谋划策的不拘一格

优秀的秘书不仅能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而且要善于当好领导的调研先锋和参谋助手。秘书是领导的 “智囊”、“思想库”,要辅助领导决策,就要加强调查实践,能够提出一些 “耳目一新” 的建设性意见。[5]

【案例3】 贫困山区的致富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十分重视开发治理贫困山区。但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特殊环境的限制,很多山区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是很低。某地委政研室的几名同志通过对该地区所有山区实地考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让穷僻山庄的群众就近搬迁到大村、大镇和迁移到中小城市,参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使山区退耕还林,恢复自然生态。这一方案出台后,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众多的穷僻山村开辟了一条快速脱贫致富的道路。

实事求是、切合时用是灵活变通的生命线。脱离实际、主观臆想的所谓“变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必然走向失败。

灵活变通离不开实地调研和实践,很多建设性方案都是建立在从实践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的。秘书不应整天封闭于机关大院,有机会可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这样才能获得更深的体会和启发,从而真正地把灵活变通应用到秘书工作中。

4.统筹全局发展,实现协助管理的“游刃有余”

秘书作为领导的 “左右手”,要能够从全局的高度看待工作,协助领导进行管理。

【案例4】 胡乔木与《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胡乔木从1941年开始担任毛泽东的秘书,被邓小平誉为“我们党内的第一支笔杆”。195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时,胡乔木为中央起草一篇论述党领导人民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文章,他对党的历史早已成竹在胸,只花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写成了。毛泽东看后十分满意,要求不将之作为中央领导人的讲话稿了,就以“胡乔木” 署名发表,这就是传诵一时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胡乔木从 1941 年到 1966 年担任毛泽东的秘书长达 25年,朱镕基谈起胡乔木时深有感触地讲:“你所知道的东西他都知道,而他知道的东西,你看不到边。”[6]当然,胡乔木不仅学识广博,对党的理论和毛泽东的思路思想也是 “了如指掌”,真正做到了 “身在卒位,胸怀帅谋”,是高级秘书的典范。

不仅要辩证地看待“变” 与“不变”,更要精准把握“变”与“不变”,务必做到“变易中不易”、“不易中变易”、“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辩证看待“变” 与“不变”

变通,并不是目无法纪、丧失道德的随意通融和改变,亦不是朝三暮四、趋炎附势、成为 “变色龙”。变通要讲究时机、度量和规范,很多时候要在领导授意下进行。辩证对待“变” 与 “不变”,需要技巧,更彰显智慧。

择业观念可以变,理想信念不能变。职业地位可以变,遵纪守法不能变。待人接物可以变,道德修养不能变。工作方法可以变,工作原则不能变。

(一) “不变” 是秘书工作的主流

《师卦》 上讲:“师出以律,否臧凶。”[7]《师卦》 是 《易经》 六十四卦里的第七卦,“师”,即军队;“律”,即纪律、法度;“臧”,即强大。这句话的意思是,出师征战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如果军纪不良,再强大的军队也有失败的危险。同理,秘书亦必须具备这种意识。

1.坚持法纪、道德的原则和底线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德才兼备亦是 “道德” 在前。对于秘书而言,违法乱纪、丧失道德的事情绝不能做。在原则和底线的问题上,毫无变通或通融可言。

【案例5】 “河北第一秘”———“李真案” 的警示

李真是原河北省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28岁即成为省委第一秘书,5年间升为厅级干部,34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国税局局长。随着职位的攀升,李真的法纪道德意识却逐渐淡薄,其利用职务之便,大肆索取、收受他人财物,贪污受贿上千万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省贪污受贿犯罪数额之首,最终他被执行特殊的注射死刑。

李真作为高级领导的秘书,受到的各种诱惑很多,来求他办事的更是不少。可惜他迷失自我,目无法纪,丧失原则,随意为他人不正当的请求进行 “变通”,遂逐渐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2.忠于领导,不做“变色龙”

忠诚是秘书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诚,首先是对祖国、党和人民的忠诚,其次是对自己的领导和岗位的忠诚。当然,这种忠诚是建立在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明辨是非的前提之下的。

【案例6】 邓小平的警卫秘书张宝忠

张宝忠,黑龙江人。1954年起在邓小平身边工作,历任卫士、警卫员、警卫参谋、警卫秘书。1966年文化大革命和1975年“反击右倾翻案风”,邓小平两次被“打倒”,张宝忠也多次被带走隔离审查。但张宝忠对邓小平的拥护从未动摇,一有机会便前去探望他,胜似亲人。

忠诚为先,责任为重,服务为本,奉献为乐,这四个方面是对秘书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而作为其秘书的张宝忠却从一而终,荣辱与共。不论外界如何评论,张宝忠始终坚信邓小平是 “光明磊落、为党为人民的”。这种忠守不仅是出于对领导道德、品格的信任,更是来自对党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

(二)变通要适时、适度、适宜

1.变通要讲究时机

《需卦》 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8]圣人言:“宜于时通,利以处穷。” 所谓 “时”,不单指时间的延续,还包含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所谓 “机”,便是合适的内外部环境和际遇。《需卦》 的要义便是要善于等待和抓住时机,一举成功。

【案例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

“变通” 要适时、适度、适宜,也要有理、有利、有节。“有理” 即合乎事理、顺应规律;“有利”即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序开展工作;“有节” 即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适度裁量、酌情处理。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内社会动荡,生产力始终没有得到恢复。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此举为后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奠定了基础,也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从1958 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全国范围内一直崇尚“一大二公”,此时谈 “包产到户” 是会被质疑和批判的。而在文化大革命后,农业生产发展依然停滞不前,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困惑,此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应运而生,如一股春风扫过神州大地,为祖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变通要掌握火候

《乾卦》 上讲:“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9]“亢龙有悔”,是 《周易·乾卦》 第六爻,“龙飞到了最高处,有忧悔”。意思是,凡事太过极致,就会陷入困境,失去回旋的余地,走向事物的反面。因此,秘书人员在求 “变” 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张弛有度,循序渐进。

【案例8】 商鞅变法

从公元前 356 年至前350年,秦国按照商鞅的变革思想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使秦的经济和军事不断加强。秦统一后的十几年里,继续沿用变法中带有“急政暴虐” 的策略,进行多次大规模战争,完成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工程,大大增加了对人民的征敛,并推行严刑峻法以镇压人民,把数十万人民变为国家的囚徒。终于,内外交困、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秦的统治也逐渐走向衰亡。

《孙子兵法》 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坚守常道、按例办事,这是正合之道。事急从权、灵活变通,这是奇胜之道。秘书工作者要妥 善处理好“变” 与“不变” 的辩证关系,坚 守“不变” 的经义,通晓“变” 的智慧和时机,把握“变”的原则和分寸,才能恰当处理事务、正确履行职责。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甚至兼并六国,不可谓不成功。可是,急剧的变革让秦国社会变成了一个极端尚武的战争机器,激荡的法家思想使秦国走上了暴力专横的道路。不能以德服人,忽视休养生息,极大地透支了秦国的国力,不可一世的秦王朝仅仅存活十五年便宣告灭亡。正所谓,物极必反,盈盛必亏,“亢龙有悔” 的哲学思想在商鞅变法的案例里得到了极致体现。对于秘书而言,处理工作和解决问题也一定要循序渐进,讲求 “适度” 原则,拿捏好 “变” 的火候,否则就会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3.重要决策经请示才能“变”

某日,市政府召开重要协调会议,邀请某规划局主要负责人参加,“一把手” 陈局长正巧在外出差不能出席。由于市政府催报回执,陈局长的秘书小韩未经请示就直接报“二把手” 马书记参会。第二天,小韩向陈局长汇报工作时提及此事,陈局长大吃一惊:马书记也同他一起在外出差,于是狠狠批评了小韩。从那以后,小韩发现马书记似乎对自己也很不悦。

陈局长出差在外,秘书小韩未经请示就把应由 “一把手”出席的会议报 “二把手” 参加,看似 “合情合理”,结果怎料马书记也在外出差,从这一方面可看出秘书小韩办事不够细心,更重要的是,如此重大决策未经领导授意,就擅自 “变通”,实乃秘书工作之大忌。

四、结论

文章从总体上说,选题较好,贴合秘书工作实际,举例恰当贴切,特别是对“怎样变通” 研究较多,对秘书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变通,是秘书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广大秘书从业者而言,首先应树立起灵活变通的意识,提升自我素养和业务水平,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掌握灵活变通的本领。在变通过程中,还要正确处理 “变” 与 “不变” 的辩证关系,要坚守法纪和道德,对党和国家忠诚,对领导和岗位忠诚,不做 “变色龙”。在具体事务上,要能随机应变、张弛有度,进行适时、适度、适宜的变通。对原有思路和经验,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的理念,秉承批判主义精神,采用扬弃的手段予以继承和发展。

总之,“变通” 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既要坚持原则、不偏不倚,又要不慌不忙、不可不及、不可 过 度。正 所 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若能真正把 “趣时研几” 之妙、“变化通达” 之法不露痕迹、炉火纯青地应用到实际工作去,必然能成为秘书工作的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