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认识外部客观世界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人类对自身的奥秘却还存在许许多多的盲点。由于人脑这个 “黑箱装置”的奥秘至今没有被揭开,与其有关的很多现象还未得到很好的解释。与人类的语言运用密切相关的幽默现象便是其中之一。
幽默是人类独有的品质、能力和交际方式,“幽默是人类的区别特征”(Nash,1985:1) ,而 “幽默的诸多方面都需要解释” (Raskin,1985:2)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交际工具,幽默的创作和传达大多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但正如 Raskin (1998:3) 所指出的,对言语中 “何谓幽默、为何幽默、怎样幽默、何时幽默、对谁幽默”等问题迄今尚无系统的理论阐释。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幽默这种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个跨学科的研究课题,从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医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都进行过思考和探讨。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外的幽默研究开始升温,在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呈现出多学科、多层次,逐步发展、与时俱进的研究态势。其中,幽默的语言学研究更是方兴未艾,日渐深入。然而,幽默研究领域内的很多宝藏仍待发掘开采。
在国内,我们对幽默的了解与国外相比还相当有限,目前有关幽默研究的声音仍非常微弱。究其原因,首先,幽默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表面看来,幽默好像只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无足轻重的小插曲,至多不过是逗人一乐的 “笑料”,似乎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其次,如上所述,幽默所涉学科众多,尤其与人们的思维和心理情感密切相关,幽默的生成和理解都是在隐藏着无穷奥秘的 “黑匣子”内进行的; 甚至,历来对幽默本身的界定都成了问题,至今在幽默的多个定义中还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大家的公认。再次,幽默受社会文化以及认知主体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条件下,不同团体或个体对幽默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即使对这种复杂现象感兴趣的人也多把幽默研究视为畏途,“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