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交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止戈为武——“止”的本义

《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记载,晋楚之间为了争夺盟友郑国而发生了一场大战,晋国大败,尸积如山。潘党建议楚庄王将晋人的尸首收集起来建一个大京观,以向后人彰显楚国的军事功绩。楚庄王不同意他的看法,认为 “止戈为武”———真正的“武”是用来禁止强暴、消灭战争的,而不是用来炫耀武力、践踏生命的。

《说文·戈部》分析 “武”也说:“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清代大训诂学家段玉裁亦沿袭此说。实际上这仅仅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等人对 “武”的类似 “以武禁暴,止息干戈”的看法。《说文》对于 “武”的解释正如许慎的很多释义一样,仅仅是对 “武”的文化意义进行阐释,体现了先秦两汉时期的一些哲学观念,但不是对 “武”字本义的解释。许慎的误解来自对 “止”字本义的误解。

武 wǔ 甲骨文作,从戈从止。这个“止”并不是 “停止”、“阻止”之 “止”,而是 “趾”的本字。许慎解释 “止”为:“下基也。象艸(后作‘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下基也”云云对于“止”字造字本意的理解是错误的。止(zhǐ),在甲骨文里就象人足之形,如,金文因为变成类似草木长出来有根有茎的样子,故而后来的误解。所以 “武”的本义并不是放弃武器、停息干戈,恰恰相反,它的本义是军人手执兵戈、举趾行进,要去行军打仗。

“武”后来的意义几乎都跟武力、军事有关,并引申出勇武、威武等意思。古代谥法中的 “武”的意思就是 “刚强直理”、“威强敌德”、“克定祸乱”、“刑民克服”、“夸志多穷”、“威强睿德”、“除伪宁真”、“威强恢远”、“保大定功”、“刚强以顺”、“辟土斥境”、“折冲御侮”、“除奸靖难”、“拓地开封”、“肃将天威”、“安民和众”、“克有天下”、“睿智不杀”、“恤民除害”、“赴敌无避”、“德威遐畅”等,无不与 “征伐”、“战争”有关;又如周武王姬发、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忠武侯诸葛亮、岳武穆岳飞等,都是历史上军功赫赫的人物。

“止”今为 “脚”、“足”之义,其作为偏旁部首出现在很多汉字中,如 “步”、“走”、“奔”、“此”、“址”、“涉”、“陟”、“降”、“企”、“正”、“是”、“舛”、“登”、“历”(歴)1、“归”(歸)、“前”(歬)等,以及以 “辵”(音 chuò)为偏旁部首的文字中,如 “逐”、“追”、“迹”、“巡”、“过”、“逆”等等。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人之足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甚至在婚姻文化里,古人也赋予足以特殊的含义。

唐代李复言所撰的《续玄怪录·定婚店》中记载着一个有趣的故事。韦固因为年少,尚未娶亲,有一次行至宋城,遇到一位老者靠着一个大袋子坐着。大晚上,老者正就着月光埋头看书。韦固上前询问:“老人家,您在看什么书呢?”老者回答说:“管人鬼生死之书。”韦固又问:“那么您是主管什么的呢?”老者说:“我管的是天下人的姻缘! ”韦固非常好奇,继续追问:“那您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老者说:“都是红色的绳子。这个绳子系在男女的脚上,即使两家是世仇,相隔千里,只要系上这绳子,终究要成为夫妻的。”这位老者就是传说中的 “月下老人”。将夫妻缘分理解为两人的脚被红色绳子系在一起,真可谓奇思妙想。所谓 “有缘千里来相会”,能够不远千里前去相会,靠的不就是一双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