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和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孕育了极为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昆虫资源尤其丰富。蜚蠊,俗称蟑螂,属昆虫纲蜚蠊目,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昆虫,最早的蜚蠊化石出现在三亿五千万年前的石炭纪初期,与恐龙同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从海南的三亚到黑龙江的漠河,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青藏高原都有蜚蠊的分布。部分种类的蜚蠊体内、体外携带了大量的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类的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病毒类的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寄生虫类的蛔虫、十二指钩口线虫、蛲虫等,原虫类的痢疾阿米巴原虫,真菌类的病原微生物,等等,同时也是哮喘病或者其他过敏反应的过敏源,能引发多种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贸易和旅游日趋频繁,全球气候变暖和生境脆化,均导致包括蜚蠊在内的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类、密度和分布等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携带和传播的疾病也随之出现了扩散范围广、扩散速度快、发生频次增多、强度增加的现象;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各种公共卫生风险一旦发生便迅速传遍全球,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由于对人类健康危害大,蜚蠊是国境口岸重点防控的对象之一。
正确鉴定蜚蠊种类是一切关于蜚蠊研究的基础,但目前关于蜚蠊种类鉴定的参考书,尤其是中文的专业参考书非常少,往往只是某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而且仅包括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德国小蠊、黑胸大蠊等常见的十几种。本书以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全国范围内的口岸和野外本底调查研究中所得的部分蜚蠊种类为基础,借阅部分中山大学的蜚蠊标本,选取其中48种蜚蠊,获得了实物的精美彩色图片,详细描述了其外部特征,并绘制了雄性外生殖器的立体结构图,为蜚蠊的准确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本书可供从事蜚蠊研究和蜚蠊防治的科技人员、出入境医学媒介检疫实验室、各级防疫站工作人员,以及医学大专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医学媒介生物专业的师生参考。
由于编者学术水平有限,时间仓促,本书仅包括了中国和外来的部分蜚蠊种类,书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岳巧云
2014年12月于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