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我从来不想对自己蒙混过关
一
千古一瞬间,一枚粒子与一颗星辰都是天体,人也是。
宇宙是神秘的,在其巨大的结构中,在每个星系,各种奇观令人惊讶:恒星、红矮星、白矮星、黑矮星、黑洞。而每一颗恒星、行星都是按照属于自己的引力轨道运行的……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和亮度,身处属于自己的空间,从而有决定自己的引力场,它有自己的运行轨迹、生命演化、形成,以及死亡。很有趣,天文学和宇宙物理学都是通过“光”来测量和认知宇宙现象的。这简直就是对世界诗歌历史时空的最好隐喻。为什么恒星那么耀眼和久长?因为它自身能够自明、能够较为持久地发光,至于行星、卫星之类,它的命运则是依赖或归属于恒星。恒星的生命取决于它自身的能量演变,直至萎缩坍塌,然后死亡……而行星们,几乎都死在路上。
在世界诗歌的历史中,我只看见两类诗人闪耀在天空:一,天才诗人;二,大师。前者如彗星不时闪现,英雄出少年,力拔山兮,气吞山河;后者则如恒星,总是挂在夜空,有一大群行星围绕。相比之下,其他诗人,则多是行星、不计其数的卫星,甚至无数碎片天体……这个庞大的群体,都是自身不能够发光的,缺乏勇气、不敢冒险、犹豫不决、投机钻营、畏首畏尾、没有轨道,多死亡在碰撞中,甚至“躺着中枪”,最本质的,他们都是成批死亡在半路上……
作为诗人,没有谁愿意死在半路上,谁也不愿意成为短命鬼。每个诗人都在冒险,在苦练绝世武功,希望纵横天下,笑傲江湖。不同的是,有人表现得很勇敢,有人则一直表现为勇于不敢。没有谁对谁错。关键是你是否能够积聚能量,成为恒星。
在诗歌史上,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美国诗人艾米利·狄金森,中国诗人海子,他们的路途曾经多么危险。唐代的李贺,至今没有一首诗收入《唐诗三百首》,幸好,他终于没有死在路上。
说真的,没有三两下,最后的结局,一定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诗人要不死,必须要有千秋不朽的文本。通过文本独特的个性表达与言说的光芒,体现生命的存在与亮度、色彩,以及能量的持久。这是唯一的出路,没有谁能够蒙混过关。
二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
从庄子的蝴蝶到大鹏,从快乐的鱼,到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刀,以致楚狂接舆对孔子德行的劝慰之歌,生命之舞蹈,无所不在,与万物齐,互为譬喻,又游于万物。其逍遥自在,如来如去之美妙,不用说,乃灵魂自由之道,生命终极之诗。
但庄子的玄虚,对于世俗的诗人,几乎是无暇想象的。沉重的肉体是怎么也飞不起来的,且必须遭受生死煎熬、生存挤压和欲望的无休止挞伐。对于大多数人,只有到了垂暮之年,生命将止,似乎才明白一点。
生命之秘密的实在和乌有,在东方人的智慧里,早已经不是问题。只是科学主义的进步历程对于一些人晚了半拍。现代物理学证明,物质乃是波的震动,量子力学是一种描述信息属性的理论,基本粒子的不稳定和转瞬即逝,说明了宇宙弦的震动即是物质生灭现象的呈现。大千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部壮丽的交响乐。宇宙的本质,是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的不断演绎。缘起性空,无中生有,科学家们千辛万苦,才得以抵达峰顶,而禅宗大师和道家的修持者早已经端坐在那儿很久了……
人的存在,理所当然也如此。
科学与宗教(诗),犹如两条平行线,已经在某一处完成了交汇。科学似“渐悟”,宗教则从开始就是“顿悟”的。至于诗,从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以各种方式呈现和歌唱,以音乐、雕塑、绘画、建筑,甚至数学……其中,现代意义上的诗则走向了某种以“狭义语种为物质外壳”所承载的诗,诗人的诗……
其实,诗,即无常,即变与易,隐藏在一切事物——生命物质、非生命物质的变幻中。那些人类可以看见的、听见的、感知的,那些人类无法看见的、听见的、感知的……
形而上说,诗是不可言说与捕捉,或难于言说。诗是生命与宇宙万物运动中瞬息的相互观照。其大美,凡言说,必泄露真意,或者变味、扭曲、失之千里。“心物一元”,同格、一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但诗的存在自有它的神秘性,这与诗人何为几乎是同一个问题。人生百年,放在时间长河中,极限即零,但存在就是诗。诗人只需要做宇宙神庙虔诚的朝圣者,用自己的言行,歌唱或叙述,与天地合而为一。
三
2010年的年底,我结集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梦见蝙蝠》,突然觉得自己很可怜。按理说,我有真性情、有诗性,写诗训练时间也足够长,也不乏值得一读的,玩得尚有趣味的诗,但还是很可怜。我没有自己的方向,比起同时代有大气象的诗人,要么属于小敲小打,要么像插科打诨、说段子之流,没有形成格局,更不可能去建构自己的“诗歌宇宙”,当然,也就找不到“诗歌神秘的入口和出口”。
“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易经·大壮》)我陷入了功利的泥潭和失语的困境:古典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樊篱,紧紧缠绕住了犄角。
我自觉处境的尴尬:多少年来,我的阅读、修养、心志成长全都依赖无数用汉语从事写作的古代和当今诗人,以及他们翻译的无数优秀诗篇。我立志要在诗歌写作上有一番作为的一切表现,仅仅有“诗歌精神”的冲动。不论是向前或者向后,我所有的姿态都落入了对同代人和先锋人物的背影中。虽然不是跟屁虫和拙劣的模仿者,虽然我的作品并没有过分掩饰和伪装,而是力图言辞新颖,但是,我的自吹自擂,以及某些评论家的吹嘘呐喊,仍然使我坐立不安!因为我知道,我其实已经深深陷入他人早已废弃的陷阱。
但是,我并不想对自己蒙混过关!
我自知,当一首诗歌得以完成,似乎觉得超越了自己和许多人,几天以后,就发现不对劲了。新集子油墨尚未干透,看起来个性十足,其实根本无法摆脱诗坛所泛滥的陈词滥调的死死纠缠!当然,我还得继续写下去,一首一首地写,一本诗集接一本地继续出版。必须继续反复地“追逐”和上演,做终身推举石头苦役的不甘心的西西弗斯。只是,再也不敢随意乱写了!但是,说来容易……
不由得想起一代又一代的先锋诗人们,多么难能可贵!诗歌的本质就是“革命”,不停地革命,然后,新生。这就是宿命!真正伟大的诗歌和诗歌行动,忌讳重复、杜绝抄袭和演绎。它蔑视躲藏在大师的影子下或者身后,换一件外衣,欺骗世人和自己……
四
没有人不知道,不少先锋人物都是“诗歌烈士”,已经死得不明不白,不知行踪。有些没有死亡,但不是因为留下了诗歌,而是诗歌行为。这当然也算是悲哀的。
我认真总结了自己,我以前的所有写作,充其量只能算作基本训练,甚至还显得不够。尽管我知道最遥远的,就是最近的,但是,我的激情还是深深陷入“对现实生活泥潭的近距离探求”,由于资历尚浅,经验不足,受蹩脚评论家的误导,我试图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进入和细致描写而“获得诗歌”的做法,使得我的诗歌不仅散失了诗性的最可能的和最重要的部分,而且远离了生命的真与世界的真相。以现实担当为功利通道,缺乏审视和提炼的写作,事实上不仅偏颇,而且简单,甚至浅薄,完全割裂和混淆是非与善恶。表面上追求“诗意栖居”诗歌行为,不是死路一条,就是荆棘封杀,最终“下落不明”!
一切试图蒙混过关的行为,都是自欺欺人。我清醒过来,我所羡慕且深受诱惑的,不论西方或者中国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他们不过也像中国古典主义或者西方古典主义一样。对于从来没有见识者,是皇帝的新衣,但对于一个随时保持革命性的诗人,则全是破旧的家伙,只能够用来训练诗人的基本功。仅此而已。正如余响未了的超现实主义运动,既不是一种写作方法,也不是一种艺术流派,而是一种对陈腐不断破坏、不断否定的文艺思潮运动。即使是发起人布雷东和艾吕雅,似乎也没有把超现实主义发挥到极致。所留下的似乎也只是“形式主义”宣言式的诗篇。
回过头来,我看见,脚下的大地和我置身其中的时间、空间、文化和生活,一直是不断漂流的。在现实的喧嚣和尘埃中,在虚假和伪善的名利角逐中,我是否能找到自己?我时刻感受并承受生命之苦和痛,然后又不由自主地为了生存,而不断地丢失自己,或者间断地丢失自己,甚至从本质上背叛自己,我是否继续迷失于这个庸俗和堕落的世界。
我再次觉得“诗歌最先是用灵魂倾听的”,“诗歌之道就是对现实闭上双眼”。(海德格尔)诗者首先是一个冥想者,然后才是一个造梦者(不同于做梦)、一个言说者、陈述者、歌者,绝对不是一个现实的行动者。他可以起始于愤怒与欢乐,但是绝对不可以因为现实强大的引力和社会生活的境遇而鲁莽和有所作为,甚至深陷其中。一个只会在地面上行走的现实主义诗人,肯定是一个“死”的诗人。而对于一个与现实发生激烈对抗,必须要有斗争结果的人,诗歌是无用的,他只有伸出拳头或者拿起抽象意义的枪。
五
我想到了佛陀在灵鹫山上的拈花微笑,想到达摩大师不认识梁武帝是谁,渡长江,至少林,面壁九年,才现二祖慧可;再想到一百多年前,27岁的虚云法师为报父母深恩,发誓要从浙江普陀山三步一叩头,抵达山西五台山朝拜地藏菩萨,最终历经三载,遂成心愿的德行。诗歌之路,原来是一生的朝圣之路。我非顿悟的天才,证悟之日,遥不可期。只管虔诚修持便是……
而诗歌界,亦如佛界魔界,亦如茫茫人世。那些说自己懂诗的人,千万不要相信!那些开坛垂示的高人,千万别理会,别在乎!那些自诩为天才和大师的人,千万不要迷信,否则,他们死得不明不白关你屁事,但你不要为他们死得不明不白。
还是老子说得对:“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一个能够成大器者,在现实面前,当小心不要轻易赞美,那或许就是背叛;也当随时控制愤怒和蔑视,那是心魔;应该知道,既然佛魔不二,那就应当遇鬼则鬼,亦魔亦佛,把握火候时机,分清界限,当见佛杀佛,遇祖宗则可呵可笑可忘记。悲悯即可、自在即可。诗的真意,大概如此……
那么,请看看你是什么姿态!——这就是你的姿态?——难道你需要这样的姿态?
终于有一天,在荔香公园散步,我发现了“自己的消息”,“天地万象都是宇宙的文字和生命的投影/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是我的微笑/一万个禅师隐藏在我的名字里”。
一个企图对自己蒙混过关的人,原来并不属于自己,他的过去和未来什么都没有。他必然要超越和逃亡于这个物质的现实世界,升天入地,直到某一天,他走遍大地,经历人类心灵苦难的方方面面,有了自己的格局,搭建自己的宇宙,然后,再以诗人的身份回来。
当然,前程艰难而漫长。你必须随时手提诗歌利剑,必须随时控制好平衡术、通灵术。还要小心,可能随时伤及他人和自己。
但愿这个人和他的诗,不会死亡在半路上。
六
收入本书《冥想集》的一百余首诗作,是从五年来的作品中遴选出来的。我一向对身边的诗人们说,我对已经成为过去的作品不能说满意,严格说,很多都还是无效写作,是练习。想要重写,却既不讨好,也不可能。尽管其中不乏成功之亮点。
凡诗人都有致命弱点,我有病入膏肓的迷恋:那些泥沙混杂的,那些做梦者的呓语、那些唆的废话,那些自以为是……哦!思想也是诗吗?嘿嘿——思想,也可以是美的,如音乐的旋律……
而且,我还得在大地上与残酷的生存对抗,乃至为生命的自由而斗争……因为我的生命与所有人一样,被各种社会意识形态血液一样滋养,甚至入侵。诗意的神秘,并不能够解决所有人为和自然的灾难,但是,可以在更高处成为生命之道、宇宙之道,成为诗者的宗教,从拯救一个诗人开始……
有没有人在面对这一切时像一个玩游戏高手?
要坚持不蒙混过关,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
我明白当今需要怎样的时代精神和未来对于我意味着什么:我是在大机器时代和量子技术的商业化生存空间里走钢丝;面对各种现代和后现代思潮,我懂得着迷、羡慕时尚,也同样懂得拒绝和排斥,我有我的姿态;我把自己看成宇宙宏大神庙之中一个虔诚的朝圣者。我必须不断学习任何对诗有益的技艺,严格训练和培养自己的领悟和吸收能力,时刻表现为一个勤奋的学徒,在不断持续的变形中完成自己的塑造;一个没有天资,也选择不了先锋的人,该怎样完成自我的真正转向,我想,我是清醒的。当然,我不知道通过返回传统中最革命的人类精神遗产,经过消化后,是否可以,再从现代或者后现代的丛林中,最终走出?
居一
2015年7月8日深圳沙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