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实用新型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薄氏腹针疗法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薄氏腹针疗法是以神阙 (位于肚脐中央) 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蕴,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个微针系统。该疗法是由薄智云先生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出来的。

二、理论渊源

薄氏腹针疗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薄氏指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因此,神阙系统是形成于胚胎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和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由于腹壁解剖结构的特点,在神阙系统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分解为两个截然不同的调节系统:一个位于腹壁的浅层,对全身的功能起着调控作用,称为外周系统; 一个位于腹壁的深层,对内脏的功能起着调节作用,称为内脏系统。这两个系统互为影响,对全身起着调控作用。

三、作用原理

首先,从中医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含了内脏中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分布着大量的经脉,为气血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了较广的途径。脏腑的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的地方,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日本汉方医学还把腹诊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诊病手段,天数道明甚至提出 “外感证从脉证为主,内伤病以腹诊为主”的主张。曲直濑道三认为,“腹者有生之本,百病皆根于此”。因此,腹针治疗内脏疾病或慢性全身性疾病具有脏腑最集中、经脉最多、途径最短等优点。

其次,脐带是胎儿从母体摄入氧气、营养物质的通道。母体的气血由脐带向胎儿全身输送,随着胎儿在母体逐渐发育,以脐为中心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不断得到完善,最后形成一个完善的给养系统。因此神阙向四周及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先天即已形成。胎儿出生后,随着营养摄入方式的改变,脐部输布气血的功能降到了一个次等的地位,一些血管与周围的血管建立新的关系,一些组织闭锁,一些成为结缔组织,从而脐部的功能被人们所忽略。但是,这一固有的输布气血的系统依然存在。因此,薄氏认为以神阙为轴心的大腹部不仅有一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循环系统,还拥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这个系统不仅是腹针的物质基础,也是敷脐疗法的物质基础。

再次,维持机体的稳态,这是医学的共识。中医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上互相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外病及里,里病外显。此外,中医还强调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社会心理对人体的影响。人体作为外界的承受体与内脏的反映物则是通过经络调节使机体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内脏系统的失衡与体表的反应相关,即 “有诸内必形诸外”。体针、耳针、头针等大多是对脏腑的疾病通过体表的针刺反馈进行逆向调节。腹针虽然也是针刺体表,但由于腹针在解剖学上的优势,使之对脏腑失衡的调节更为有利,故腹针疗法可提高内脏在应激状态下相对稳定的能力。

四、特色

薄氏腹针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以神阙布气学说为核心的一个微针系统。它具有 “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处方特点,临床具有 “安全、无痛、高效、快捷”等优点,起效快,可重复性强。

1.理论特点

神阙系统是形成于胚胎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和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由于腹部解剖结构的特点,在神阙系统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分解为两个截然不同的调节系统:一个位于腹壁的浅层,对全身的功能起着调控作用,称为外周系统; 一个位于腹壁的深层,对内脏的功能起着调节作用,称为内脏系统。这两个系统互为影响,对全身起着调控作用。

2.取穴特点

薄氏腹针是一个微针系统,此疗法选取的穴位全部在腹部。薄氏腹针所取的腹部穴位是一个小的空间系统,其中,根据 “神龟图”取穴浅刺,根据经脉分布取穴中刺,根据腹部 “八廓”辨证取穴深刺。

3.针刺特点

薄氏腹针针刺是选用直径为 0.25 mm 的毫针,施术要轻、缓,留针时多配合灸法。

4.适应证

薄氏腹针疗法主要适用于内因性疾病,即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