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数字政府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不同视角会对数字政府的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广义上的数字政府即政府信息化。狭义上的数字政府是指适应数字化发展要求的政府运行新形态。数字政府建设是运用创新型思维,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政务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准化、政府决策科学化的行动举措,其目的是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从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信息化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以下3个阶段。我国政府信息化发展的3个阶段如图1.1所示。
图1.1 我国政府信息化发展的3个阶段
1.“传统政府信息化建设”,1980年前后—1999年
1980年前后,我国政府在电力、气象、地质、人口等领域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科学计算。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央对经济、金融、铁道、电力等十多个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国家级信息系统进行立项建设。1993年,“三金工程”(即金卡、金关、金桥工程,其中金卡工程指金融交易卡建设及推广普及工程,金关工程指国家经济贸易信息网建设工程,金桥工程指国家经济信息网建设工程)启动。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启动。这一阶段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为后续的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2.“电子政务建设”,1999年年底—2017年
1999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成立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十二金工程”建设(“十二金工程”指由国务院相关部委牵头建设的“金关、金税、金盾、金审、金财、金融、金卡、金保、金宏、金农、金质、金水”12个重要业务系统)。2006年,《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从战略高度明确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2012—2017年,国家相继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提出强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突出建设效能,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其中,2016年3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把数字中国建设和发展信息经济作为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阶段,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以及人口、法人单位、宏观经济、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智慧城市、政府大数据、公共数据开放等概念出现,各种技术创新“风起云涌”,各级各地政府建设了大量的业务应用系统,内部管理事务不断向网上迁移,网上办事大厅服务逐渐成熟,多服务渠道涌现并呈矩阵式分布,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初步实现了行政办公的数字化、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沟通渠道的网络化。
3.“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2017年年底至今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同时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2017年12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在全国率先启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指导和部署“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各省市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工作。《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全面实现全国“一网通办”。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2022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在这个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数字政府建设的目标愿景和实施路径,全国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规划性文件并启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