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遗忘和复习
“如果我把这篇文章记住就再也忘不掉该多好,就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去复习了!”这是我经常会听到学生说的话。
世界上确实有一类人,对自己生命中所经历的事情记得一清二楚,不会忘记,是不是很羡慕?但是,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叫“超忆症”。这类人虽然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却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幸福。记忆的不断涌现会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构成威胁,“无法忘记”也是一种痛苦。
我们并不需要把每天发生的事情都记住,只需要记住对我们重要的事。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当开始记忆的时候,遗忘就已经开始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制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记忆和复习方法来延缓遗忘,甚至做到终生不忘。许多人忘得快,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记住。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一开始的记忆量是100%,在1分钟后就只剩下58%,1天后就只剩下33.7%。试想,若是一开始记住的内容就只有50%,那么1分钟后就只剩下58%×50%=29%,这甚至少于记忆量为100%时,1天后的剩余量。因此,为了避免“遗忘”,首先就要提高初始的记忆量。影响初始记忆量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注意力集中程度
当我们思绪不集中的时候,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就下降,要记忆的内容就容易和其他线索混淆,记忆的效率就低,记忆的准确性就差。
信息相互干扰程度
如果你要去图书馆找一本图书,你会如何寻找?我想一定需要先确定这是一本属于哪个学科的书,因为图书馆中的图书正是依据这些规则来摆放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要在脑中安放各种各样的信息,最好也给它们安上相应的“标签”,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摆放”。
相似的信息会相互混淆,只有在记忆时就着重区分不同信息之间的差异,并且做到分门别类、有条不紊,才能在提取信息的环节不发生记不起、记错的问题。
记忆时的情绪和心态
你对哪些事情印象深刻?那些令你极度喜悦、悲伤、愤怒的事情往往难以遗忘。所以在识记的时候带上情感的链接,是至关重要的。代入情感能提高记忆的持久性,令回忆更简单。
传统观念认为,复习的次数越多,就记得越牢固。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复习也要掌握节奏,有规律地进行复习才能事半功倍,给大家分享我的复习节奏:
每个知识点都按照这样的节奏来复习,估计没几个人能做到,但是抓住碎片化的时间,对重难点进行规律复习,一定会比盲目复习的效率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