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曹臣(1583—?),字荩之,号文几山人。明代徽州府歙县人。《舌华录》这部记录清言俊语的力作就是曹臣所编写的。全书分为9卷18类,共有一千多个词条段落,可谓内容广泛,妙趣横生。
曹臣出生于商人之家,从小就喜欢文学,他广读经史子集,涉猎诸多领域,注重博采众家所长。这些良好的爱好,无疑为他后来的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十多岁左右,经历过生活拮据,遭遇过穷愁流离的曹臣,他的才华需要施展,心绪需要发抒,感慨更需要有所寄托,所以在他心田里积淀多年的文学种子终于暴发了,写诗文之余,开始着手创作笔记小说《舌华录》,约写成于万历四十三年四月之前。
本书根据汉代至明代典籍中的问答妙语,以及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博采古今人士警言隽语精简而成。虽然篇幅短小,但都是经典问答的隽秀之语,闪耀着令人意想不到的灵光。当然,读过《世说新语》的人,一眼便能看出其中若隐若现的相似之处,却又有着迥然不同的绝妙。
不错,这本《舌华录》就是曹臣沿用了刘义庆《世说新语》的思路与格局,精选了包括《世说新语》在内的众多典籍中的精言妙语,曾一度被世人认为是《世说新语》的姊妹篇。书中每一段精彩的对答,无不彰显出灵机一动的智慧,以及语言艺术的强大魅力。正所谓,相同之处是同样精彩,不同之处是《舌华录》跨越了时空的长度,长而不乱,具有“上至远古,下逮明人,分门别类”的精彩,兼有深刻的颖悟。
诸如“狂语篇”中:桑民怿会试既毕,自喜必中,乃于卷后画一站船,因击桌曰:“此回定坐官船矣。”竟以违式贴出。这一则小故事,让人不难看出得意忘形的隐患。又如“谐语篇”中:大学士石曼卿乘马出行跌落马下时说:“幸亏我是石学士啊,倘若是个瓦学士,可就摔成碎片了。”如此,让我们领略了古人的诙谐。再如“颖语篇”中有一段扣人心弦的君臣对话:梁武帝拿起一个红枣投掷萧琛,萧琛本能地拿起一个栗子投向梁武帝,正好击中梁武帝的脸。梁武帝勃然大怒。如此对皇上大不敬的回击,定死无疑!然而萧琛面对皇帝的问罪却不动声色,机敏应答道:“陛下投给我一颗红心,微臣岂敢不战栗侍奉陛下呢?”一句智慧的对答,化解了杀身之祸,也让我们看到了“伴君如伴虎”的年代,为人臣者的“颖语”是何其重要啊!
本书中如此机警智慧的“巧舌善辩”之语不胜枚举,这或许就是曹臣将此书命名为《舌华录》的灵感之源,大概也是取用了佛经中“舌本莲花”的寓意吧。
正如明代戏曲评论家潘之恒评论《舌华录》辑录缘由时曾说:“舌根于心,言发为华。”同时也阐明了这本书中语言类别的内在含义,是为了更好地弘扬智慧、力戒轻狂。为此,我们不敢遗忘先人志愿,在感悟历代文化涵养对人性塑造的神奇张力之中,力争让精华千秋万代流传下去。
本书共分为18篇,对每篇内容进行注释、译文,以及生僻字注音,尽量保证原书内容的完整,并力求注释精准,译文通畅,阅读轻松,成为一个通俗无障碍的经典版本。
解译者
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