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间管理培养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告诉孩子守时是一种美德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珍惜时间,但同时,我们还要让孩子明白,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时间,也要珍惜他人的时间,其中就包括守时。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不守时无伤大雅,但我们要知道,一个守时的人,才能真正地取信于人。

当今社会,诚信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守信也是与人打交道与合作的第一原则。我们若想在人际交往中站住脚,就必须培养成自己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好习惯,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因此,我们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的时候,要把守时作为培养的重要方面,贯穿到孩子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中。父母可以多讲一些守时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守时是一种美德,比如德国哲学家康德为准时到达朋友家而买房修桥的故事。

有一次,康德要去拜访他的朋友,双方已经约定了见面的时间。康德为了不迟到。已经提前出发了,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必须要经过的桥被洪水冲垮了。

康德当时所乘坐的是一辆马车,马车是无法过河的。康德找了很久的船,但都没有找到,可是见面的时间马上要到了,他就给了附近一个农民很多钱,把他的房子拆了做一条船渡河。这样他没有迟到,而且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的这次经历。

从这一故事中,足见康德是守时的典范。

有句话说得好:守时的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人一定很守时。因为守时就代表着自律,有责任心,会让人感觉靠谱,在团队合作和未来发展中更容易获得好机会。对孩子来说,守时代表着有管理时间的能力,能够有计划、有责任心地学习和生活。再如,我们可以给孩子讲张良的故事:

据说,有一天,张良在桥上走着走着,突然遇到一个年迈的老人,老人看到张良后故意将自己鞋脱下来然后丢到桥底下,并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与之理论,但是看到对方的年纪后,便忍了忍,去桥底下捡鞋。

当老人拿到了鞋子后,又命令张良为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帮老人穿鞋。

事毕,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天而笑离去。过了会儿,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五日后的黎明,与我会此。”

两次会面,皆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给张良一本书,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后十年天下会大乱。十三年后你会见我于济北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很快走了。

张良感到很纳闷,次日天明一看书,方知书名为《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周武王的军师)。张良日夜诵读此书,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足智多谋、文武兼备的“智囊”。十年后陈胜起义爆发,十三年后张良去谷城,山下确有黄石一尊,老人的预言神奇般地得到应验。

一个人守时,换来的是他人的信任,自然也就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无故迟到或失信于人,那么,他失去的是一个人的信誉。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是得不偿失的。为此,在守时这一问题上,我们要这样教育孩子:

1.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做人做事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因为只有这样,人才能有进步。因此要做到讲信义,就必须加强做人的责任感。如果你无法赴约,那么,最好不要事先答应别人。

2.告诉孩子作承诺时要三思而后行,要考虑到它的可行性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你一旦答应别人赴约,那么,就一定要努力实现,即使很难做到,你也不能食言。如果真的出现意外状况而不能及时赴约,那么,要放下面子,及时诚恳地向对方说明实际情况,请求谅解。

3.及时纠正孩子的不守时行为

人都犯过错,包括不守时,我们的孩子也是。当发现孩子的不守时行为后,要让孩子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性,主动找对方道歉。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为孩子做好守时的榜样,对别人要讲信用,负责任。与人约会,约定好的时间就一定要出现,如果出现意外情况,一定要给予说明。

总之,作为父母,在孩子年纪还小时,我们不但要督促他们赶快积累知识和财富,还要注重对孩子德行和修养的培养,其中就包括守时,而对于孩子不守时的行为,一定要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