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一本关于幼儿心理建设的书,它探索如何以象征视角来观察幼儿的心理建设过程。
您一定会问:什么是幼儿心理建设?在心理层面上幼儿要建设什么?幼儿需要建设一个“我”,或者说幼儿需要建设一个以自我觉察为核心的稳定的人格基础。
您一定会接着问:什么是象征视角?一个词语或画面,当它的含义不仅仅是当下具体所指时就是象征,当它有一种永远不能被准确定义,或充分解释的层面时就是象征。象征视角就是用象征的方式去观察。
刚刚提到幼儿要建设一个“我”,什么是“我”呢?作为人称代词,每个人都可以用“我”来指代自己,也可以用它来指代自己当下的每个部分。可是它具体指什么?却谁也说不出来。
“我”作为部分,难以被指认;作为整体,却能被感受到。“我”具有不能被准确定义和充分解释的层面,它是一种象征性表达。幼儿能够使用“我”这个词,不仅标志着他们拥有了对自我的觉察,也标志着他们拥有了象征功能。幼儿已经具备象征功能,如果我们不具备象征视角,他们内在人格的建设过程,我们一定是看不懂的。
这里的人格,并不是通常所指的“人品”,它并不带有道德评价的色彩。人格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先天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与强度,比如有的孩子快一些、有的孩子慢一些。另一部分是在后天养育互动中形成的关系模式,比如有的孩子黏人一些、有的孩子疏离一些。人格作为先天与后天的集合体,让个体在待人接物中、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呈现出“我”的特色。
本书作者是一位心理学教师,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这本书最初的写作缘由,来自作者多年来一直进行的校园欺凌干预研究。在校园欺凌现象中,被关注最多的是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他们往往有着同样的困境:性格的不完善、家庭背景中的暴力因素、人际关系角色的固化……欺凌者往往有较高的虚假自尊、行为冲动易激惹,而被欺凌者往往有自卑退缩的特点。家庭中成人暴力者对儿童的欺凌,使得孩子可能去模仿因而成为施暴者,也可能处于被欺凌的位置难以反抗。欺凌者与被欺凌者,都难以建立健康平等的人际关系。
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同样需要帮助,帮助他们建构健康的人格,改善他们的内在困境才是长久之计。欺凌行为在小学阶段就可以看到,进入中学后,欺凌行为所导致的危害,会因为欺凌者力量的加强而增强,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行为模式也会更加难以改变。对此,作者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它使作者不得不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个体人格形成的早期阶段,放在影响人格形成的早期人际关系互动中。
中国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七岁之前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民俗中通常使用虚岁计算年龄,将胎儿在母腹中的时间也计算进来的话,这里的七岁也可以理解为六周岁。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这个时段包含三岁之前的家庭养育阶段,以及三至六岁的幼儿园教育阶段。应该说,这两个阶段的幼儿养育者和教育者,是幼儿主要的人际互动对象,肩负着培养幼儿良好人格基础的重任。
作者非常希望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幼儿教师,或者对自己感兴趣的人,能读到这本书。因为在象征视角下,幼儿的内在世界既绚丽多彩又神秘莫测,成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景也非常复杂。当成人面对幼儿时,他不仅是个大人,也可能是个“幼儿”,因为他自己的幼儿体验可能被激活,而他自己对此却没有察觉。当成人面对幼儿时,他甚至可能是“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因为他可能直接启用父母曾经对待自己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来对待幼儿,不管他自己对这种方式是喜欢还是讨厌。
幼儿时期所建构的应对世界的心理模式,是个体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甚至老年生活的基础。个体正是依据这个早期框架,展开自己整个生命历程。幼儿如何建设一个“我”?在心理世界中“我”与“他人”如何共存?书中对此既有理论探讨,也有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故事,有的源于作者的生活,有的源于作者的工作,为保护隐私,涉及个体的故事都做了必要的信息隐匿处理。此外,故事及图片的使用均获得了授权。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幼儿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中包括三个主题,分别为心理活动及其象征性,旨在理解个体早期心理活动发生的整体过程,及其象征性表达方式;心理活动的发展阶段,旨在理解个体心理活动,在不同阶段面临的核心冲突及发展任务;生命早期的重要议题,旨在理解个体在早期人际互动中,感受到的重要内在体验,及其对个体未来生活的影响。第二部分呈现了四个创伤疗愈的案例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在象征层面上,对成人创伤所进行的疗愈工作,以及对困境幼儿所实施的心理帮助。在以上两部分内容之后,附加了一份预防欺凌行为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原因,以及如何进行预防性的干预做了讨论。
虽然写作此书的念头源于对欺凌者与被欺凌者早期人际关系的关注,但最终的落点却是幼儿的心理建设,当然此书的读者不会是那些可爱的幼儿,而是肩负重任的幼儿养育者和教育者。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希望幼儿教养者能够借由此书回望自己的早期生命画卷,也希望幼儿养育者和教育者,能够成为影响幼儿的那棵树、那朵云和那个灵魂。
本书内容是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校园欺凌现象预防与文明校园建设研究”(2018B117)的研究成果。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幼儿,献给所有幼儿养育者与教育者。
作者
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