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保健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中医饮食保健学研究方法

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和发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饮食保健学具有自身的学科特殊性,需要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和实践研究三种方法。

一、文献研究

中国传统医学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文献是中国传统医学伟大宝库的主要载体,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是对历代医家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总结。因此,对中医文献的研讨,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与提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文献研究包括对中医古代文献研究和当代中医养生经验的研究。

文献研究既是对中医学术的继承与挖掘,也是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202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感冒、咳嗽、心悸、胸痹、不寐、头痛、眩晕、胃痛、泄泻、便秘、消渴、水肿、淋证、哮喘、中风、腹痛、黄疸、痹症、郁证、虚劳、痿证、痫证、癫狂、血证、痰饮25个中医优势病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医药古籍文献专家与重点病种临床专家“双牵头”的工作机制,对春秋战国时期到民国时期的相关古籍文献,从源到流对“理、法、方、药”进行梳理和挖掘,从而出版相应临床专病专题系列著作,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指导。在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的“清肺排毒汤”,就是在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书中的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等四个经典方剂为主组合而成。实践表明,在学习古人理论与经验基础上,融合新的认识传承创新,在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医饮食保健学在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上的认识,从而为今天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基础。而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上的认识都保存在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中,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发掘、整理和总结,以建立并完善中医饮食保健学学科的理论体系,丰富学科的内涵。

二、实验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饮食保健学的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吸收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深化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方法研究,探究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原理和实质,以及借鉴近代营养学研究的成果,发展中医饮食保健学。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临床实验、调查研究、实地考察等。

通过建立动物和人的心肌细胞培养方法,用于中医药效研究,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中药药效学评价标准与技术规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灵感启发下,经过长期的实验室研究,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青蒿素,这是中国对世界医学所作的重要贡献。因此,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开展食材功效理论、配方理论、复方养生功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研究,建立概念明确、结构合理的理论框架体系,将会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实践研究

中医饮食保健学是数千年来医疗保健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建立在生活实践研究基础之上的。如《伤寒杂病论》问世后,经过两千多年的重复实践,后世相继有700多种围绕该书的著作问世,历代的实践无不证明其正确性。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实践性是其先进性的体现。

目前食养实践干预主要是对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慢病高危人群及特殊人群等。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便秘、肿瘤术后放化疗等患者仍有着较多的食疗干预实践应用研究。因此,作为中医饮食保健学传统和固有的研究方法,仍然需要加强医疗保健实践与应用的研究,并根据社会发展对中医饮食保健学提出的新要求,创新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饮食保健学,把中医饮食保健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增进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