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入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你跟杠精讲道理,杠精会跟你讲什么

生日那天,你给自己订了一张歌剧票,想来一场精神盛宴。运气还不错,抢到了一个好位置,歌剧的内容你也很喜欢,唯一没有料到的就是,座位后面坐着两个频频私语的杠精。

你很生气,面色不悦地转过头对他们说:“我一句话都听不见了。”你以为,这样做就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失公共礼仪,不承想其中的一位杠精直接对你说:“你当然听不见,我们这是私人谈话。”

这样的场面是不是很熟悉?碰到了杠精,你想跟他讲道理,他却能巧妙地绕开你的道理,并摆出自己的一套歪理,那得意的架势犹如“公孙龙上线”,让你心里暗叹:真是一张利嘴!

现在,我们就从逻辑学的角度讨论一下:你跟杠精讲道理时,杠精跟你谈的是什么。

大跌眼镜

“老师,我不认识孙中山!”

某中学的历史课堂上,老师提问一位学生:“你是怎样认识孙中山的?”

这位学生回答道:“老师,我不认识孙中山。”

全班同学听到这个答案后,哄堂大笑,老师只有一声叹息。

逻辑小课堂

词汇歧义

语义歧义,通常发生在句子中的术语有一个以上的含义,而不清楚表达者想表达的是哪一个含义的情况下。当多种含义是由于对该术语的不同定义造成的,这种语义歧义有时被称为词汇歧义——即在词典或字典中该术语可能有一种以上的定义方式。

老师所说的“认识”,是指对孙中山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和理解;而回答问题的那个同学所说的“认识”,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如果后者是因为没听明白问题才这样回答,他是犯了语义歧义的逻辑谬误;如果他是因为功课没学好而故意打马虎眼,那就是地地道道的杠精了。

很多时候,杠精会用语义歧义来曲解说话者的原意;有些时候,想要应对杠精或无理的挑剔者,也同样可以利用语义歧义,既不失体面,又能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美国评论家、作家多萝西·帕克,向来以刻薄的机智著称,说话风趣幽默。在一次晚宴上,有位客人做出了小丑般的滑稽行为,让帕克觉得很有意思。她旁边的同伴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势利眼,对此不屑一顾地说:“恐怕我不能加入这场闹剧,我无法消受傻瓜!”帕克听后,迅速地回应了一句:“你母亲就可以。”

“消受”的英文单词是“bear”,有“忍受”和“生育”等多重词义。势利眼说“我无法忍受傻瓜”时,指的是“忍受”之意;而帕克说“你母亲可以”时,指的是“生育”之意,她悄然地讽刺了看不起人的势利眼,说“你的母亲可以生下傻瓜”。

大跌眼镜

是神谕错了,还是国王错了

据说,公元前6世纪时,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就是否进攻居鲁士和波斯人这一问题纠结了很久,迟迟无法作出决策。最后,他决定向德尔菲神庙的神谕求助。

神谕说:“如果克洛伊索斯与居鲁士开战,他将摧毁一个强大的王国!”

听完神谕,克洛伊索斯悍然开战,不料却被居鲁士击溃。溃败之后,他痛苦地来到神谕面前诉苦,埋怨神谕给自己出了一个“馊主意”。

逻辑小课堂

指称歧义

语义歧义的产生有时不是因为一个术语有一个以上的定义,而是因为它有一个以上的所指——也就是说,有一个以上的东西可能会被同一个术语所指代。这种语义歧义,被称为指称歧义。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德认为:克洛伊索斯不该抱怨神谕,他应该做的是派人去问神谕:您说的“王国”是吕底亚还是居鲁士?可惜,克洛伊索斯没这么做,他能责怪的只有自己。

大跌眼镜

“一张床上要有多少人才能有好的性生活?”

专栏作家杰克·史密斯在《基督徒夫妇》中读到了一句话:“我们发现……好的性爱不会自动发生。性的快乐和满足不仅是两个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对此,杰克·史密斯产生了困惑:“一张床上要有多少人才能有好的性生活?”

逻辑小课堂

句法歧义

当一个表达的术语之间有多个看似合理的语法关系,表达的意思不明确时,就会出现句法歧义。当存在句法上的歧义,且有可能从上下文中看出论证者的可能意图时,可以以一种没有歧义的方式改写不合规范的表达方式来消除歧义。

“不仅是两个人睡在同一张床上”这个短语是存在歧义的,作者到底是想说——“美好的性爱需要两个以上的人”,还是“美好的性爱需要的比仅睡在一起更多”?结合上下文,或许作者这样表达更为合适:“性爱中的快乐和满足涉及的是两个人不仅是在同一张床上一起睡觉。”

现在你应该知道了,你跟杠精讲道理时,杠精会私自设置规则,改变游戏的玩法,刻意歪曲你的原意。所以,和杠精对话时,一定要听清楚他在讲什么,牢记他提到的概念,然后跟他明确是否是这个意思,并确定以后提到这个词时,也会是同样的意思。另外,说话通常都有明确的逻辑主语,倘若杠精口中的对象发生了偏移,一定要多加留意,这种情况下主语或指向对象可能正在被转移。此时,一定要跟杠精明确逻辑主语,在得到对方明确的答案以后,就得给杠精设置一个前提,限制概念使用的范围,这样就能防止杠精把话题扯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