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别人家的故事,我们为什么要读
奥康纳是谁?知晓奥康纳其人其事者应该不会太多。奥康纳的故事,就是一个与我们无关的“别人家的故事”。在我应邀为奥康纳传记的中文版撰写推荐序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于中国读者而言,别人家的故事,我们为什么要读?
我想,奥康纳的历史地位是我们要了解她的最重要的理由。她是美国最高法院第一位女性大法官,是美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性别平等的历史象征。1981年,奥康纳出席大法官提名确认听证会时,在场的美国记者人数超过了“水门事件”听证会现场,因为记者们都知道,女性大法官的出现必将改写美国历史。
这本奥康纳传记的作者埃文·托马斯就是一位当年出席听证会的记者,是我过去做记者写作非虚构作品的偶像级同行。中国读者未必熟悉他的名字,但早就读过他的书,30多年前的《美国智囊六人传》、10多年前的《奥巴马凭什么赢》都是他的作品。感谢这位屡获大奖的知名记者不遗余力地调查采访,让我们知道,奥康纳获任大法官的过程充满了怎样的政治权衡,她的丈夫、前男友、同事、好友为她获得提名费尽了怎样的周折,这位今年93岁、依然健在的美国历史的改写者是怎么从荒无人烟的美国西部牧场一步步走到我们面前,成为我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的。
奥康纳的生平提醒我们,男女平权既非古已有之,亦非从天而降,女性获得和男性平等的权利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不过短短几十年。你可能不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法学博士申请中国律师资格被拒绝,是因为北洋政府的律师法明确规定女性不能做律师。美国在男女平等方面并不比中国先进。1952年,奥康纳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去律师事务所求职,合伙人问她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打字打得怎么样?”言下之意是我们只能聘你做秘书。
译著是一座功德无量的文化之桥。通过这部译著,美国大法官的神秘感可以在一夜之间被消除,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作为凡夫俗子一面的真实,体悟政治与法律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伟大与平凡之间的距离。奥康纳是三个男孩儿的母亲,做过五年的全职妈妈,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女性,她不会卖弄风情,却善于利用女性的性别优势。她在司法部长的两位助手去她家面试的时候,抽空给客人做了一顿午餐,这对总统顾问把她送进候选人名单多多少少起了点儿作用。奥康纳获任大法官的过程,是一个群策群力的政治活动。你想当大法官,就要去游说,让自己的名字进入候选人名单,否则你哪有机会通过儿时马背上的故事让总统下决心提名你?
品评奥康纳的个人经历,还有可能让我们在“公平”面前变得心平气和,让我们越来越尊重“运气”——这个我们时常觉得不公平的东西。奥康纳不是历史的创造者,她是历史的幸运儿。她不是前辈大法官卡多佐、霍姆斯那样光芒四射的法学家,如果不是因为男女平权的社会运动走到那一步,如果不是因为时任总统竞选时承诺当选后会提名一位女性大法官,我们今天就不会看到这本传记。与其说这是一本写给奥康纳的传记,不如说这是一本献给时代的传记。
在这本传记中,奥康纳的个性禀赋时常让我想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漂亮,会说话,聪明伶俐,心思缜密,争强好胜,处世干练,行动果敢,有非常强大的自驱力,渴望抛头露面,站到前台,驾驭男人主导的世界。然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如果没有历史的助益,没有时代的加持,没有历史与时代交织而成的“运气”,《红楼梦》中天资再好的王熙凤也不可能变成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奥康纳。
几天前,我与律所三位女性合伙人吃晚饭。席间,她们问一位男性合伙人为什么热衷于读书?有人抢答道,为了像《夜航船》中的僧人那样“伸伸脚”。大家哄堂大笑。
“伸伸脚”,是明末清初学者张岱留给今人的笑话。昔日,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人敬畏士子的学问,蜷缩双脚,睡在一个逼仄的角落。岂料,僧人越听越不对劲,觉得士子的学问有不少破绽,斗胆开口:“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答曰两个人。僧人再问:“照你这么说,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自信地回答:“自然是一个人。”不知道澹台灭明(孔子的弟子)是一个人勉强还可以原谅,不知道尧舜是两个人就太无知了,所以,僧人笑了:“这等说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如果您阅读奥康纳传记的理由是为了在夜航船这样的场合“伸伸脚”,当然无可指摘。任何人可以基于任何理由翻看任何一本书,我没有权力要求中国读者为什么阅读奥康纳传记,但我仍然诚挚地希望,面对这本山水画一样浅淡施色、着笔不多而蕴涵深广、尺幅千里的奥康纳传记,大家的阅读目的最好不止于“伸伸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