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金融科技1.0
在谈金融科技之前,我们来讲一讲金融行业的信息科技的故事。
2.1.1 银行信息科技变迁
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长期以来是信息科技的积极拥抱者与践行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银行率先从日本引进了一套名为“理光-8”型号的电子计算机系统,这在当时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水准。到20世纪80年代,IBM公司的大型机崛起,中国的大型国有银行也在同时期引入了IBM公司的大型主机系统,并从IBM公司引入了先进的SAFE核心业务系统,从软硬件方面都保持了与世界先进信息科技的同步。
在20世纪90年代,各银行推行系统大集中,各地的主机技术人员“人随机走”,迁移到总行信息科技部。而能够熟练使用大型主机的COBOL编程语言也成为银行科技人员引以为傲的独门绝技。直到21世纪20年代,分布式技术崛起,银行开始进行“主机下移”,技术厂商还不得不开发COBOL的模拟语言来适应这项曲高和寡的技术。
从这些信息科技的故事可以看出,金融企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都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信息科技运用历史。但是在这些运用过程中,信息科技始终只是作为一款辅助的效率工具,或者作为一个信息的通道而存在。
信息科技虽然重要,但并没有真正成为一项独立的金融业务。直到互联网大潮汹涌而起,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选手挟着强大的科技力量进来,金融科技才开始真正展现出巨大威力,从幕后走向台前,从“辅助角色”转身成为“主导角色”,甚至戴上“科技创新”“科技引领”的华冠。
这时候,“信息科技”才在金融领域逐步成长为“金融科技”,在金融业务活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1.2 金融科技“四大金刚”
为区别于传统的信息科技,金融从业者一般将科技中对金融业务产生最大推动作用的4项科技列举出来,包括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取其首字母,将其称为金融科技ABCD。
当然,金融科技ABCD只是人们对金融科技“四大金刚”的爱称,也有人加上I,称之为ABCDI。这个I,有人说是IoT(物联网技术),有人说是Internet,是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万物互联。总之,金融科技ABCDI是能够促进并推动金融业务发展的最新科技集合。
这些科技的排列并不如ABCD这样的字母顺序排列。其中,云计算是最底层的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技术,大数据是应用基础设施技术,人工智能则是基于大数据之上的算法科技。而更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则是将科技和金融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的身边、口袋以及产业的神经末梢的科技。
云计算兴起于2006年,是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技术、微服务技术等信息科技的组合体。云计算的概念由谷歌公司首先提出,由于该技术极大地解决了信息科技基础设施的复杂性问题,因而得到业界追捧。
在随后的巨头竞争中,亚马逊公司、微软公司、谷歌公司,以及中国的阿里巴巴公司脱颖而出,在云计算的市场上占据要地。云计算本质上是一种规模经济,领先者会对落后者和后来者产生强大的挤压效应,这使得中小规模的云计算厂家纷纷出局。
公有云是新兴互联网企业和数字经济天然的最优土壤,但是公有云在向传统企业拓展版图时也遇到许多阻碍。传统企业出于数据隐私的考虑,或许还有现有数据中心投资的考虑,对迁移到公有云抱有抗拒心理,金融企业尤为如此。这个时候云计算厂商把云计算推入到企业内部,称之为“私有云”。由于许多企业在使用私有云的同时也将部分业务部署到公有云上面,这种模式也称为“混合云”,并衍生出“多云管理”的技术。
云计算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并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技术底座。麦肯锡的研究表明,到2030年,云计算为世界500强企业带来的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价值将超过6万亿元。合理使用云计算可以将基础架构成本效率提高29%。
云计算在金融企业中运用广泛,已成为最重要的基础信息技术之一。云计算将IT各层级资源服务化和集约化,能够实现弹性伸缩和资源按需分配,让金融企业在IT软硬件资源的调配上实现利用效率最大化。从而在实现整体成本节省的同时,让系统的鲁棒性、可扩展性、可访问性、备份效率等方面均达到最优。
云计算是一个具有非常大潜力的技术方向。近年来业界发展出“云原生”的理念,将云计算在各层级的技术进一步服务化和互相融合,使得IT软硬件资源从“On Cloud”走向“In Cloud”,整体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金融行业对云计算设施在安全性、专业性等方面有严苛的要求,构建了超出一般企业的云计算标准。人们往往将面向金融服务的云计算称为“金融云”。金融云通过高保障、强性能、高安全、快速响应和弹性伸缩的特点保障金融业务连续运行。同时,金融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等深度融合,极大地促进了金融业务的敏捷与创新,帮助金融业务融入各种生态场景,引领金融企业开启新的盈利增长曲线。
图2.1展现了上面所述的三种云的形态。这三种云面向的企业类型、接入模式和安全等级各有差异,但是在技术类型和结构层次上面基本相似。
图2.1 公有云、金融云与私有云
大数据同样是互联网兴起的产物,其兴起也与谷歌公司息息相关。2004年谷歌公司的科学家发表了三篇重要的论文——分布式文件系统GFS、分布式大数据计算框架MapReduce和大数据系统BigTable,人们尊称其为大数据的“三盏明灯”。
在互联网浪潮产生海量数据时,人们面对巨量数据手足无措,这时谷歌公司科学家的“三盏明灯”一下为人们处理海量数据指明了方向。2006年,开源世界的程序员根据谷歌公司科学家的这三篇论文用Java语言开发出对应的系统——Hadoop。
十多年来,Hadoop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强大的系统生态。到现在,Hadoop几乎已经成为大数据系统的代名词。
相对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Hadoop更善于处理“非结构化”的文本类数据。所谓的“结构化”数据,就是按照关系数据库理论的三大范式组织起来的二维表数据。结构化数据的组织形式和数据类型是规范整齐的,能够直接适合于统计分析。但是数字时代也会产生大量的文本数据、语音数据、视频数据等。这些数据并非完全没有“格式结构”,只是它们不是按照关系范式组织的,所以被称为“非结构化”数据或者“半结构化”数据。
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处理这类数据时,先要编制大量的特殊程序进行预处理,将“非结构化”数据转换为“结构化”数据,然后再加载到关系数据库中。这个过程复杂且漫长,效率低下且极易出错。而Hadoop能够直接加载这些非结构化数据并进行并行化处理,同时极大地提升数据处理广度、深度和总体效能。
金融企业使用分析型数据库由来已久,其中典型的产品代表为Oracle、IBM DB2等,以及分布式分析型数据库(人们称之为MPP数据库,典型代表为Teradata、Vertica等)。金融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人们用分析型数据库进行存储,称之为“数据仓库”。
由于数据仓库的存储空间十分昂贵,信息技术部门的工程师绞尽脑汁对数据进行精简,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数据基础模型”。但是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兴起,大量数据源源不断涌入,金融企业发现,数据仓库的扩容速度永远跟不上数据的增长速度。而且数据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金融客户和业务活动相关的文本、语音、视频等形态的数据越来越多,传统的数据仓库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爆炸式增长的数据需求,金融企业拥抱大数据技术已成为必然。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则颇为曲折,这里不再赘述其漫长的历史渊源,感兴趣的读者可参考相关资料。人工智能最近一次震惊到世界应该是发生在2016年的一场围棋挑战赛,谷歌公司的AlphaGo系统4∶1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人们惊讶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竟然强大如斯。
其实在此之前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许多业内瞩目的成果,如人工智能对图像和语音的识别,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翻译等。但总体来看,人工智能的再度兴起,是以互联网时代积累下的大数据为基础的。
金融企业同样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积极践行者。从面向客户的智能营销和智能投顾,到金融业务运营中的智能风控和反欺诈,再到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智能投研等,金融科技工作者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金融业务的方方面面,提升业务效果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由于金融企业的人力成本十分昂贵,业务过程又十分复杂和专业,许多金融企业尝试运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相结合的技术,将其中重复性强、处理模式较为固化的操作过程用智能RPA技术进行处理,替代人工操作,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人工成本,又提升了业务处理的效率。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兴起都与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则与一个神秘的人物“中本聪”有关。
2008年,一个名为“中本聪”的程序员发表了一篇仅9页的论文“Bitcoin: A Peer-to-Peer-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该论文描述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和构建算法。
2009年中本聪完成比特币软件的编写,正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去中心化的金融系统。
2021年3月13日,比特币价格突破60 000美元,全世界的比特币总市值超过1.1万亿美元。
区块链就是比特币的核心基础技术,也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技术通过巧妙的设计解决了在没有权威中心者的场景下的信任问题。比特币提出并验证了区块链技术的可行性,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比特币的巨大成功的驱动下,人们发明出许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具有交易成本低、跨平台、去中心化的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金融清算结算的基础。
除数字货币以外,人们还运用区块链技术做出了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例如在财产保险领域,保险公司通过将投保人的财产信息和保单合约上链,实时监测风险状况,记录保单状态,从而构建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信任,使得保险公司能够更高效地管控风险,防止虚假赔款,同时降低保险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区块链技术天生就具有金融属性,而且解决了金融的核心的信任问题,可以说是真正的“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