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管制,商用爆发
1992年,美国国会意识到政府的限制已成为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于是通过《科学与先进技术法案》,允许商业网接入政府所建的骨干网如国家科学基金会网(NSFNET),1995年则取消了对商业互联网的所有限制。及时解除管制使互联网的商业应用如开闸洪水,迎来爆发式增长。
如果说瑟夫、卡恩、伯纳斯-李等人的开创性工作使全球一张网变为现实,那么美国在线(American Online)1993年向普通的PC使用者提供接入服务,则是将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连接到这张大网上。接下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这张网上找到每个人所需要的信息。
虽然伯纳斯-李几年前就编制了网页索引,但是网页浏览器的普及始于1994年网景(Netscape)公司发布的商业性产品。1995年微软(Microsoft)利用Windows近乎垄断的地位,捆绑推广它的浏览器IE(Internet Explorer),击败网景公司,很快占据了90%以上的浏览器市场。然而,正像我们将在第7章中讨论平台时所强调的,规模从来就不是能保证长久成功的因素。进入21世纪,微软IE的市场份额一路下滑,近年来仅剩个位数,远远落后谷歌Chrome的62%。[2]谷歌的崛起得益于一种新的网上信息查找方法,尽管这种方法的原创属于另一家公司。
当时还是斯坦福大学博士生的杨致远创办了雅虎(Yahoo!),于1994年推出搜索引擎,用户不必知道网址,输入关键词即可根据需要查找网页。虽然网页搜索早已有之,例如伯纳斯-李编制的网页索引就是搜索的雏形,但是雅虎对于搜索引擎的普及功不可没。1998年12月,雅虎的日均访问量达到2.35亿人次,注册用户数量达4700万,成为无可争议的市场领头羊。遗憾的是,雅虎在搜索上的先发优势并没有持续太久,它的搜索是图书馆式的,按照大类—小类—子类的树状目录查找,不仅对用户的知识储备量要求高,而且只能手工编制目录索引,工作效率远远跟不上网页数量的急剧增长。
1996年,同样是斯坦福大学博士生的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在学生宿舍中开发了一种新的搜索方法,根据关键词在网上找出关联度高的网页,实现了更高的用户端查询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编制索引的方法不需要人工干预,由机器自动执行。1997年两人试图将这项技术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雅虎,遭到拒绝后,于1998年注册成立谷歌公司(Google),谷歌很快反超雅虎,成为网上浏览和搜索的首选工具。
● 人物
杨致远,1968年出生在中国台湾省台北市,2岁丧父,10岁时随母亲移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只用4年时间便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其间结识了大卫·费罗。两人在1994年共同创立雅虎互联网导航指南,意识到网页查询蕴含的巨大商机,于次年注册成立了雅虎公司(Yahoo!),杨致远任首席执行官。1996年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很快主导了网页搜索市场。1997年底,雅虎日均访问量达到9000多万人次,比所有对手日均访问量的总和还要多;1998年12月,日均访问量进一步增加到2.35亿人次,注册用户数量高达4700万。
由于搜索方法落后,雅虎失去市场优势而渐趋衰落,在与脸书(Facebook)和微软的收购案中谈判失败后,雅虎2016年以48亿美元卖给了美国移动通信巨头威瑞森(Verizon)。
雅虎曾于2005年以10亿美元投资阿里巴巴,购买了其40%的股份,至今仍握有约15%的股份。阿里巴巴2022年中的市值为6800亿美元。
资料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
● 人物
拉里·佩奇,1973年出生在美国的一个犹太家庭,父母都是大学里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他本科就读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后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从童年时期起,佩奇就沉浸在科学和技术杂志中,他在2013年给谷歌员工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记得(年轻时)花了很多时间仔细阅读书籍和杂志。”佩奇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活到老学到老”勉励自己。除了科技,佩奇热爱音乐,可以演奏萨克斯风。佩奇提到音乐教育激发了他对计算速度的研究兴趣和迷恋,“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是音乐训练带来了谷歌的高速发展”“假如你是一个打击乐手,你必须在毫秒级的时间内完成一次击打”。
佩奇(左)和布林(右)在租来的车库办公室里
谢尔盖·布林,犹太裔美国人,1973年出生在苏联,6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布林于1990年进入马里兰大学攻读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毕业后前往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在那里认识了计算机科学博士生拉里·佩奇。在经历了初期短暂不甚愉快的交往后,两人惺惺相惜,成了亲密的好友。布林专注于数据挖掘,佩奇则从学术论文的相互引用中得到启发,重点研究网页内容的关联度。两人最初在宿舍里使用廉价电脑,试图开发出超文本的网络搜索引擎。随着这项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两人暂停了在斯坦福的学业,向苏珊·沃西基(后成为谷歌高级副总裁)借来车库,继续谷歌搜索的研发。
资料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
接入和搜索的实现使互联网具备了普及到每一个人的技术条件,开启了消费互联网商业应用的繁荣期。1994年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的亚马逊上线销售电子书,eBay则在1995年开始了网上拍卖以及便利线上交易的电子支付。技术铺路,商业助推,互联网用户数量呈现出指数级增长。
● 人物
杰夫·贝佐斯,1964年出生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幼时即表现出对科技的浓厚兴趣,他曾操控一个电子钟将他的小表弟反锁在房间外,也曾把父亲的车库改装成实验室。高中时他加入佛罗里达大学的“学生科技训练项目”,毕业时荣获美国优秀学生奖学金,入读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电机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学士学位。贝佐斯大学毕业后在华尔街从事金融工作,当他偶然看到一个数字——2300%,得知这是互联网使用人数的增长率时,他激动万分,毅然辞掉收入稳定且丰厚的工作,决心投身于互联网行业,希望获得像微软那样的成功。1995年,贝佐斯从纽约搬到西雅图,用3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在郊区租来的车库中创建了全美第一家网络零售公司——亚马逊。随着网上书店的成功,亚马逊开始涉足音像、医药、宠物、家居、网络拍卖等众多领域。
当传统的图书出版商申请接入亚马逊的线上销售系统时,亚马逊开发出了API(Application Progra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并于2002年推出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 AWS),为外部厂商提供诸多线上开发服务,这是云计算的滥觞。2006年3月,亚马逊简易储存服务上线,标志着云存储的商业化。2019年初,亚马逊以797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第一大公司,超过了苹果、微软;2021年底,市值进一步提高到超过1.8万亿美元。
资料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
面对高速扩张的互联网,人们自然会想象,迟早有一天网络要将地球上所有的人连接起来。这一想象正在变成现实,社交媒体的出现使这一天提前到来。
2003年,哈佛大学本科生马克·扎克伯格(Mack Zuckerberg)创办了一个网站Facemash,哈佛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在网上评比看谁更帅或更漂亮。几天后网站即被学校关闭,理由是侵犯版权和个人隐私。在学校撤销了这些指控后,扎克伯格扩充了网站,在艺术史期末考试之前上传艺术图片和评论,帮助学生应付考试。2004年扎克伯格注册成立脸书公司(Facebook),第一笔投资来自Paypal的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2012年公司上市,市值高达1040亿美元,创造了当时的股票首次发行纪录。2018年4月,脸书公司的活跃用户数达到惊人的2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0%,同年中国腾讯微信月活跃用户数为11亿,两家社交媒体即覆盖了接近一半的世界人口,人类真正进入了地球村时代。
讲到互联网的历史,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个不可遗漏的名字。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触屏智能手机iPhone。由于完全抛弃了键盘,这款手机有着比当时同类产品都大且显示清晰度更高的屏幕,台式电脑操作系统演变而来的手机操作系统iOS可方便地驱动触屏,并使手机具备了多数网上操作的功能。iPhone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10年,苹果公司进一步发布了屏幕更大、功能更加齐全的iPad。今天人们用到“互联网”一词时,在大多数场合下实际指的就是“移动互联网”。
● 人物
史蒂夫·乔布斯,改变世界的美国创新企业家。1955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市,生父是叙利亚人,曾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生母是有着瑞士-德国血统的同校学生。史蒂夫诞生后就被加州的蓝领工人保罗·乔布斯和克拉克·乔布斯夫妇收养了,条件是必须保证其未来接受大学教育。乔布斯1972年入读里德学院;1974年和同学一道去印度寻求精神启蒙,在那里研习了禅宗,自此终生践行不辍。1976年,他和沃兹尼亚克创办苹果电脑公司,并于次年推出Apple Ⅱ——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PC,配有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1985年,乔布斯离开苹果创办了NeXT,将以太网、多媒体、数字等技术融入电脑,虽然没有取得轰动的商业成功,但是为他回到苹果后的创新、爆发做了多方面的铺垫。1997年,苹果与NeXT合并,乔布斯重掌他亲自创立的公司,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接连推出iMac、iTunes、iTunes Store、Apple Store、iPod、iPhone、App Store、iPad,成为世纪之交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2003年乔布斯被诊断出胰腺癌,2011年10月去世。乔布斯生前曾说:“我想在宇宙中留下一点痕迹。”他做到了。
资料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
如同火车的调度需要快捷的通信工具,由此而催生了电报一般,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和海量数据的处理要求更大的数据存储空间和运算能力,于是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2006年8月,亚马逊成立了子公司Amazon Web Service(简称AWS),发布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 2,EC2)。据说亚马逊推出云服务带有偶然性,一说是为了给大量的电商冗余IT能力寻找出路。[3]零售有很强的季节性,订单处理、仓储物流、计算机软硬件的能力必须按照高峰期的销售量来配置,最大销量通常出现在圣诞节前,圣诞节一过,如何处理闲置能力就成了管理层头痛的事情。既然闲着,何不出租?云的概念由此而来。又一说是贝佐斯为了打破公司技术部门对资源的垄断,为每个研发团队分别配置了计算能力,以鼓励他们进行创新。[4]
无论真实情况如何,这项技术一经问世就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2008年4月谷歌发布Google App Engine,2010年2月微软启用Azure,与亚马逊的AWS共同形成美国云计算三足鼎立的格局。我国三大云服务商为2009年创建的阿里云、2010年正式开放对外服务的腾讯云,以及2011年揭幕的华为云。
有了云计算,公司、机构和个人不必再为服务器或电脑资源有限而发愁。从理论上讲,人们只需要一个键盘和一块显示屏,通过移动互联网接到网上也就是“云端”,就可以调用近乎无限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仅需按照使用量的多少付费给云计算服务商,而不必自己投资建设数据中心和机站。云计算是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相当于用户接入电网获取电能,而不必自建发电厂和输电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