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编写说明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根据2021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主编会议精神,由全国26所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集体编写而成,供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针灸推拿等专业使用。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历版全国规划教材,重点吸收了比较成熟的第2版规划教材《中医喉科学讲义》、第5版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优点,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学科范围明确。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耳、鼻、咽喉及口齿等几个部位的生理、病理及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根据中医传统,“咽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者,“咽”与“喉”分别有各自的含义和功能;广义者,以“喉”泛指咽喉及口齿。本教材中的“咽喉”两种含义兼而有之,在各论中咽喉口部常见疾病集中在一章中进行编写。②篇幅适当。根据教材使用对象为非耳鼻喉科专业的中医本科生及不超过60学时的教学时数,精选教学内容,文字精练。③中医特色突出。教材所选疾病大多为中医治疗较有优势或有学科特色的病种,根据中医对疾病的命名及定义原则对每种中医病名的定义进行了规范,使其内涵和外延明确,概念清晰,避免与西医的疾病进行简单的一一对应。④编写体例突出中医思维。根据中医教学实际,将“诊断与鉴别”放在概述之下,使学生更容易明白中医疾病的定义与诊断之间的相互联系。⑤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体现教材服务于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教材分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总论系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基础理论,其中包含三个小单元的知识:第一个小单元为第一章绪论,介绍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定义及特点,并简要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第二个小单元为第二章耳鼻咽喉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耳鼻咽喉科常用检查法,介绍耳鼻咽喉口齿局部的基本结构、功能及临床上检查这些结构与功能的方法;第三个小单元包括第四章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第五章耳鼻咽喉疾病的病因病机概要、第六章耳鼻咽喉疾病的治疗概要,是从中医整体角度认识耳鼻咽喉口齿局部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内外兼治的治疗特色与方法。各论分别介绍耳部、鼻部、咽喉口部常见疾病,由于各部的肿瘤在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上具有一些共性,为方便教学,将各部的肿瘤单独列为一章集中进行介绍。每种疾病分概述、诊断与鉴别、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预防与调护、预后及转归等栏目,主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展开论述。其中概述、诊断与鉴别两个栏目主要回答该疾病“是什么”;病因病机主要回答“为什么”患病;辨证及治疗、预防与调护、预后及转归三个栏目主要回答“怎么办”。部分重点疾病之后设置了知识拓展,简要介绍一些与前述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外小知识,以拓宽视野。书后附有耳鼻咽喉口齿结构名词解释、常用方剂,供师生查阅参考。

本教材在主编的主持下,由27位编委会成员分工进行编写:其中第一章由刘蓬、谢强编写;第二章由何伟平、冷辉、黄小瑾、周凌、刘蓬编写;第三章由周凌、冷辉、谢慧、黄小瑾、刘蓬编写;第四章由刘蓬、周凌、黄小瑾、谢强编写;第五章由谯凤英、谢强编写;第六章由谢强、谢慧、王仁忠、刘蓬、孙永东编写;第七章由刘蓬、何伟平、谢慧、冷辉、谯凤英、毋桂花、郭树繁、陈宇、张治成、秦琼、唐旭霞、滕磊编写;第八章由周凌、花君霞、马华安、王贤文、孙永东、韩梅、彭凌艳、杨荣刚、王仁忠、刘蓬编写;第九章由谢强、王仁忠、张勉、韩梅、王贤文、花君霞、闫占峰、陈宇、郭树繁、黄小瑾、刘蓬编写;第十章由朱霭美、刘蓬、谢慧编写;附录一由刘蓬、白丽君编写;附录二由何伟平、白丽君、谢慧编写。本教材融合出版数字化资源编创工作由刘蓬、谢慧主持,全体编委参与编写。初稿编写后由副主编分工审阅、修改,最后由主编统一修改、审定。在编写过程中,召开了两次编写会议集中讨论。广州中医药大学王士贞教授作为本教材的主审参加了两次会议,并系统审阅了全书。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编写者所在院校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本教材编写时间较为仓促,加之编写者工作繁忙,学识及水平有限,因此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院校师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完善。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编委会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