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类分注解

由于《内经》具有各家学说性质,有时某一篇涉及许多不同内容,有时几篇又同时谈论某一个专题,因而有些医家选用分类的方法,按不同专题,对内容各以类分。按照医家分类研究方法的不同,类分注解又可分为3种。

一、全文类分

有些医家认为《内经》162篇文章,内容博大精深,不宜偏废,如明·张介宾在《类经·序》中云:“言言金石,字字珠玑,竟不知孰可摘而孰可遗。”为了方便学习研究,很多著作虽然把每一篇拆散而重新归类编排,但也一字不遗地将所有内容全部选入,其中以唐·杨上善的《太素》和明·张介宾的《类经》为代表。

1.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杨上善,正史无载,其字号、里贯均不可考,生卒年月不详。据今人考证,杨氏应为唐初之人,著有《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后世又简称为《黄帝内经明堂》)等。

《黄帝内经太素》是最早类分注解《内经》的著作。它将《素问》《灵枢》原文分为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俞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泻、伤寒、寒热、邪论、风论、气论、杂病19类,每类又分若干篇目并给予注释。该书不仅开创《内经》分类研究之先河,且其注文也很精辟。同时,由于该书与《内经》成书年代最为接近,所以极具文献校勘价值,对我们学习、理解、研究《内经》也具有重要意义。惜该书在国内宋代以后渐失传,直至清末民国初年才有学者东渡日本发现该书,并陆续影印回国,几经修补,现仍缺5卷。

2.明·张介宾《类经》 张介宾,字会卿(又作惠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等。

《类经》一书将《内经》全文分为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12类,凡390目,共32卷,并注明出处篇名,注解精彩,受到后人褒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是书“虽不免割裂古书,而条理井然,易于寻觅,其注亦多有发明”,因而该书受到历代学者医家的赞赏,如清·薛雪赞曰:“诚所谓别裁为体者欤。”此外,张氏注《内经》旁征博引,运用音韵、训诂、易理、天文、地理、史学、道家、儒家等诸多知识加以训释,结合临床,对许多学术理论问题,附意阐发,以启后学。至今本书还是研究《内经》的重要参考书之一,也是现存最全类分注解《内经》的著作。

二、择要类分

有些医家认为《内经》内容过于精深,不能悉数掌握,于是为了方便初学者或术有专攻者等,有选择地重点筛选注解,如元·滑寿的《读素问钞》、明·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清·汪昂的《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清·沈又彭的《医经读》可为代表。

1.元·滑寿《读素问钞》 滑寿,字伯仁,晚号樱宁生,其研读《素问》《难经》,颇有心得,遂著成《读素问钞》和《难经本义》。

《读素问钞》系滑氏在反复研究《素问》的基础上,先进行删繁撮要,再以类相从,将《素问》有关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编次,共分为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脉、针刺、阴阳、标本、运气、汇萃12类。本书后经明·汪机续注,作了若干补充,又名《续素问钞》,且汪氏序云:“予读滑伯仁氏所集《素问钞》,喜其删去蘩芜、撮其枢要,且所编次各以类从,秩然有序,非深于岐黄之学人不能也。”可见其对滑氏分类注解《素问》的评价极高。择要分类研究《内经》当为元·滑寿所首创,对后来类分注解《内经》影响深远。

2.明·李中梓《内经知要》 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居士,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伤寒括要》《本草通玄》《病机沙篆》《诊家正眼》《删补颐生微论》等。《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三书,又汇刊为《士材三书》。

《内经知要》初刊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后经清·薛雪重校加按而广为流传。本书择取《素问》《灵枢》中的重要经文,进行分类篆约,加以注释,故名“知要”。是书分为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经络、治则、病能8类,虽仅8类,然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无所不包,扼要勾画了《内经》理论体系的概况。由于本书所选内容量少而精且简练实用,释文浅近易懂又客观公允,并有不少独到发挥,阐发了《内经》精义,颇受学者欢迎,为中医入门的读物,流传甚广。

3.清·汪昂《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汪昂,字讱庵,辑《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又名《黄帝素问灵枢合纂》。本书摘取《素问》《灵枢》之精要者,加以分类纂注,共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杂论9类。汪氏选文重《素问》而以《灵枢》辅之,至于针灸之法一概不录,运气义理渊深,只节取精当者简要注释,注释引用唐·王冰、北宋·林亿、明·马莳、明·吴崑、清·张志聪等诸家之言约占7/10,汪氏自注约占3/10,经过删繁、辨误,使其语简义明,故名“约注”。其注能结合临床经验,对阐释经旨颇多裨益,且不拘前人之论。

4.清·沈又彭《医经读》 沈又彭,字尧峰,一字尧封,尝辑《女科读》《沈氏女科辑要》《医经读》流传于世。

《医经读》系沈氏本着“去非存是”之旨,选摘《内经》《难经》部分原文,类分为平、病、诊、治四集,酌附按语,阐发经意。该书是类分注解《内经》的最简明选本,分为“平、病、诊、治”4类,即脏腑、疾病、诊法、治则四大类。从实际运用来看,分类虽简,却也有可取之处。

三、调整篇次类分

有些医家认为《内经》162篇文章的顺序略有杂乱,不易理解,于是在保持《素问》《灵枢》各篇原文内容不动的基础上,仅将其篇次予以重新类分注解,以清·黄元御的《素问悬解》《灵枢悬解》为代表,其单注《素问》者,则以清·姚绍虞的《素问经注节解》为佳。

1.清·黄元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 黄元御,一名玉路,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撰写《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等11部著作,汇集成《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黄氏精研《素问》《灵枢》,广搜博采,相互参照,对原文重新编次,《素问悬解》分为养生、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论治、刺法、雷公问、运气等类,《灵枢悬解》分为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藏象、外候、病论、贼邪、疾病等类。黄氏注文,条理分明,详略得当,颇有裨于明畅经旨,为学习《内经》的参考文献之一。但是该书亦以错文为说,以《灵枢》为例:谓《灵枢·经别》前十三段为正经,后十五段为别经,乃《灵枢·经别》之所以命名的原因,但这后十五段,却误在《灵枢·经脉》中;《灵枢·四时气》大半误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等等。在今天看来,其编次有擅改经文之弊。

2.清·姚绍虞《素问经注节解》 姚绍虞,字止庵,尤殚精《灵》《素》,历时7年完成《素问经注节解》。

姚氏所注《素问》以王冰注为底本,参以宋之《新校正》,复以明·张介宾、明·马莳诸家注而参断之。除了对原文有所删节注解外,还一改唐·王冰本原来的篇章顺序,将原书分为内、外两篇:内篇3卷48篇,论阴阳、治法等,属义理范畴;外篇5卷31篇,论针灸、岁运等,属象数之类。该书对王注多所议论,并申述己意。其注文未冠“按”字者,悉为唐·王冰注;冠“按”字者,则为姚氏注语。姚氏对唐·王冰的讹误,发挥自己的见解,多有创见。

小结

类分注解是在《内经》原文篇次或段落重新编排次序的基础上,进而分类注释的一种方法,是较早也是较多运用于《内经》学术研究中的方法。此法的初衷在于对《内经》理论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而且较方便初学者学习。其研究成果突出了《内经》理论的全面性及系统性,对《内经》理论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古代《内经》研究方法中较有影响力的一种。